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吧 关注:292,213贴子:3,733,906
  • 10回复贴,共1

相海钩沉之~狗人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记【蒯通列传】说蒯通曾劝韩信背叛刘邦自立为王。蒯通相韩信说:“将军前看如狗,背看如虎。在人家手下混事儿到老也是一条走狗,如果自立为王,则鼎足势成,霸业可见。谚云‘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且背者,背叛而遂王霸之志也。与其做狗而烹,何如做虎而食肉,愿将军裁之。”韩信逡巡者再,终不能用。蒯通叹息道:“真狗人也!”
时下的狗人儿之说大概就出自这里吧


1楼2011-09-22 15:56回复
    学习了。


    2楼2011-09-22 16:06
    回复
      2025-07-30 04:04: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领教了,请问你看的应该是野史吧。或是盗版的史记。
      话说人家说韩信面相,撑死了也就封侯拜将的命,但观其后背,真乃贵不可言。
      试问那人当时为韩信一门客,要说那么操人的话,还活不活了。


      3楼2011-09-22 19:12
      回复
        韩信曾受胯下之辱,没有听说他报复过什么人,反倒以德报怨,称赞那个令他受过胯下之辱的泼皮也是勇士,并委以官职。项羽倒是因为一句话就把人家活烹了。古时的门客都是礼聘的高人,尤其战国时代简直可以一言兴邦,一言丧国。


        4楼2011-09-22 20:00
        回复
          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像这个故事中的韩信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他的优点


          5楼2011-09-22 20:34
          回复
            有道理,每个人都有正负两面。佛和魔也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表现,手心手背而已。就看你表现的是那一方面了


            6楼2011-09-22 20:40
            回复
              呵呵 本来我还等你反驳我呢


              7楼2011-09-22 20:42
              回复
                言论公开了,就要准备接受批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可以借此机会像大家学习


                8楼2011-09-22 20:48
                回复
                  2025-07-30 03:58: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话是不假,也需有相辅之条件,需明珠投的明主方可。正如韩信感叹成武君英才:用所不用,听所不听。古之谋士大凡投的明主,多以君臣父子相称。足见对领袖的敬仰尊重,又何谈诋毁之言。


                  9楼2011-09-23 07:50
                  回复
                    自幽王东迁,天下实进入战国时代。君非君,臣非臣。臣弑君,子蒸父。孔子讥之“礼崩乐坏”。那个时候就像现在的老板聘技术人才,和人才炒老板一样,各有所取。志同则道合,道不同则不相为谋。虽不乏节烈之士,终不能以正视听。由于各国长官都是分封的诸侯,世袭爵位,称职者少之又少,以致国事多委大臣,陈陈相因。后因诸侯兼并,征伐不已,谋士策士应运而生,如苏秦张仪,都是无冕之王,时人趋之若鹜。在这种情况下,国君与谋士之间就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而是互相利用的商业经营。甚至至于国君要视谋士为父兄的地步,礼贤下士,一时为盛。谁还愿意担当轻士害贤的恶名呢!
                    秦失其鹿,天下分崩,似又有恢复诸侯割据的迹象,所以这时的策士依旧是讨好的对象。你采用我的建议,雇佣关系就成立。一言不合,分道扬镳,怒目相向,屡见不鲜。为官者都要靠这些闻人策士扬名立万,有时还真的要低眉顺气。这都是事实,至少是史载,不相信你可以翻翻史记。
                    其实我是把古人看相的角度以娱乐的形势复制出来,并没有搬弄唇舌的意图。韩信另一位重要谋士李左车也劝过韩信类似的话,韩信不听,李左车并没有走,但蒯却因此离开韩信。后来韩信谋反被杀,吕后抓来蒯问是否曾劝韩谋反,蒯直言不讳“彼时各为其主,他不听我的话被杀,更证明我没有错”。吕后居然放了他


                    11楼2011-09-23 15: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