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吧 关注:232,933贴子:1,260,245
  • 4回复贴,共1
月半
今天是阴历的七月十五,七月半,鬼节。
前些天刚刚过了七夕节,今年的七夕倍受关注,可能是中国人过洋人的节日过厌了吧,觉得还是老祖宗的东西来的亲切,想要复兴传统的节日。早早一个月前百度贴吧就把复活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贴子列为了看点。这一天不知道有多少中国的女子对空拜月了呢?估计很少很少了吧,最多对月感慨一番而已了,像古代麻姑拜月的故事终究没有了吧。
经过几晴几阴,到了暮色来临终于下起雨来,这就是昭通的天气。但雨也不大,很零星,天空都是乌云,只是还不厚重,在东面的天空还有点是事而非的淡淡光晕泄露出来,令人怀疑那是晚霞。我走出小区的后门,一个人散步。小区在城郊,附近除了比邻的几个小区,就是原野。只是这原野并不阔大,四周是山包围着,也有片状的农家院落。风吹过来,还有点冷,我觉得皮肤一阵收缩,不禁抚了一下穿短袖光着的手臂,的确冰凉。暮色渐浓了,盯着东边天空中那点的犹犹豫豫的淡淡光晕,怀疑云层背后藏着的是月亮,可这会儿阴霾的天气,它能脱颖而出吗?
“七月半”,在民间有“烧纸衣”、“烧冥衣”等不可缺少的内容。 七月半是昭通民间的通常叫法,我的家乡还多叫月半,感觉这个叫法比较美,一个月的半边,半边明月,月半弯。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鬼节,可口中一般比较忌讳,虽然那阴曹地府里面也是一个世界,里面有我们逝去的亲人和祖先,可毕竟鬼的世界是人们意想而不能亲历的。这些天昭通古老的巷道里,在买一些乌紫色或乌蓝色薄纸做的小衣服,小鞋子。衣服薄的一小叠就好多件,像报纸一样叠放在那里,鞋子很小,有翘尖,也是看起来像一触即碎一样,这些都是给今天过年的阴间的人们准备的。世上本无鬼,人们心中的鬼实际上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亲人思念。
七月半又叫中元节,发源于南北朝间,一说是受到佛教《盂兰盆经》目莲救母故事的影响,另一说是本于道家的“中元普渡”,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佛教传说,目莲(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莲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旧时,中元节为目莲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烧纸衣纸钱,纪念逝去的亲人和祖先。
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地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地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
不过天下道释一家,中元节最终成了中国人千百年来传统的节日。
昭通市区没有河,所以没有放河灯的习俗。虽然我的家乡有一条波澜壮阔的河流,却也没有放河灯习俗,我不由有点遗憾,从来没有体验过星星点点的河灯顺流而去的景象。天色越发暗了,那零星的雨也消失了,乌色云层背后的光亮坚决起来,浸染了周围一片乌云,成为一种温暖的橙色。
小区比邻之间是冷清的街道,街道走完就是田野,紧靠我所在的小区背后有一大片已经平整出来的空地,听说这里要修建的是一所中学。所谓的田野,其实是一大片荒芜的烂泥潭,估计以前是水田,后来政府或者房地开发商征用了,所以就闲置了,却便宜了那些恣意生长的水生植物和一些小小动物。我白天也爱来这里,沿着中间的小埂游荡,蹲着细看水里的水草,和在水草根部活动的小鱼和田螺,时常还有白鹭在离小埂很远的茅草中间踱步。
此时的水田在朦胧夜色中,居然有了蒹葭临风,水气氤氲的田园氛围。一簇火光在街道尽头亮起来,在风中摇曳着。我慢慢走了过去,是一家人,老老少少五六个。他们的对话随风传了过来,小男孩说,姥爷,祝你身体健康,过的好好的。。。后面的话消失在风里面了,没有听清楚。一会儿另外几处也燃起了火光,朦胧看见一些人影围着几簇小小的火焰。
天上的光亮更加坚决,它义无反顾的要把阴霾荡决开,乌云已经很虚弱了,虽然还在试图蒙蔽月亮的真相,却已经濒临破碎的边缘。那橙色的光不仅更加温暖,浸染乌云的范围大了几倍,而且还有了金亮的中心,不知道是乌云给了它表现的机会,还是它带给了乌云生命。
光亮在宗教艺术中,总是神的象征,神的显现总是离不开光的烘托的,往往那金色明亮的中心就是神所在的方向。此时,我的心里面就在想,这真像有一个神奇会发出金色光芒的宝物藏在乌云背后,我要等着看它的真面目,看它如何荡决遮掩的过程。
正在这时,电话响了,是一个远方的朋友,问她现在生活可好,闲聊了一会儿。回过头看那片平整的空地,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原来不知不觉中,这里已经到处是火光,那小小的火焰们,都是几朵为一簇,一朵代表着一个逝去的人,一簇肯定是一家。它们在夜色中安静的燃烧着,在微风中明灭闪动着。我开始靠近这个平地的边缘走着,距离越近,围着的火光人影越清晰。他们静静的围着各自的一簇火光,围着自己逝去亲人的思念,轻轻的寄语。同样是围着火光,同样是光影幢幢,却不像火把节时的喧嚣热闹,我被这宁静而哀思的月半之夜感动了。有多少逝去的人是值得记忆的呢?又有多少悲欢离合是值得回忆的呢?在我们生命的长河里面,也许大多数生命都是默默无闻的诞生,再默默无闻的逝去,也许也有那奇绝之人为长河激起生动的浪花,但他们都终将化为那平静摇曳的爱的火光,一朵朵,一簇簇,为活着的人带来安宁。
风更冷了,我觉得身上有了寒意,决定往回走。最后抬头看那天空,乌云已经彻底消散,只剩下一些丝袅的痕迹,天空是澄澈无垠的,静穆的半月美的不可方物。让人怀疑刚才同乌云的搏斗是自己的幻觉,它一直都是这样静穆的洒着溶溶月辉,月亮就是月亮,不过是乌云自己演绎了一场争斗罢了。
2006-8-6




IP属地:云南1楼2006-08-07 17:28回复
    虽然描写的是鬼节,但文章意境优美。文笔沉稳厚重。 

    请转到“文学与艺术精品”吧


    3楼2006-08-08 09:01
    回复
      2025-10-28 09:37: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谢谢


      IP属地:云南4楼2006-08-08 13:51
      回复
        呵呵
        我们这里是7月14就是月


        IP属地:四川5楼2006-08-08 14:17
        回复
          转的格式不对,把你文章的网址复制过去就行。再来一遍


          6楼2006-08-08 14: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