夹江吧 关注:121,344贴子:10,294,200
  • 2回复贴,共1

顾秀林:敲响一声锣鼓,同时警惕风雨飘摇的转基因育种路线潜伏反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贴不知怎么回事,总是不能发表。先拿一楼喂狗


1楼2011-09-28 21:47回复

    附文:转基因主粮商业化:5年内不推行 玉米例外
    顾秀林按:转基因主粮这个万分敏感的问题,自从9月20日以来,短短4天内,闪电般出现了重大而微妙的
    变局:利益集团不得不退让了一寸!转基因主粮,5年内不能搞商业化生产——5年后是2016年,那么2009
    年批准安全证书的所有主粮品种,就都过期了——张启发的那两种转基因专利水稻,早在2000年就“搞成
    ”了,在2009年批准安全证书时,即已经是“准过期”。
    南京大学张辰宇团队的“微小核糖核酸”研究结果,静静地轰动了中国,彻底颠覆了转基因技术滥用于“
    农作物新品种”的全部理论基础。彻底错了就彻底改吧,扭扭捏捏的退半步、留一只脚在泥坑里,能保住
    脸面吗?
    为什么玉米还要继续搞转基因?因为主要是喂猪喂牛的,就可以滥干吗?提这主张的人,是谁?是科学家
    还是骗子?猪和牛在转基因生物战争中首当其冲,承受了最严重的打击,猪肉价格飞涨,很大程度上是因
    为采用转基因饲料后,仔猪死得太多,导致了猪肉供应紧张的结果。如果继续推广转基因玉米,把非法偷
    偷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品种例如先玉335“扶正”——合法化,继续放纵罪恶的杜邦先锋公司,等于允许中
    国国土上转基因战争向纵深继续打击——我推测,此次农业部给玉米网开一面,实质上是为杜邦先锋网开
    一面。农业部走在刀刃上,不敢开罪任何一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悲惨。
    国务院,农业部,转基因技术路线是彻底错了,应该彻底改。我拭目以待。
    转基因主粮商业化:5年内不推行 玉米例外
    2011年09月23日 22:31 经济观察报微博
      降蕴彰
      中国发展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步伐已经生变。
      一位接近农业部的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未来5至10年内国家将不会推行以水稻、小麦为主的转基因
    主粮商业化。这一政策取向,在今年年内将出台的《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下称《规
    划》)中已经有所体现,该《规划》并不包含转基因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的内容。
      2009年10月,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并表示未来3至5年内,转
    基因水稻将有望率先在国内上市,但这一进程目前已被放缓。
      据前述知情人士所说,国家之所以延缓主粮商业化推进步伐,一方面是来自各方面对转基因安全性的
    质疑声音很大,另一方面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国内目前在转基因主粮的研究、推广、监管乃至后期企业运
    作等方面,还都不成熟。
      不过,该人士透露,由于玉米需求剧增导致国家储备压力加大,玉米育种科技将进入一个历史转折关
    头,同样在未来5至10年期间,转基因玉米商业化将有可能适时推进。
      政策已生变
      国务院于4月18日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
    仅有两处提及“转基因”,相关表述都很简洁,一处是指出要“推进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
    ”,另一处是,强调要进一步规范“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评价和品种跨区引种行为”。
      农业部种植司副司长马淑萍公开表示,按照《意见》对中国种业发展提出的原则性、方向性的要求,
    农业部将制定和完善多个相关未来种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制定《现代农作
    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下称《规划》)。她还进一步表示,《规划》是对《意见》的具体化和细
    化。在规划中,农业部将要分作物、分品种、分地区提出今后十年种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阶段性目标。
      本报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农业部就组织专家编写《规划》,到目前为止在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并修改
    之后,《规划》已经基本定稿,预计将于今年年内推出。前述接近农业部高层的知情人士对本报透露,《
    规划》中分作物、分品种、分地区提出了今后十年中国种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阶段性目标,但不包含转基
    


    3楼2011-09-28 21:48
    回复
      2025-11-11 13:34: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因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的内容。
        该知情人士表示,国内一些专家对2009年获得农业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品种有颇多争议。
      争议的焦点在于,不少专家们认为,在育种科技创新方面,这两种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品种都有所不足,在
      此基础上,国内企业很难在5年内推出可商用的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品种。
        据本报了解,在5月份国务院召开的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座谈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种业专家佟屏亚
      就明确指出,由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培育的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实际上是由已经退役的水稻品种
      “汕优63”转化而来,具体的转化方法是“给‘汕优63’转进去一个抗虫基因”,将其命名为新转基因水
      稻品种。
        据前述知情人士介绍,“汕优63”水稻品种原本是福建省农科院种业专家谢华安带领科研团队于1981
      年育成的,并于198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几年已经彻底退出种子市场。
        根据公开的报道,“Bt汕优63”可提高8%的产量。但据知情人士称,目前国内专家培育的转基因种子
      都没有“增产基因”,由于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抗虫害,“增产”事实上是将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种子节
      省的农药费用核算为增产的数量。
        他还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范云六培育的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与其他玉米品种相比突出功能主
      要是令生猪消化更多的磷,从而减少来自动物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并没有抗虫抗病和提高产量的功能。范
      云六身边的科研人员对此的解释是,“能帮助猪鸡鸭等单胃动物消化饲料中丰富的磷”。
        该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决策层认为国内在转基因主粮的研究、推广、监管乃至后期企业运作等方面,
      还都不成熟,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步伐应该有所放缓。正是基于这样的谨慎考虑,在上述《意见》和《规
      划》中,才鲜有涉及“转基因”的内容。
        玉米或突进
        按照前述知情人士的说法,未来5至10年之内,国家将不会推行以水稻、小麦为主的转基因主粮商业
      化,但同期内,转基因玉米商业化却有可能成为现实。
        农业部门预测,未来10年乃至更长的阶段之内,中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产量都仍将稳步提高,但情
      况不同的是,在需求上,水稻和小麦是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而由于国人对肉蛋奶的需求日趋增长,玉米需
      求日趋强劲。农业管理领域的官员担忧,未来几年中国玉米将步进口大豆的后尘。
        来自中国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去年国内大豆需求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78%,而从去年开始我国已由
      玉米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对外需求激增。玉米在某些国家被作为主要口粮之一,因此国际上对中国大
      幅提高玉米进口量的举动极为关注。
        根据农业部9月20日公布的《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国水稻、小麦
      、玉米三大主粮作物自给率要达到100%。绝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水稻和小麦都能达到,但玉米则是难上
      加难。
        中华粮网高级分析师焦善伟表示,未来要实现国内玉米的自给自足,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大幅度提
      高玉米种植面积,再有就是尽快提高玉米单产,而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靠大幅度提高玉米种植面
      积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短期内,想谋求培育并推广提高玉米单产品种的可能性也很小。
        据本报了解,目前国内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两个品种是“郑单958”、“先玉335”,其余玉米品种所
      占的种植面积都很小。“郑单958”是国内育种专家堵纯信在上世纪90年代选育的高产、稳产、多抗玉米
      品种,“先玉335”是2004年美国先锋种业公司在中国推出的品种。多位种业专家预测,在经历了多年的
      鼎盛期之后,“郑单958”很可能由于遭遇新的病虫害而较早退出市场,届时国内玉米产量就只能靠“先
      玉335”来撑局,国内自育优势玉米品种的单一性,给未来中国粮食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前述接近农业部的知情人士表示,转基因玉米商业化可能较快推进还有一个较为现实的原因是,与水
      稻、小麦作为国人主要口粮不同,国内玉米绝大部分是作为动物饲料或者食品初级原料,人们直接食用的
      很少,官方在推进转基因玉米商业化时遭遇的阻碍会较小。
        该人士告诉本报,有关方面将会进一步加大转基因玉米技术研发,及早推出更为优良的转基因玉米品
      种。
      关键字: 转基因


      4楼2011-09-28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