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大殿,一袭嫁衣的王昭君走向了自己的选择。那一刻,她的心绪成为了世人千年来的猜想——
悲伤、哀怨、愤懑、不甘,唯一没有的怕是骄傲、从容、淡定和憧憬。而今,《昭君出塞》给了我们一个别样的答案:在中国男性语权的史说中,女人的命运即便注定是附庸、注定要牺牲,也可以那样光耀千古!
元帝的震惊失仪,预示着这个朝代的没落。青史之上,一个帝王,要以这样一种方式被人铭记,无疑是种悲哀。历史的机缘促成了汉匈和平的功绩,却在一代红颜的错失中消解了所谓煌煌天朝的尊严,突显出天下第一人的昏庸无能。王漭的决然放弃,代表着一股新生力量的觉醒。因为失去爱情而执著于政治,似乎并非他的本愿,然而由迂腐到通达,由满怀抱负理想到向所谓的大局、世俗低头,难道不是大多数人虽不甘愿却无可奈何必然要走的路程?这一分伤怀,千年以来竟未曾改变……
大漠草原,当赵遂以鲜血淋漓的自残,忍辱瞒过殷如墨的眼睛时,我们看到了高尚对卑下的胜利。同样无法追逐挚爱的脚步,同样怀抱家国私利的念想,一个承受叛国通敌之冤,不改气节赢得了尊重;一个辜负匈汉生养大恩,出卖灵魂背负上罪孽。爱情的成全和占有,或许本来没有对错,然而,当个体的意志成为伤害他人的借口,最终成为伤害自己的利刃时,那一种负尽天下,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张狂,显得何其的苍白和无力。可叹的是,与马为伴的木讷,真心感受到可贵的生命;一曲合鸣的空灵,却未曾洗净心底的怨恨!世间之事,表里不一者比比皆是,奈何几人拥有慧眼看清?
那一张凝聚着心血、承载着梦想的画像,终究未曾上达天颜;于是,历史在那一个十字路口开始了转折。无论是索贿不成恼羞成怒的野史公案,还是因痴成狂妄想占有的全新塑造,费尽心计的毛延寿,成为了这场传奇中的经典“丑角”。然而,他又有何辜?真正埋没人才的,是贤愚不识的无能君王;真正戕害人性的,是欺占天下的封建宫廷。可惜了他一个莫须有的画工,白担了后世文人为泄怀才不遇的怨愤加诸其身的千古骂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匈奴大单于呼韩邪形象随岁月流逝愈加的光彩照人。公元前1世纪的那场“和亲”,因着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和汉匈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为人传颂。于是,自曹禺先生集中笔墨描写昭君与呼韩邪之间的爱情以来,文艺作品的阐发突破了“大汉族主义”的思想禁锢,传达出各族人民向往自由和平、团结友好的意愿。如今,《昭君出塞》借助更为浪漫的演绎,使这种有着时代共性的意愿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圆满。
六位不同的男子,走进了昭君的生命,尽管爱情,从来就是最诱人和最感人的母题,但从《昭君出塞》中,我们还是看到了编导和所有演职人员对于历史精神的尊重。那一句“自愿请行”才是“昭君出塞”故事的全部意义,那意味着这世间最深刻的幸福,是不曾后悔。
欢迎光临楼主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11813753
悲伤、哀怨、愤懑、不甘,唯一没有的怕是骄傲、从容、淡定和憧憬。而今,《昭君出塞》给了我们一个别样的答案:在中国男性语权的史说中,女人的命运即便注定是附庸、注定要牺牲,也可以那样光耀千古!
元帝的震惊失仪,预示着这个朝代的没落。青史之上,一个帝王,要以这样一种方式被人铭记,无疑是种悲哀。历史的机缘促成了汉匈和平的功绩,却在一代红颜的错失中消解了所谓煌煌天朝的尊严,突显出天下第一人的昏庸无能。王漭的决然放弃,代表着一股新生力量的觉醒。因为失去爱情而执著于政治,似乎并非他的本愿,然而由迂腐到通达,由满怀抱负理想到向所谓的大局、世俗低头,难道不是大多数人虽不甘愿却无可奈何必然要走的路程?这一分伤怀,千年以来竟未曾改变……
大漠草原,当赵遂以鲜血淋漓的自残,忍辱瞒过殷如墨的眼睛时,我们看到了高尚对卑下的胜利。同样无法追逐挚爱的脚步,同样怀抱家国私利的念想,一个承受叛国通敌之冤,不改气节赢得了尊重;一个辜负匈汉生养大恩,出卖灵魂背负上罪孽。爱情的成全和占有,或许本来没有对错,然而,当个体的意志成为伤害他人的借口,最终成为伤害自己的利刃时,那一种负尽天下,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张狂,显得何其的苍白和无力。可叹的是,与马为伴的木讷,真心感受到可贵的生命;一曲合鸣的空灵,却未曾洗净心底的怨恨!世间之事,表里不一者比比皆是,奈何几人拥有慧眼看清?
那一张凝聚着心血、承载着梦想的画像,终究未曾上达天颜;于是,历史在那一个十字路口开始了转折。无论是索贿不成恼羞成怒的野史公案,还是因痴成狂妄想占有的全新塑造,费尽心计的毛延寿,成为了这场传奇中的经典“丑角”。然而,他又有何辜?真正埋没人才的,是贤愚不识的无能君王;真正戕害人性的,是欺占天下的封建宫廷。可惜了他一个莫须有的画工,白担了后世文人为泄怀才不遇的怨愤加诸其身的千古骂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匈奴大单于呼韩邪形象随岁月流逝愈加的光彩照人。公元前1世纪的那场“和亲”,因着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和汉匈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为人传颂。于是,自曹禺先生集中笔墨描写昭君与呼韩邪之间的爱情以来,文艺作品的阐发突破了“大汉族主义”的思想禁锢,传达出各族人民向往自由和平、团结友好的意愿。如今,《昭君出塞》借助更为浪漫的演绎,使这种有着时代共性的意愿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圆满。
六位不同的男子,走进了昭君的生命,尽管爱情,从来就是最诱人和最感人的母题,但从《昭君出塞》中,我们还是看到了编导和所有演职人员对于历史精神的尊重。那一句“自愿请行”才是“昭君出塞”故事的全部意义,那意味着这世间最深刻的幸福,是不曾后悔。
欢迎光临楼主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11813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