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桐花村是个山野的小村子。
桐花村虽然小,可也出了个大人物,就是王同王大将军,王将军当年被称为李广再世,一剑寒光耀九州,王将军上扫匈奴,下平南蛮,为人更是英俊潇洒,传言,长公主隔帘窥见王同,一见倾心,思之欲狂,先帝疼惜爱女,只好将长公主下嫁王同,王同原本早有婚娶,他言糟糠之妻不下堂,本打算拒绝,没想自己在山里的发妻忽然病故,加之先帝威逼,王同只好娶了长公主,不想王同英年早逝,先帝怀之,特在桐花村修筑将军冢,以供后人瞻仰。
其实,王将军作古十余年,将军冢上青草都盖过了坟头,实在荒凉,偶尔会有我的心头好王二去打扫祭拜,说道王二,我就不得不脸红一下,虽然我与他都是男子,虽然他为人老实还有点呆头呆脑,但是他在我心中比那个村花金枝好看不知道几百倍,我与王二从小一起长大,不知怎么的,每次见到王二就脸红心跳,后来读了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抵我对这王二有了莫名的情愫,原本我是打算在一月黑风高的夜晚,混进王二的屋子,然后生米煮成熟饭,让他乖乖的从了我,但是红妈那个不知好歹的媒婆说金枝那娘们看上了我家小二,拜托红妈给她做媒。
该死的,今天红妈又给王二说媒了,我几乎要捏段手里的蒲扇柄子,咬着牙看着红妈摇着她的大屁股走来,忙掏出一纹银子在红妈的大脸前晃了晃,红妈立刻会意的走来:“哎呦,周小公子,今儿找老身是为何事?”
我阴着脸:“红妈,金枝又托你找王二说媒?”
红妈呵呵一笑:“我道是怎么了,阿玉啊,你难道也看上金枝?”
我说:“红妈,不要多管闲事,我不管你怎么做,只要不让金枝再缠着王二,我就给你二十两银子。”
红妈有些古怪的看着我,不过看在银子的份上也没追问,忙说:“好好,老身知道了,阿玉,你还有什么要求只管说。”
我想了想:“也不要给王二做媒,若是有人还对他有意思,你必须先告诉我。”
红妈点着头说:“阿玉,二他做错了什么,让你这么讨厌他?连老婆都不让他娶?”
我几乎要骂娘,讨厌他?我喜欢他还来不及!我对着红妈说:“你只管看好你的银子,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管的着我么?”
桐花村虽小,但也有恶霸,比如,我,我爷爷曾官拜翰林学士,告老还乡之后,在村子里也可称得上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就连县太爷见着我爷爷也得礼让三分。
红妈办事果然精明,不出三天,金枝就搭上了李员外的儿子李三郎,俩人花前月下,情切切,意绵绵,一个非君不嫁,一个非卿不娶,金枝她爹爹笑的合不拢嘴,连说自己给女儿取的名字好,你看如今她真的是飞上枝头成了凤凰。
我趁着村里人忙着筹备金枝婚事的空子特地去看看王二,王二坐在自家的大槐树下乘凉,模样十分落寞。
我走到王二跟前,作出十分惋惜的样子:“王大哥,天涯何处无芳草,切不要为了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消沉。”
王二抬眼,莫名道:“周公子,你误会了,我对金枝姑娘原本就没那个心思,如今她找着自己的如意郎君,我感到很是欣慰。”
虽然为那二十两银子感到肉疼,不过听见王二对金枝这么漂亮的女人都感觉,我感到心情十分舒爽,顺势搬了张凳子做到王二旁边,仔细打量起他。
王二虽然还是一身粗布衣服,但是,不有一句话么?腹有诗书气自华,王二从小念书就聪明,我爷爷常按着小王二的脑袋道:“王家有你这个小子,真是出息了!”
那时我还小,看着爷爷欣赏小王二,很不服气,第二天在王二的书本上画了王八,先生正好瞧见王二书上的王八,用板子狠狠的打了王二手心,王二明知道是我画的,却不说出来,为此我十分愧疚,被爷爷提着给他道歉,王二却笑笑:“小玉若是喜欢,就算我被先生多打几下又如何?”
若是放到现在,王二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定然欣喜若狂,顺便表达自己的爱意,只是王二对每个人都好,被人欺负了,总是一副傻呵呵的笑脸,只要他对谁笑一次,我就吃味个两三天。
王二转头,脸上带着斑驳的树影,朦胧了几分,让我心砰然一动,他幸好从来就迟钝,自然没看到我脸上不正常的红晕,他道:“明年的乡试周公子准备的怎么样?”
乡试?我略微迷茫,小时,夫子叹息:“王生才情,颇有曹子建之风,可惜这里穷乡僻壤,不然……哎。”
王二瞪大了那双漂亮的眼睛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夫子,比起曹子建,王衍更向往的是建功立业,保我大梁江山万里长青,而不是做个整天吟风弄月的文弱书生。”
夫子大笑:“果然是王家人!哈哈,夫子有你这句话足以!”
第二章
我虽自小也不笨,但业精于勤,我自从发觉我喜欢王二后,整天就是跟着王二,看着王二,家里那些书,不知道积了几层灰,不过既然王二要参加乡试,我定然死也要跟着去。
待我回家,捧起一本满是蜘蛛网的书认真品读时,我爹娘像看妖怪一样看着我,而后,我爹道:“小兔崽子,你吃错药了?你竟然会翻书?娘子,你去门外看看母猪上树了没?”
我合上书,顺便弹掉书上的灰尘:“非也,你儿子非但没吃错药,而是突然开窍了,古人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是突然悟了,打算好好念书,好参加明年的乡试。”
我爹哈哈一笑:“死小子你也有懂事的时候了!不过你现在都十八了,你能行么你?!”
我道:“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不也混到三苏的美誉?”
我爹鼻子一哼:“混?你能混到那样么你?老子倒要看看你有什么能耐。”
读书岁月甚是枯燥,好在我可假借功底不扎实为名,时不时窜到王二家中去讨教讨教,王二为人忠厚老实,每次我都假装看不清楚书上字句凑到他耳边亦或是怀中,他总不疑其他,譬如今日,我摸着王二手中的笔说道:“王大哥,小弟前几日读《辩物》中看到几个字,很是疑惑。”
王二微笑:“何字?”
我握着王二的手,用王二的笔在纸上写到:木石之怪夔魍魉。
桐花村是个山野的小村子。
桐花村虽然小,可也出了个大人物,就是王同王大将军,王将军当年被称为李广再世,一剑寒光耀九州,王将军上扫匈奴,下平南蛮,为人更是英俊潇洒,传言,长公主隔帘窥见王同,一见倾心,思之欲狂,先帝疼惜爱女,只好将长公主下嫁王同,王同原本早有婚娶,他言糟糠之妻不下堂,本打算拒绝,没想自己在山里的发妻忽然病故,加之先帝威逼,王同只好娶了长公主,不想王同英年早逝,先帝怀之,特在桐花村修筑将军冢,以供后人瞻仰。
其实,王将军作古十余年,将军冢上青草都盖过了坟头,实在荒凉,偶尔会有我的心头好王二去打扫祭拜,说道王二,我就不得不脸红一下,虽然我与他都是男子,虽然他为人老实还有点呆头呆脑,但是他在我心中比那个村花金枝好看不知道几百倍,我与王二从小一起长大,不知怎么的,每次见到王二就脸红心跳,后来读了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抵我对这王二有了莫名的情愫,原本我是打算在一月黑风高的夜晚,混进王二的屋子,然后生米煮成熟饭,让他乖乖的从了我,但是红妈那个不知好歹的媒婆说金枝那娘们看上了我家小二,拜托红妈给她做媒。
该死的,今天红妈又给王二说媒了,我几乎要捏段手里的蒲扇柄子,咬着牙看着红妈摇着她的大屁股走来,忙掏出一纹银子在红妈的大脸前晃了晃,红妈立刻会意的走来:“哎呦,周小公子,今儿找老身是为何事?”
我阴着脸:“红妈,金枝又托你找王二说媒?”
红妈呵呵一笑:“我道是怎么了,阿玉啊,你难道也看上金枝?”
我说:“红妈,不要多管闲事,我不管你怎么做,只要不让金枝再缠着王二,我就给你二十两银子。”
红妈有些古怪的看着我,不过看在银子的份上也没追问,忙说:“好好,老身知道了,阿玉,你还有什么要求只管说。”
我想了想:“也不要给王二做媒,若是有人还对他有意思,你必须先告诉我。”
红妈点着头说:“阿玉,二他做错了什么,让你这么讨厌他?连老婆都不让他娶?”
我几乎要骂娘,讨厌他?我喜欢他还来不及!我对着红妈说:“你只管看好你的银子,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管的着我么?”
桐花村虽小,但也有恶霸,比如,我,我爷爷曾官拜翰林学士,告老还乡之后,在村子里也可称得上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就连县太爷见着我爷爷也得礼让三分。
红妈办事果然精明,不出三天,金枝就搭上了李员外的儿子李三郎,俩人花前月下,情切切,意绵绵,一个非君不嫁,一个非卿不娶,金枝她爹爹笑的合不拢嘴,连说自己给女儿取的名字好,你看如今她真的是飞上枝头成了凤凰。
我趁着村里人忙着筹备金枝婚事的空子特地去看看王二,王二坐在自家的大槐树下乘凉,模样十分落寞。
我走到王二跟前,作出十分惋惜的样子:“王大哥,天涯何处无芳草,切不要为了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消沉。”
王二抬眼,莫名道:“周公子,你误会了,我对金枝姑娘原本就没那个心思,如今她找着自己的如意郎君,我感到很是欣慰。”
虽然为那二十两银子感到肉疼,不过听见王二对金枝这么漂亮的女人都感觉,我感到心情十分舒爽,顺势搬了张凳子做到王二旁边,仔细打量起他。
王二虽然还是一身粗布衣服,但是,不有一句话么?腹有诗书气自华,王二从小念书就聪明,我爷爷常按着小王二的脑袋道:“王家有你这个小子,真是出息了!”
那时我还小,看着爷爷欣赏小王二,很不服气,第二天在王二的书本上画了王八,先生正好瞧见王二书上的王八,用板子狠狠的打了王二手心,王二明知道是我画的,却不说出来,为此我十分愧疚,被爷爷提着给他道歉,王二却笑笑:“小玉若是喜欢,就算我被先生多打几下又如何?”
若是放到现在,王二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定然欣喜若狂,顺便表达自己的爱意,只是王二对每个人都好,被人欺负了,总是一副傻呵呵的笑脸,只要他对谁笑一次,我就吃味个两三天。
王二转头,脸上带着斑驳的树影,朦胧了几分,让我心砰然一动,他幸好从来就迟钝,自然没看到我脸上不正常的红晕,他道:“明年的乡试周公子准备的怎么样?”
乡试?我略微迷茫,小时,夫子叹息:“王生才情,颇有曹子建之风,可惜这里穷乡僻壤,不然……哎。”
王二瞪大了那双漂亮的眼睛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夫子,比起曹子建,王衍更向往的是建功立业,保我大梁江山万里长青,而不是做个整天吟风弄月的文弱书生。”
夫子大笑:“果然是王家人!哈哈,夫子有你这句话足以!”
第二章
我虽自小也不笨,但业精于勤,我自从发觉我喜欢王二后,整天就是跟着王二,看着王二,家里那些书,不知道积了几层灰,不过既然王二要参加乡试,我定然死也要跟着去。
待我回家,捧起一本满是蜘蛛网的书认真品读时,我爹娘像看妖怪一样看着我,而后,我爹道:“小兔崽子,你吃错药了?你竟然会翻书?娘子,你去门外看看母猪上树了没?”
我合上书,顺便弹掉书上的灰尘:“非也,你儿子非但没吃错药,而是突然开窍了,古人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是突然悟了,打算好好念书,好参加明年的乡试。”
我爹哈哈一笑:“死小子你也有懂事的时候了!不过你现在都十八了,你能行么你?!”
我道:“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不也混到三苏的美誉?”
我爹鼻子一哼:“混?你能混到那样么你?老子倒要看看你有什么能耐。”
读书岁月甚是枯燥,好在我可假借功底不扎实为名,时不时窜到王二家中去讨教讨教,王二为人忠厚老实,每次我都假装看不清楚书上字句凑到他耳边亦或是怀中,他总不疑其他,譬如今日,我摸着王二手中的笔说道:“王大哥,小弟前几日读《辩物》中看到几个字,很是疑惑。”
王二微笑:“何字?”
我握着王二的手,用王二的笔在纸上写到:木石之怪夔魍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