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初学滑冰,也没有人教,所以今天摔了一跤,又险些撞了你们,不好意思。”娜丽丝搭讪地讲着。
兰峦像在课堂上一样积极而热情地说:
“这和学英语一样,要有个艰苦过程。”
娜丽丝提议说:“请兰峦小姐教我滑冰好吗?”她的要求得到了满腔热忱的回答。
第二个星期日下午,张良陪兰峦又到北海公园去滑冰。在冰场上又看到娜丽丝。这次娜丽丝是由她丈夫陪同来的。张良拉着兰峦在冰场上一溜烟地滑到了西北角,那里人少,可以自由自在地滑。不多时,娜丽丝也滑了过来,并把她丈夫介绍给张良和兰峦。
“我叫依德兰,很愿意和你们做朋友。我对中国人的友善、肯帮助人的美德,十分钦佩。我的妻子娜丽丝曾得到你们的关照。我衷心感谢。”依德兰这几句渗有外交辞令的客套话,强烈地感染了热衷于学习英文的两个中国年轻人。
兰峦对依德兰的几句话似懂非懂,没好搭腔。站在旁边的张良却有一种逆反的看法,虽然他对偶尔相逢的洋人,及其一番恭维的话没有什么反感,但想起美军带着吉普女郎、驾车在北京胡同里横冲直撞,搅得人心惶惶,便对依德兰产生了警觉。张良用英语说:“娜丽丝太太的滑冰老师来了,我们分头滑吧。”他想甩开依德兰。娜丽丝在旁说:“既然你们都会讲英语,我们一起滑,一起玩好吗?”兰峦学英语心切,立刻表示同意。张良虽然有些不大愿意,但也无可奈何。
傍晚,兰峦和张良要离开北海公园时,娜丽丝夫妇过来提议,请兰峦、张良乘他们的汽车,先到军调部美军驻地一起吃晚饭,然后再送他们回家。
张良由于看过一些进步书籍和西方报刊,对美国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略有了解,而且,初次相遇,就到美军驻地去吃饭,太突然、太不可思议。他联想到北京的“吉普女郎”,已给中国人造成很坏的印象。于是,便很有礼貌地对依德兰说:“感谢美国朋友的好意,我们还有别的事,今天难以从命,以后找机会再去拜访。”
依德兰仍不让步,赔笑着对张良说:“今天我碰到像你们这样高雅可敬,谈吐不凡,一表人才的中国青年,这是我来中国的最大荣幸。你对我们如此友好,如此客气,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我还可以断定,你不是一个高傲而不可接触的中国青年。一同走吧!请你们到我的住处吃饭,没有任何目的,只是为了友谊。我的妻子娜丽丝从来没有请过中国年轻人到我们驻地吃饭。为了纪念我们今天交朋友的美好时刻,我们一同走吧。”
兰峦曾和张良说过,为了学好英语,如果能交上一个美国朋友或英国朋友,能够听听人家的讲话,练练自己的口语,该多好。因此,兰峦对娜丽丝的邀请,丝毫也没表示出不愿应邀的意思。依德兰发现张良有些踌躇,不等张再作出什么表示,便又笑容可掬地,用慢而准的英语对兰峦说:“走吧!兰峦小姐,我很喜欢和中国年轻人交朋友,我的夫人娜丽丝对兰峦小姐很有好感。她会帮助你学英语的。她会帮助你的一切。你会满意的。走吧!”就这样拉拉扯扯,半推半就地依德兰夫妇把兰峦和张良和两辆自行车都推上了吉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