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装甲厚度压倒来袭炮弹的口径,以三角函数计算的“等效厚度”往往会低估了倾斜装甲的效果;但当来袭炮弹的口径压倒了装甲厚度,那么三角函数计算出的“等效厚度”则又可能高估倾斜装甲的防护力。尤其是当炮弹口径大幅度压倒装甲厚度时,装甲的防护力将急转直下,大倾斜角也将无济于事。原来,愈是大口径的炮弹,就愈是依赖弹头的质量与塌陷作用(即更像是“砸破”而非“贯穿”),而这一冲击力则需要相当厚度的装甲才能够吸收。然而,倘若以三角函数的“等效厚度”来计算,则会将三度空间的弹头与钢板实体想象成一度空间的直线,因而出现差错。举例而言:122毫米的BR-471B在1500米处可击穿132毫米的垂直装甲,如果以三角函数的计算成立,则80毫米55度倾斜的装甲应该等于139毫米的垂直装甲。但实际上,55度80毫米的装甲此时并不能提供如此强的防护力,122毫米的BR-471B至少在1800米距离仍足以击穿这样的装甲。这个因素,局部的说明了苏联红军为何会选择122毫米D-25T火炮来装备JS-2重型坦克,而不是对垂直装甲穿透力更好的100毫米D-10T火炮。尽管现成的122毫米弹药供应是最重要的理由,但122毫米炮在对付倾斜装甲时也的确优异,甚至比100毫米炮略胜一筹——有太多的人对苏联为何会选用122毫米炮的事实提出过分析,但大多只看到了“通用性”却忘记了同样重要的“优势比”。换言之,倾斜的角度越大、口径越是压倒厚度,三角函数的“等效厚度”计算的失真便越严重。举例:如果75度倾斜等于装甲厚度乘3.864,那么35毫米75度倾斜应该等于135毫米的厚度,但它并不能抵挡住如苏联152毫米的BR-540B APBC——这种在1000米处只能穿透120毫米垂直装甲的大口径炮弹。所以,若仅凭借三角函数的方式计算,其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下次拜托不要在神马 122 威力为啥这麼大 为神马老能打出最大伤害这麼2的问题了
毛子开发组的设定实际上比你们的臆想要靠谱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