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吧 关注:368,063贴子:28,687,210
  • 14回复贴,共1

[科学史属步兵]中国古代有真正的数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自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310.shtm
我们认为,刘徽等数学家的数学证明表明,中国古代存在着纯数学研究,也就是为数学而数学的
活动。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就实际应用而言,《九章算术》和许多数学著作提出的公式、算法,只要能够无数次的应用,并且在应用中表明它们正确就够了,不在数
学上证明它们,根本不会影响它们的应用。
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对《九章算术》的公式、算法进行了全面而且基本上是严谨的证明,并在证明中追求逻辑的正确,
推理的明晰,这显然是纯数学的活动。杨辉、王文素等的论证工作,也属于纯数学的范畴。另外,像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8位有效数字,更不是实际应用所需要
的。实际上,祖冲之后一千多年间,在工艺技术和历法的计算中,人们还大多使用“周三径一”,除了数学著作中的计算外,甚至连徽率157/50也未必使用。
王恂、郭守敬制定明以前最精确的历法《授时历》,仍然使用圆周率3。事实上,即使使用祖率355/113或8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计算出需要的数值,没有近
现代的精密加工技术,古代加工技术所造成的误差,会远远超过圆周率不精确造成的误差。显然,追求圆周率的精确值,不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而是纯数
学活动。



1楼2011-09-11 14:59回复

    读书报: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史,除了要准确地描述其发展
    历程和特点之外,我想,还应该对中国古代数学与西方数学、现代数学的关系做出说明。我们从上学开始,接触的数学概念、定理、理论大多都是以西方人的名字命
    名的,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似乎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数学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这种看法是否成立呢?
    郭书春:事实上,许多西方学者也有这种看法,像西方著
    名数学史家克莱因在《古今数学思想》中就将中国与日本、玛雅的数学一道列入“对于数学思想的主流没有重大的影响”而略而不论。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
    (1900-1995)则根据自己以及李俨、钱宝琮、严敦杰等学者的中国数学史的研究成果,指出在数学上,“在公元前250年到公元1250年之间,从中
    国传出去的东西比传入中国的东西要多得多”,批驳了中国古代数学源于古巴比伦、古希腊和印度的谬说。
    吴文俊根据钱宝琮的思想,将中世纪数学发展过程概括为“中国-印度-欧洲”和“希腊-阿拉
    伯-欧洲”两条路线。后来,他进而指出:
    “贯穿在整个数学发展历史过程中有两个中心思想,一是公理化思想,一是机械化思想。”
    不久,他又将“两个中心思
    想”改成“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从希腊欧几里得系统下来的,另一条是发源于中国,影响到印度,然后影响到世界的数学。”他明确地回答了数学发展的主流
    问题:“在历史长河中,数学机械化算法体系与数学公理化演绎体系曾多次反复互为消长交替成为数学发展中的主流”,而“中国古代数学,乃是机械化体系的代
    表”。
    这就是说,在吴文俊看来,数学发展的主流并不像以往有些西方数学史家所描述的那样只有单一的希腊演绎模式,还有与之平行的
    中国式数学,而就近代数学
    的产生而言,后者甚至更具有决定性的(或者说是主流的)意义。正是以中国数学为其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方数学,包括数学方法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传
    统,传到欧洲,与发掘出来的古希腊数学相结合,导致数学模式和数学家的数学观的改变,重视数学计算,走向几何问题的代数化,从而开辟了文艺复兴后欧洲数学
    的繁荣,并开辟了通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道路。总之,只要了解并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传统数学,就会发现,它是世界数学主流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2楼2011-09-11 14:59
    回复
      2025-09-02 07:51: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1-09-11 15:02
      回复
        这分明是用现代视角解读古代成就
        中国古代数学有无成体系,小白表示存疑


        5楼2011-09-11 15:08
        回复
          没读过《九章》,不了解。


          IP属地:广东6楼2011-09-11 15:12
          回复
            自己把<九章算术>和<几何原理>都载来各看十分钟,你就有结论了的,好过看某些人的所谓研究。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1-09-11 15:20
            回复
              明白,有时间一定做。


              IP属地:广东8楼2011-09-11 15:24
              回复
                中国古代当然有数学,就像中国古代也有科学意义上的天文学。但这不影响两个结论:
                1。古代中国学术的主流是算学和天学。
                2。吴文俊院士主张的“发源于中国,影响到印度,然后影响到世界的数学”这条“第二条路线”没有清楚的论证。其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用“影响”这个含糊的词而不用必须明确指出路径的“传承”?
                宋元的解方程术倒是可能对阿拉伯代数有影响进而传播到欧洲(但也同样没有明确的证据),但这就是“中国-阿拉伯-欧洲”了。
                我不反对别人去**国主义数学史”。毕竟出于什么目的、想建构什么样的历史是学者的自由。


                9楼2011-09-11 15:43
                回复
                  2025-09-02 07:45: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b汗。。。
                  “不反对别人去**国主义数学史’”。


                  10楼2011-09-11 15:44
                  回复
                    +_+
                    “...不反对别人去做丵爱国主义数学史”。


                    11楼2011-09-11 15:45
                    回复
                      总之,综合来说,强调古代中国有真正的、演绎证明的数学,有两方面问题:
                      这种学术成分在当时的中国学术界本身是“非主流”的;它对近代欧洲学术与科学阁命的作用又无从证实。
                      如果不经明确阐述路径的“影响”就能算数,那么古希腊数学本身的坐标几何萌芽、极限理论(或者说微积分萌芽)的“传承”还更清楚一些,其对“开辟通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道路”的影响,难道会小于遥远东亚传过来的影响么?
                      那么,强调这种在内在外都难以证实其作用的学术成分,除了“激发民族自豪感”之类爱国主义用途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不认为这种观点已经无懈可击到可以“普及”的地步。
                      看到“向学术界、教育界,尤其是大、中、小学的教师、学生,乃至全民族普及数学史(中国数学史应在其中占据恰当的位置)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数学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我很怕怕。


                      12楼2011-09-11 16:01
                      回复
                        当然,吴院士的预言“将来的数学,应该是走中国古代数学道路,而不是国际道路,这是一条总的趋势”,听着很鼓舞人心。
                        但即便这预言会成真,这和古代中国数学的机械化思想是否对近代数学-科学阁命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无关联;吴院士本人的机械化证明思想对当代数学有重大贡献,不代表古代中国数学的机械化思想对近代数学也有这样的贡献,完全两码事嘛。
                        更何况,机械化证明依然是证明,这是古希腊数学的重点;中国古代数学的机械化思路并不体现在证明上。。。这里存在好几个似是而非的错位的“类比”


                        13楼2011-09-11 16:18
                        回复
                          果然引出步兵之玉。
                          不过感觉步兵酱现在是太注重批驳不同的观点了,相比某只是想了解一些新的看待过去的角度而已。
                          比如其中并没“强调”古代中国有真正的、演绎证明的数学,相反,把这些中国的纯数学活动放入数学史整体的话,是否可以认为数学有可能是一门普遍的人类智力活动而不是受文化约束的?
                          对于中国的算学传统对西方的影响确实了解不多,当然把中国数学作为所谓机械化思想的代表似乎有夸大之嫌。


                          14楼2011-09-11 16:22
                          回复
                            玉还谈不上。但你的引文里,并非仅仅满足于说明“古代中国也有纯数学活动”(这点恐怕学过点数学史的人都知道,并不需要专门说明),而是从这一点出发,试图论证“古代中国的纯数学或机械化数学对近代欧洲数学乃至科学有和古希腊数学同等的作用”
                            这个么,哪怕有国家出版工程的支持,最后也很可能落得个和夏商周断代工程一样为人诟病的结局。


                            15楼2011-09-11 16:34
                            回复
                              2025-09-02 07:39: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数学是一门普遍的人类智力活动,不假。但它能在总体的文化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当然要受既有文化的约束。
                              演绎的、要求严格证明的数学,也并非一开始就是古希腊数学的主流。早期自然哲学家的传说表明,他们看重知识的实用性一如东方,与后来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传统差别很大。


                              16楼2011-09-11 16: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