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吧 关注:417,434贴子:3,360,834

回复:【神话控扯冰火】坦格利安,或太阳的战歌(剧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补图:

【《不列颠史》:赤龙与白龙】

【《圣城风云》里的“龙旗”——倒像是黑火?】



IP属地:北京19楼2011-09-24 18:58
回复

    【五】七国的统一:日上中天
    怒火燎原。
    或许没有哪一次战役有这样一个丝毫不掩霸气的名字。正是在这次战役中,强大的本土联军在三条巨龙的火攻中被彻底击溃,坦格利安用血与火奠定了一个王朝基础。看看那些被征服的土地吧:北境王国、凯岩王国、河湾王国、河间王国、谷地王国、风暴王国……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楼主遥想这样一幅壮阔的画面——喷薄的朝阳战胜了它在天空中古老的对手“风暴”,灿烂的光芒遍洒奔涌的“河流”与高耸的“磐石”,穿透幽深的“山谷”,波及雪封的“北境”,把整个维斯特洛囊括进光的版图!中天穹顶,白日耀亮,一如此般,坦格利安王朝达到了辉煌的定点……
    “唯有最南端的多恩王国未被征服。”
    不错,在马丁所创造的七国中,多恩从来就是一个异类。不仅当地的制度与文化与维斯特洛其他地区差别很大,就连王国的名字——“多恩”(Dorne),也不像其他六国那样,明显地取自国家的地理位置与自然风物。也正是这个“多恩”,竟没有被强大的征服者坦格利安所征服,直到二百年后才通过联姻的方式并入坦格利安的版图;也还是这个“多恩”,在冰火正文中,分明扮演着坦格利安家族最后却也是最坚定的盟友。对此,历史控可以从现实的角度上给出分析和见解,而作为神话控的楼主却不免乍听起来有点“扯”的理论——不是因为多恩未被征服,日后才成了坦格利安的姻亲;正相反,是因为多恩从一开始就被设定为“太阳的盟友”,所以才没有(无须)被“太阳”在历史上征服。

    不是么?——在七国当中,还有哪一个国家向多恩那样亲近“太阳”?多恩王国地处维斯特洛最(东)南端,是西部大陆上最早接触到阳光和温暖之地;多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娜梅里亚女王,而后者则是从东部大陆渡海而来,这与坦格利安家族从瓦雷利亚到维斯特洛的“东西位移”异常相似。不仅如此,马泰尔家族也是几大家族中唯一以太阳作为纹章的家族:如果坦格利安是太阳的化身(如楼主之前扯过的那样),那么“金枪贯日”自然可以理解成对太阳的挫败;但是,楼主更倾向于认为,“金枪”并非太阳的对手,而正是太阳的武器,或者更确切地说,“日中金枪”实为破晓而出的第一道曙光,而“多恩”(Dorne)一词,或许便是“黎明”(Dawn)的谐音!
    这个想法(和楼主的许多想法一样)没有实证,倒有些似是而非的旁证可供一扯:读者可还记得,在“黎明”纪元,有陨星坠落于维斯特洛,被人用来和瓦雷利亚钢一起打造成名剑“黎明”?在楼主看来,星辰坠落,未尝不能理解为黑夜终结,而那“黎明”之剑,也正与“日中金枪”一样,为“破晓曙光”的化身。更值得注意的是,“黎明”的诞生之地,正是多恩境内的星坠城;而“黎明”的所有者——亚瑟·戴恩,正是既来自多恩(星坠城),又死在多恩(极乐塔)的“拂晓神剑”(sword of the morning)。同时别忘了,他还是当时的“太阳”——雷加·坦格利安“为数不多的密友之一”。
    在太阳与黎明结成同盟之后,坦格利安王朝的全盛时代宣告到来。与任何一个王朝一样,列代君王中残忍者有之,宽厚者有之,欲念旺盛者有之,软弱无能者亦有之;与任何一个王朝一样,太阳的时代不会永远存在。在一系列灾难性的事件过后,坦格利安的命运便如离开天顶的太阳一般——急转直下。
    


    IP属地:北京21楼2011-09-24 19:12
    收起回复
      2025-08-06 05:05: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六】暮谷城反叛:日薄西山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盛夏厅究竟发生了什么。人们所知的仅仅是,在这场灾难中,高个儿邓肯、伊戈连同他的儿子矮个儿邓肯一同葬身火海。就在同一天,伊里斯·坦格利安与蕾拉·坦格利安的儿子雷加诞生。就这样,“盛夏厅悲剧”半是由于旁观者的不知所以,半是由于相关者的不忍回首,终于变成了冰火世界里又一个不知何时才能揭开的谜团。楼主觉得,“盛夏厅”这个名字充分地体现出了这一事件之于坦格利安王朝的转折意味——随着夏日的结束,太阳的威力便会由盛转衰。而在此之前,最后的火龙已经在“龙祸”伊耿三世在位时死去,想要重新孵化火龙,叫濒死之日重现光华,已是绝无可能。
      坐上铁座的新王是日后被称为“疯王”的伊里斯·坦格利安。但令人困惑的是,执政初期(在首相泰温的协助下),伊里斯不仅没有像日后那样使诸侯处于人人自危的境地,反倒可以说是有效地治理着坦格利安的天下。这样的情况,让读者不能不注意到伊里斯由“英主”而“疯王”的突兀过程——如果说“盛夏厅悲剧”是整个坦格利安王朝的转折点,那么,“暮谷城反叛”就是伊里斯本人王者历程的转折点:
      “……暮谷城的丹尼斯·达克林伯爵在来自密尔的塞蕾拉夫人的影响下,停止给铁王座上税。伊里斯决定亲自处理此事(毫无疑问是因为伊里斯猜忌泰温的政治才干),他只带了一名御林铁卫的骑士加尔温·戈特作为护卫,前去暮谷城。加尔温·戈特被西蒙·霍拉德杀害后,伊里斯被囚禁了半年,这就是‘暮谷城反叛’。……最终,伊里斯被巴利斯坦·赛尔弥爵士解救出来,伊里斯随后将丹尼斯伯爵和他的老婆以及整个达克林家族全部杀光。”

      许多读者都试图弄清伊里斯被囚暮谷城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至于性情大变至此。很遗憾,楼主觉得冰火世界里并非所有疑团都能在小说中得到解开,特别是像这样一个与剧情主线关联并不密切的问题(这不才让你有东西可以扯吗?!)。不过,作为神话控的楼主还是惯于从象征意义,而非现实意义上去理解这一事件。事实上,楼主虽不能确定“Duskendale”一词的确切含义,但却深信屈畅大人不会无缘无故、无凭无据地将其翻译为“暮谷”;而暮谷城所有者的姓氏——“达克林”(Darklyn,意为“黑暗”),则更是坚定了楼主的猜测——“暮谷城反叛”的意义,与此贴开头就扯到的“赫伦堡传说”正好相反:如果说赫伦堡的陷落暗示着黑夜为(名叫坦格利安的)太阳所征服,那么,伊里斯·坦格利安的被俘获,便可以理解暮色中的幽谷已然将西垂的太阳囚禁——日薄西山,气数将尽。
      但在彻底落下以前,垂死的太阳仍可以把整个天空烧得火红!疯王伊里斯就是这么做的,尽管他对火焰的迷恋注定无法重新点燃太阳王朝的生命。于是,濒死的残阳决定与世界同归于尽,为此不惜把大地一起烧毁。这一幕不免让楼主再一次想到法厄同的马车——脱离了理智的轨道,在繁星密布的广天与哈德斯冥府之间横冲乱撞,所到之处不是燃起熊熊烈焰,就是化为滚烫的焦土!——
      时日曷丧?!
      然而就在这恐怖的火烧云中,却又不免涌现出迷人的“回光返照”。我指的当然是忧郁的王子——雷加·坦格利安。坦白说,楼主不知道是应该将其定义为试图力挽狂澜而终力不能及的悲剧英雄,还是定义为给了岌岌可危的坦格利安王朝最后一击的罪魁祸首……如此美丽的光芒,本该带来一个崭新的春日,却为何只能以“错误”作结,引人含恨?
      


      IP属地:北京22楼2011-09-24 21:02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北23楼2011-09-24 21:26
        回复
          关于“…雷加·坦格利安对莱安娜·史塔克的‘劫掠’与上述神话……”这段,想起我以前贴过的一张图了,是挺像这回事儿呀。

          


          25楼2011-09-25 23:57
          收起回复
            想了想从小到大接触过的神话,不管是北欧神话还是希腊神话还是中国神话还是埃及神话还是印度神话还是其他我不知道的神话,剥离形象的外衣,内核大同小异。。。 都是神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然后各种神各种英雄各种斗争,这英雄必定是有神的血统blablabla。。。
            对不起跑题了


            26楼2011-09-26 00:53
            收起回复
              回复 @伊里斯坦格利安 :嗯?


              27楼2011-11-02 11:02
              回复
                回复 @伊里斯坦格利安 :不能这么说,我已经竭力把您被困于暮谷城中可能有的遭遇略过了。性情大变神马的。。。受的刺激可不小~


                28楼2011-11-02 11:03
                回复
                  2025-08-06 04:59: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是劳勃非礼雷加吗?


                  IP属地:天津29楼2011-11-02 11:28
                  回复
                    期待下篇


                    30楼2011-11-02 11:41
                    回复
                      不是你啦,看看日期挖坟喂。


                      31楼2011-11-02 17:47
                      回复
                        回复@谜之学士萨蕾拉 引用又跳出了,见31楼。


                        32楼2011-11-02 17: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