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难买一个“愿”字 2011-09-21 08:09:32 
年少时常听母亲说,千金难买一个“愿”字,不是很懂这句话,也不是很在意。离家多年了,尤其是人到中年后,慢慢地明白了许多儿时听过的话,也真正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常听到朋友失和、夫妻反目、母子离心的事,以前难免会从旁人的角度做一番评断,可这些年真的很少再为听到的这些故事揪心。明白了母亲的那句话,也就明白了人生真的就不该有那么多的“纠结”。
十几年前,我曾有一位大学同窗的哥们,当时他背了一身的债务在名校念MBA,新婚的小妻子有着一份每周工作80多小时的事业,但是个连蛋炒饭都不会做的主。所以每个月有那么一、两次,他们都会来我这儿过个周末,走时还常常从我这儿带走一些我做的馄饨什么的,去对付接下去一周的忙碌。哥们喜欢孩子,每次来都和阿宝、猫咪疯玩,见证了我家两小子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全部过程。太太虽然连给我在厨房打“下手”的资格都不够,但我知道她每次都是很尽力地想帮忙,也从心底很感激我对他们的照顾。哥们毕业后不久,夫妻俩就海归了 ,很快我们之间的联络就仅仅限于一些节假日的常规问候了。但是每次我回国,他们都一定会邀请我去他们家,尽管那哥们还常常是出差在外、碰不上面的。
去年回国受邀上他们家,哥们的岳父母也在。因为老人以前来美探亲时,我在家招待过他们,所以两位老人看到我都很亲热。言谈间,老人一直在感激我以前对他们的照顾,也一直在责怪女儿、女婿这些年和我的“疏于联络”。我明白老人说的这份人情,可是在我看来,朋友有时的确是有阶段性的。当彼此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已经不再相同,可以交流的自然就会减少,友情转淡是很正常的。我们中国人讲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想这句话只能用来“严于律己”,而不适合用来待人,不然就真是自找不痛快。我很享受我们当年在一起过的那些个周末,那时的欢声笑语,如果说我有付出,我觉得我在付出的同时已经收获了我的快乐。即便朋友日后“飞黄腾达”,我也不会认为他应该做些什么“回报”。
恋爱、婚姻中的人常常会问的一句话就是“我爱Ta多,还是Ta爱我多”。我觉得当爱已经需要用多少去衡量时,离不爱已经不远了。真正爱过的人都会明白,当真正爱上的时候,一定不会去计较这爱的多少,因为那会有一种怎么爱都爱不够的感觉,这大概就是平时大家常说的那句“恋爱中的人智商最低”。茫茫人海中,能有一个让你只想付出、只想去爱的人,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幸福。许多人终其一生,也许都没有过这样体验的。但是,不是所有的爱都会开花结果。如果有一天曾有过的爱不在了,千万不要有怨、有恨,想想如果自己当初是心甘情愿地爱过,那也就值了。
一个良好的婚姻不应该是只有责任而没有感情的婚姻。人可以用道德标尺、社会舆论来约束自己,但一时可过,一世难捱。出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无法重归于好的,也无法做到好聚好散的,那就让法律的条文去解决,但情感上一定要Move On。 但是用空洞的责任去维护一个已经没有了实质的空架子,做的一切不是自己真正所“愿”,最后蹉跎的还是自己的生命。
常常在城里看到一些父母觉得自己辛苦付出、牺牲多多但得不到孩子相应的“回报”的帖子,对此我很无语。我一直认为生养后代是人类的本能,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而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恩赐。如果父母把对孩子的抚养当作是一种“投资”的话,那我觉得投资股票、房产也许回报更高一些。孩子虽然出自于我们的身体,但是Ta是一个独立的个体,Ta有其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有后天的父母言传身教的塑造。如果觉得孩子不如父母所愿的话,为人父母是不是该先检讨一些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什么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孩子的“没良心”呢?养育孩子,如果能带着一种享受的心情而不是一种尽责的心态,父母、孩子的日子里才会有真正的开心。
生活中总能听到的一句话是“好人有好报”,一句善良人的宽心话,但一句逻辑上并不成立的话。这些年看到身边太多的人生无常,人生,真的不能用“好报”来注解。但是当自己做的是自己千金难买的“愿”所做的,那这样的人生无论是怎样的结局,应该没有什么怨和悔了。
年少时常听母亲说,千金难买一个“愿”字,不是很懂这句话,也不是很在意。离家多年了,尤其是人到中年后,慢慢地明白了许多儿时听过的话,也真正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常听到朋友失和、夫妻反目、母子离心的事,以前难免会从旁人的角度做一番评断,可这些年真的很少再为听到的这些故事揪心。明白了母亲的那句话,也就明白了人生真的就不该有那么多的“纠结”。
十几年前,我曾有一位大学同窗的哥们,当时他背了一身的债务在名校念MBA,新婚的小妻子有着一份每周工作80多小时的事业,但是个连蛋炒饭都不会做的主。所以每个月有那么一、两次,他们都会来我这儿过个周末,走时还常常从我这儿带走一些我做的馄饨什么的,去对付接下去一周的忙碌。哥们喜欢孩子,每次来都和阿宝、猫咪疯玩,见证了我家两小子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全部过程。太太虽然连给我在厨房打“下手”的资格都不够,但我知道她每次都是很尽力地想帮忙,也从心底很感激我对他们的照顾。哥们毕业后不久,夫妻俩就海归了 ,很快我们之间的联络就仅仅限于一些节假日的常规问候了。但是每次我回国,他们都一定会邀请我去他们家,尽管那哥们还常常是出差在外、碰不上面的。
去年回国受邀上他们家,哥们的岳父母也在。因为老人以前来美探亲时,我在家招待过他们,所以两位老人看到我都很亲热。言谈间,老人一直在感激我以前对他们的照顾,也一直在责怪女儿、女婿这些年和我的“疏于联络”。我明白老人说的这份人情,可是在我看来,朋友有时的确是有阶段性的。当彼此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已经不再相同,可以交流的自然就会减少,友情转淡是很正常的。我们中国人讲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想这句话只能用来“严于律己”,而不适合用来待人,不然就真是自找不痛快。我很享受我们当年在一起过的那些个周末,那时的欢声笑语,如果说我有付出,我觉得我在付出的同时已经收获了我的快乐。即便朋友日后“飞黄腾达”,我也不会认为他应该做些什么“回报”。
恋爱、婚姻中的人常常会问的一句话就是“我爱Ta多,还是Ta爱我多”。我觉得当爱已经需要用多少去衡量时,离不爱已经不远了。真正爱过的人都会明白,当真正爱上的时候,一定不会去计较这爱的多少,因为那会有一种怎么爱都爱不够的感觉,这大概就是平时大家常说的那句“恋爱中的人智商最低”。茫茫人海中,能有一个让你只想付出、只想去爱的人,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幸福。许多人终其一生,也许都没有过这样体验的。但是,不是所有的爱都会开花结果。如果有一天曾有过的爱不在了,千万不要有怨、有恨,想想如果自己当初是心甘情愿地爱过,那也就值了。
一个良好的婚姻不应该是只有责任而没有感情的婚姻。人可以用道德标尺、社会舆论来约束自己,但一时可过,一世难捱。出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无法重归于好的,也无法做到好聚好散的,那就让法律的条文去解决,但情感上一定要Move On。 但是用空洞的责任去维护一个已经没有了实质的空架子,做的一切不是自己真正所“愿”,最后蹉跎的还是自己的生命。
常常在城里看到一些父母觉得自己辛苦付出、牺牲多多但得不到孩子相应的“回报”的帖子,对此我很无语。我一直认为生养后代是人类的本能,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而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恩赐。如果父母把对孩子的抚养当作是一种“投资”的话,那我觉得投资股票、房产也许回报更高一些。孩子虽然出自于我们的身体,但是Ta是一个独立的个体,Ta有其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有后天的父母言传身教的塑造。如果觉得孩子不如父母所愿的话,为人父母是不是该先检讨一些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什么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孩子的“没良心”呢?养育孩子,如果能带着一种享受的心情而不是一种尽责的心态,父母、孩子的日子里才会有真正的开心。
生活中总能听到的一句话是“好人有好报”,一句善良人的宽心话,但一句逻辑上并不成立的话。这些年看到身边太多的人生无常,人生,真的不能用“好报”来注解。但是当自己做的是自己千金难买的“愿”所做的,那这样的人生无论是怎样的结局,应该没有什么怨和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