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吧 关注:692,794贴子:23,017,923
  • 7回复贴,共1

古人的风花雪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古诗别解之《人面桃花》
题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天清晨,当他踱到庭院时,蓦然发现,墙角的那株桃树已羞涩地吐出了第一朵嫩蕾。他没有想到,年前才植下的这株桃树,竟然绽放了!他点点滴滴地打量着这朵娇艳的花儿。神思恍惚中,他隐隐听到了南庄花开的声音,那个让他魂萦梦绕的面影又浮上心头。
他来到马厩,牵出心爱的白马。出了长安南门,他跃马扬鞭。在通往南庄的路上,一骑飞驰。一座又一座村庄里,灼灼桃花渲染着春的妩媚与妖娆,他看见了,又没有看见。飞驰,飞驰……
南庄,一个多么朴素的名字,然而,在他的眼里,却是多么富有诗意。是的,倘若没有那一树树在春风中含笑的桃花,不,没有在花中含笑的她,南庄就只是南庄,一个普通的村庄。有了她,南庄便不复是南庄,而是他心中的圣地,一座诗意葱茏的村庄。
他从不信神,但那一刻,他相信了。冥冥之中,那一切似乎是上天特意安排的。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他骑着白马,到长安南郊踏春。都说长安南郊的桃花分外妖娆,果然名不虚传。他信马由缰地欣赏着,在春风花香中沉醉。
在一树桃花下,他拍了拍白马的脖子,不由慨叹道:“寓居长安这么多年,居然错过了这近在咫尺的大好风景,平生还不知错过了多少美丽啊!”白马似乎听懂了他的意思,抖了抖耳朵,长嘶了一声。
这是他没有想到的,感谢心爱的白马,是它,将他驮到了那个地方,那个桃花盛开的地方——南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置身花海,他怀疑自己是在梦中。别的村庄的桃花还可形容,可是,面对这神奇的花海,他,这位诗人,却无词了!有些美丽,只能用无言来表达的。静静欣赏吧,将美丽收藏在心底。
香气馥郁的春风中,白马驮着他,向花海深处漫溯。突然,马儿驻足不动,呼吸也变得细微。他一怔,就在这时,他被看见的一幕景致惊呆了。不远处,花树掩映中,一座黛瓦粉墙的庭院边,有位一袭绿裙的窈窕女孩,正含情凝睇着一树艳艳桃花,那如雪的香腮与夭夭桃红两相映照,……他看得如痴如醉。
也不知过了多久,马儿忽然打了个响鼻,那女孩一惊,蓦然回首,见到了花影中的他,香腮乍然绯红,旋又羞涩地低下头,敛起裙裾,轻移莲步,袅袅婷婷地向院门边走去。他的心中不由升起一丝惆怅。然而,就在女孩走进门的一刹那,竟回眸一笑……门关上了,女孩消失了,但那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旖旎风情,与她那摄人心魂的一笑,却必将成为他终生不忘的记忆。他清楚。
南庄还是南庄,桃花依然比别处灿烂。他无心赏花,径直向花海深处溯游。他要欣赏的花,在花海深处的那座幽静的庭院里。
庭院依旧黛瓦粉墙,桃花依旧艳艳,……盯着院门上那锈迹斑斑的梅花对心锁,他的泪潸然滑落。
据说,多年后,人们在南庄那座人去楼空的旧宅后院的粉墙上,仍能看到两首诗,笔风大异,一娟秀,一狂放。
娟秀的是《秋风辞》: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拌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狂放的是《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楼2011-09-07 23:30回复
    二、古诗别解之《无弦琴》
    题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公子是相府的公子,不仅长得玉树临风,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多少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们梦想与公子结为连理啊!然而,公子的眼中只有水云。三个贴身丫环的名字都是公子取的。桃红、柳绿,只是公子信口拈来的,惟独水云之名撷自公子最喜欢弹的古琴名曲《潇湘水云》。在公子心中,水云就是那一派空明的水云间的潇湘妃子,超凡脱俗,清气袭人。
    公子每天都弹古琴,均要水云陪侍。公子只弹三支曲子,一曲《春江花月夜》将人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中,接着便是《高山流水》,如慕如诉地苦苦寻觅着知音,最后,压轴之曲便是《潇湘水云》了。旁人听公子弹琴,三支曲子,无不佳妙。但公子清楚,只有弹《潇湘水云》时,自己才真正达到了意到弦随之境。有些话,公子不能说,但琴能代他说,琴就是他,他就是琴,人琴合一,物我两忘。那幽深、沉静、圆润的优美音色,那委婉的抒情、恬静的倾诉,那潇湘山水烟云的朦胧诗意与妩媚秀丽,仿佛不是从公子的手底流出,而是自他的心里飞逸。
    公子弹琴,水云静静地坐在案边倾听。水云从不评价公子的琴技。公子每次弹罢,都要深情地望一眼水云,水云均微微一笑回应,那不胜娇羞的笑靥,总要让公子陶醉,久久回味。
    一日,公子外出归来,见水云不在自己房内,便径去水云住的偏房。公子隔着刺绣的湘帘朝窗内窥望,只见水云正坐在一架无弦琴边,如痴如醉地舞动着纤纤玉指……看她那手势,分明是《高山流水》。公子心下大动,悄悄地踅入房内,站在水云身后,水云竟浑然不觉。当水云一曲终罢时,公子不由高声喝采:“好!”水云一惊,回头见是公子,不由腮飞红云。
    “水云,你为何弹无弦之琴?”公子问道。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水云幽幽地说。
    公子的脸倏地红了,然而,心却醉了。
    不久,公子也置了一架无弦琴。不过,只在弹《潇湘水云》时,公子才用无弦琴。
    时光荏苒,转眼公子已年方弱冠。有一事,公子一直蒙在鼓里的。多年前,一次酒宴上,皇帝身边的大红人马侯爷与他父亲的一次戏言,而今竟然成真。公子的夫人,不是别人,将是众多豪门公子们闻之色变的马侯爷那位刁蛮的千金。
    当一脸威严的父亲告诉公子这一消息时,公子没有任何言语,他的内心只有恨,恨自己为何偏偏生在相府!这一刻,他多么希望自己是一位身处江湖之远放浪形骸的书生啊!他想到了泛舟于五湖的范蠡与西子,想到了私奔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然而,公子清楚,他不是范蠡,也不是司马相如,他是相府的公子,他,无处可逃!
    公子病了,公子的琴房里再也没有优美的琴声流淌。有时候,公子也强撑着病体,坐在那架无弦琴前,默默地演奏着,他反复弹奏的曲子只有一个,正是《潇湘水云》。依旧是水云坐在旁边聆听,每次,她都泪湿衣衫。水云不知道公子因何而病,但水云清楚,公子的病与谁有关。回到自己的房里后,水云便坐到无弦琴前,弹《高山流水》,弹着弹着,泪就又潸然滑落。
    眼见公子越病越重,老夫人与相爷商量,要为公子之病“冲喜”,将原定为六月六日的婚礼提前到五月端阳。
    公子是在端阳前三天才得知这一消息的。那天傍晚,当室内只有公子与水云时,他让水云点上高高的红烛后,又叫水云扶着自己来到无弦琴前。公子突然精神大振,他忘情地弹着、弹着……
    突然,公子脸色苍白,胸口急剧起伏,一通猛烈咳嗽后,一大口鲜血喷溅在无弦琴上。水云将公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公子按着胸口,望着水云,说:“水云,我,我——”话没有说完,便合上了眼。
    公子走了,陪他同走的还有水云。多年后,人们还在说相府丫环水云殉主之事。那无弦琴后的故事,成了永远的秘密。
    


    2楼2011-09-07 23:32
    回复
      2025-11-24 02:25: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五、古诗别解之《春梦》
      题记: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春分那天午寝,兰小姐睡得分外香。午睡起来后,她对着那面圆圆的小铜镜,怔怔地看着镜中的自己,蓦然想起梦里的那个面影,粉嫩的脸上倏地飞漾起两朵红晕。她匆匆梳洗一番后,将丫头春香支走,便一手拿着绣着荷花的绢丝小团扇,一手握着那册不知道翻阅过多少遍的泛黄诗卷,袅袅婷婷地踅入后花园。
      每当兰小姐有心思时,她都要到后花园里来散心。有些心思,她可以向园中的那座假山说,向那弯月牙形的小石桥说,向那株歪脖子老柳树说,向那树妖娆绽放的桃花说,向池中悠然来去的鱼儿说,但她却不能跟人说,父母不能说,春香也不能说,那是她内心深处的秘密。
      园中好一派旖旎春光,但见芳草萋萋,柳丝飘逸,百花争妍,蜂飞蝶舞,池水微澜,荷叶田田,鱼翔浅底。兰小姐刚在水边的凉亭敛裾落坐,亭边的那棵老柳树上就飞来一只美丽的黄莺,平平仄仄地婉转啁啾着。兰小姐静静地聆听着这优美动人的莺啼,听着听着,那个模糊的面影又浮上心头。她向四周偷偷地看了一眼,确信园中无人后,便一边轻摇团扇,一边翻阅诗卷。当翻到那首她再谙熟不过的诗时,她的心跳骤然加快。她一遍又一遍地默诵着那诗,读着读着,不由意动神摇。
      月夜,女扮男妆的兰小姐和春香带着金银细软,蹑手蹑脚地来到后花园的那座侧门边,悄悄打开那个梅花对心锁,闪出门外。兰小姐回望了一眼这座她从没有离开过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庞大庭院,突然泪流满面地跪倒在地,向父母居住的东厢房连磕了三个头。两个瘦弱的身影,闪闪摇摇地消失在茫茫月色里。
      山一重,水一重。花开了,花谢了。……
      辽西。金戈铁马。烽火连天。一位白马将军在万军之中纵横驰骋……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兰小姐情不自禁地赞叹。
      “小姐,你在说什么?谁是英雄一丈夫?” 春香的惊叫声将恍惚中的兰小姐惊醒,脸上红云乍起,她倏地合上诗卷,故意嗔道:“疯丫头,看你一惊一乍的,将来谁敢娶你。”
      春香盯着兰小姐手里的诗卷,明知故问道:“小姐又在读诗么?读的可还是那个什么怨?”
      “死丫头,又乱嚼舌头,看我不打死你。”兰小姐扬起手里的诗卷,起身假装着追打春香。那柳树上的黄莺被惊飞了。望着倏然消逝的黄莺,兰小姐的心里陡然升起一丝惆怅。
      兰小姐读的是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一个月前,兰小姐从会客厅边的那座高大的屏风后走过时,隐约听到父亲和一位世交在说“辽西”、“将军”、“门当户对”的话。


      5楼2011-09-07 23:35
      回复
        六、古诗别解之《高山流水》
        题记: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江湖上,提到“玉箫生”萧楚南与“银剑圣手”廖无忌这两位后起之秀,无不竖大拇指。只是谁也不会想到,他们会在擂台上一决高下的。其实,出身武术世家的他们,均非好勇斗狠之辈,可是,因了一个人,他们不得不分出胜负。这个人不是别人,乃潇湘山庄的庄主大侠燕垒生的掌上明珠燕飞飞。
        江湖上风传燕飞飞不仅有倾国倾城之貌,且深得其父武功之真传,能飞花摘叶,杀人于无形。各大武林门派中的青年才俊,心慕燕飞飞,纷纷前来提亲,然而,惟有“玉箫生”萧楚南与“银剑圣手”廖无忌让燕飞飞心动。萧楚南与廖无忌的面影在她的心中倏来倏去,一连多日,夜不能寐。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一天,父亲来到燕飞飞的闺房,对女儿说:“飞飞啊,萧楚南与廖无忌都是人中之龙,要不,让他们打擂,一决胜负,如何?”
        燕飞飞腮飞红云,低着头,轻轻“嗯”了一声。
        打擂定在四十五天后,也就是七夕这天。
        七夕这天,潇湘山庄的演武场上,人山人海,观者如堵,其中多有各大门派之英豪。日上三竿之时,比武正式开始。高高的擂台上,一袭白衫的萧楚南,其玉箫神出鬼没;一袭青衫的廖无忌,其银剑剑走龙蛇。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激斗三百回合,仍然不分上下。燕垒生惜才,怕他们力竭伤身,示意本日比武结束,让他们好生休养,明日再战。
        是夜,廖无忌想到明日战事,心忖没有必胜之招,便悄悄地去拜谒一些武林耆宿,讨教打败萧楚南的绝招。那些武林耆宿,均为萧楚南之父的至交,无不将看家本领授之。不过,他们教授之时,均反复叮嘱,一时之功,徒有其形,要真正练成这些看家本领,需苦练多年的。
        萧楚南亦心系明日之战,不能入眠,索性起床,但他没有去向武林耆宿求教,而是踏着月色,来到潇湘山庄的后山松树林中,坐在一块大青石上,掏出玉箫,对月吹箫。《潇湘水云》那幽幽箫声,在溶溶月色中,袅袅如萦云,悠漾如碧波。吹完《潇湘水云》,萧楚南忽然忆起燕飞飞曾跟名师学过筝的,便吹起自己最心爱的那支曲子《高山流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那悠扬流畅、淡雅清新的箫声,如慕如诉,在月夜的天空中寻寻觅觅着知音……
        吹罢《高山流水》,萧楚南愣愣地望着潇湘山庄,不由心生怅然。
        突然,从潇湘山庄的后院里,逸出优美的筝声。萧楚南一怔,细听,那分明也是《高山流水》!那筝声,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流水,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萧楚南听得如痴如醉。待筝声消逝,萧楚南又吹起了《高山流水》,他吹得那样忘情,箫就是他,他就是箫,人箫合一,箫在倾诉着他的千千心曲……
        次日再战。前二百回合,萧楚南与廖无忌依然不分上下。二百回合后,在廖无忌频出怪招之下,萧楚南渐落下风。萧楚南心下惶急,手中玉箫渐乱方寸。眼见萧楚南就要落败,这时,潇湘山庄的一座高耸的阁楼上,筝声乍起。那筝声,不是别曲,正是《高山流水》!萧楚南心中一凛,斗志猛生,在筝声中,他人箫合一,心到箫到,指哪打哪……,五十招后,玉箫点穴,廖无忌僵在擂台上。
        洞房之夜,萧楚南望着楚楚动人的燕飞飞,问道:“飞飞,你为何在危机关头出招救我?”
        燕飞飞粲然一笑,不胜娇羞地说:“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江湖都纷传你能飞花摘叶,杀人于无形,当真?”
        “其实父亲并没有传授我任何武艺,不过,筝,不是武器么?”


        6楼2011-09-07 23:36
        回复
          九、古诗别解之《 烽火戏诸侯》
          题记: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血汩汩地从伤口流出,我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迷迷糊糊中,眼前幻现出你粲然一笑的妩媚面影,耳边,一个声音说:“一笑倾国!”另一声音说:“无悔,无悔……”
          你太美了!你是上天赠给我的仙姝。国色天香这个词,只有你才配独享!如果用乐曲来形容,你便是那“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的绝品!泱泱后宫,自从有你,三千粉黛无颜色。
          然而,你,我生命中最珍爱的女人,却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进宫这么多年,我从未见过你开颜一笑。为什么?为什么?要知道,三千佳丽见了我,无不如沐春风,灿若夭桃。可是,惟有你,才真正让我神魂颠倒啊!你知道么?
          只要你愿意,我什么都可以答应,可以造酒池,可以树肉林,可以筑黄金屋,可以垒白玉台,哪怕是要天上的星星与月亮!为了看到你如花的笑靥,我甚至放下君王的威严,百般讨好你,击过瓦釜,翻过筋斗,学过驴鸣,仿过蛙跳与蛇行……可是,你依然面若冷玉愁眉不展。
          是的,虢石父不是良臣,正如很多大臣对他的弹劾。然而,要不是虢石父的那个计谋,也许我永远都不能看到你的嫣然一笑。我赏他千金,有错么?不,赏万金也值得!
          当骊山上燃起第一股烽火时,那是一个喜剧的开始,也是一个悲剧的开始。,这是我所没有料到的。
          君令如山!十万火急!骊山下,诸侯们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匆匆地来了,看着我亲手导演的这一兵荒马乱的荒诞剧,你粉面含春了,你忍俊不禁了,你终于绽放了!绽放出那摄人心魂的笑靥!身为天下的共主,大周的王,我见过无数的笑,然而,没有什么笑比你灵光一闪的绽放更美丽更消魂!那时那刻的你,花不足以拟色,蕊差堪状容。我亲眼目睹了什么是美的极致——最高的美是形美与神美的和谐统一!
          受到戏弄的诸侯们,率领大军纷纷散去后,你又回到了从前。你知道么?我是多么想经常体验你那美的极致啊!于是,我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导演那幕荒诞剧……
          我知道,身为一个君王,导演出烽火戏诸侯这一荒诞剧,必将载入史册,成为千古流传的笑柄。然而,假如我是一个普通人,为爱疯狂一回,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滔天巨浪吗?……
          残阳如血。朦胧中,我看见在西戎兵押送的俘虏队伍里,囚在一辆马车里的你,突然悄悄掀开车帘,朝我回眸一笑。
          我用尽最后一丝心力,硬是挤出了两个字——无悔!
          


          10楼2011-09-07 23:59
          回复
            十一、古诗别解之《琴圣》
            题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天说黑就黑了。过了山脚下的这座龙门客栈,就再也没有借宿之处了。萧云逸驻马踟蹰了片刻,又扬鞭驱马疾驰。一路上,过往之事在脑海里云起云落。
            三年前,师傅云中子让萧云逸与师兄楚天南下山,遍谒天下的古琴大师,三年后的七夕这天的卯时,务必赶回天籁琴院,向师傅演奏所学琴艺。若过了卯时未到,就不必来见他了。师傅的话从无戏言的。
            萧云逸原本不必这么匆匆赶路的。十天前,过野狼谷时,他喝了有毒的山泉,在客栈里病倒了,一睡就是两天两夜。梦里,尽是小师妹柳湘云与师兄楚天南的面影,倏来倏去。第三天刚破晓,萧云逸再也躺不住了,强撑病体打马上路。
            他能不赶路吗?三年来,师傅的话,他不知道琢磨过多少次了。他懂得师傅的良苦用心,让他与师兄下山游艺,是为了博采众长的;让他与师兄一同下山,是为了激发他们的进取之心,没有师傅在,也不敢懈怠的。可是,为何将比赛之日选在七夕这天呢?师傅无意为之,随便挑了个日子的?可师傅从不是随便的人啊!有意为之?难道他与师兄对小师妹的心思师傅早已了然?要在那天通过比试琴艺来定夺?师傅对他与师兄都视同己出,除了课琴严厉,其他方面无不如慈父一般的。……他思来想去,硬是想不明白。
            萧云逸与师兄都是师傅从乞丐群中挑出来的。师兄比他早二年到师傅门下。师兄比他大一岁,他比小师妹也只大一岁。小师妹从小就没有娘的,师母在生小师妹时不幸走了。师傅再未续弦,对小师妹痛爱有加。十几年来,他们一起跟着师傅学琴,不练琴时,他们就到琴院的后山嬉戏,那里的每一个山洞,都回荡过他们的欢声笑语。
            萧云逸清楚地记得,七岁那年,师傅将他带进天籁琴院时,小师妹打量着他,突然拉着他的右手,惊奇地说:“怎么多了一个指头?能弹琴吗?”师傅瞪了一眼小师妹后,她赶紧缩回了手。那一刻,他羞得满脸通红,要是身边有刀,他准会拿刀砍去这个多出的指头。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琴,让小师妹对他刮目相看。除了那次,小师妹再也没有嘲笑过他的六指了。
            萧云逸的琴艺进步很快,从不称赞弟子的师傅,有一次竟然在他弹完一曲《广陵散》时,面带微笑地微微点了点头。
            小师妹第二次说萧云逸的六指,是他十五岁那年。这年的中秋,棋坛名宿师伯松风子来天籁琴院会师傅。师傅一时兴起,让他们师兄妹献艺,请师伯松风子雅正。松风子听了小师妹与师兄的演奏后,点评一番。萧云逸演奏完,松风子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掉头对师傅说:“吾辈老矣!此子比吾辈多出一指矣!”师傅微笑颔首。从琴室出来后,小师妹朝萧云逸做了个鬼脸,娇声说:“二师兄,师伯对你青眼有加啊!说你多出一指呢!只是我不明白,这多出一指到底是何意思?”萧云逸的脸倏地红了,他望着小师妹,摇了摇头。这天后,萧云逸感觉小师妹看他与师兄的眼神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
            离开天籁琴院的那天,萧云逸永远不能忘记小师妹最后看他的眼神,是柔情?是期许?是怅惘?……
            三年的游艺中,萧云逸拜谒了几十位琴坛耆宿,然而,所有的收获都没有他从了空禅师那里获益多。在了空禅师那里,他的琴艺踅入了另一境界。……
            次日卯时,萧云逸终于赶到了天籁琴院。师兄已于两天前赶到了。师兄先演奏。他的琴艺大为精进,师傅听后,频频点头。师傅示意萧云逸演奏。当萧云逸从琴匣里拿出焦尾琴时,师傅怔了一下,旋即露出了微笑。师傅看到的是一把无弦琴!
            三日后,萧云逸与柳湘云举行合卺大礼。洞房里,萧云逸望着柳湘云,说:“师妹,现在我可以回答你,师伯松风子当年说我多出一指的意思了。”
            “你不用说,我已知道了!那是心指,对么?”
            千百年后,琴坛还在流传“六指琴圣” 萧云逸擅奏无弦琴的佳话。据说,他的琴艺具有神奇的魔力。


            12楼2011-09-08 00:04
            回复
              十二、古诗别解之《旗亭画壁》
              题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昏的天空飘着微雪。伫立客栈的窗口,望着盈盈飘雪,王之涣蓦然想起,好久未与王昌龄、高适相聚了。是该聚一聚了!对于诗人来说,以雪佐酒,是再好不过的由头。
              他们饮酒,醉意盎然之际,总要为谁的诗写得最好而争得面红耳赤的。俗话说,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能不争吵么?他们三位都是大唐诗坛响当当的诗人,谁会甘拜下风啊!……
              想着想着,王之涣的脸上突然露出微笑。他叫来客栈的老板,给了他一些碎银,让店老板叫伙计们去请他要请的人。
              一个时辰后,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出现在旗亭,这是他们最爱盘桓的饮酒赋诗之处。
              三位诗人在旗亭的一角落座,推杯换盏,赏雪赋诗,逸兴遄飞。酒至半酣,一群梨园伶官突然嫣声笑语地相拥而来,竟然也是到旗亭举行宴会的。三位诗人的高谈阔论乍然停息,他们不时睃一眼这些珠裹玉饰、笑靥如花的佳丽们,然后心照不宣地互相对视一眼。他们清楚,这些技艺高超的佳丽们,在酒过几巡后,是不会不技痒的。
              果不其然,不久,便有几位伶官按捺不住了,操起携来的琵琶、焦尾琴、笙、箫与羌笛,在众人的注目中,四位风姿绰约的女郎整顿衣裳起敛容,显然,她们是准备献歌了。
              王之涣呷了一口酒,不紧不慢地对两位老友说:“二位兄台,我们在诗坛上都很有名,争了无数次,可从没有分出个高下。这次嘛,换个方式比,看这四位女郎唱谁的诗多就算谁最高明,如何?” 王昌龄、高适抚掌颔首,欣然赞同。
              优美的古琴声悠悠扬起,如行云,如流水,将雪夜的旗亭渲染得诗意氤氲。三位诗人紧张地等待着。
              一个高髻女郎轻启玉唇:“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得意地说:“我一首!”立即在墙上划了一横记着。
              乐声忽变,缠绵而忧伤。这时,那个柳叶眉的女郎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疑是子云居。”高适瞥了一眼王之涣,在墙上划上一横说:“我一首!”
              乐声再变,幽幽咽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那位生就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的文弱女郎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马上又在墙上划上一横,傲然说:“我两首了!”
              王昌龄、高适都暗笑王之涣要丢面子了,王之涣却一脸平静,他们感到十分纳闷。
              王之涣突然说:“刚才唱歌的这些女郎都上不了台面,唱的诗也是下里巴人之类。”他指着那位最令人心荡神迷的梳着双髻顾盼生辉的漂亮女郎说:“且听她唱,若非我之诗,则一辈子也不敢和你们比诗矣!”
              不久,那位最美的女郎轻移莲步,袅袅婷婷地来到旗亭中央,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喧哗声顿时止息,惟闻亭外簌簌雪嘶。悲凉的羌笛声忽起,女郎神情突变,眉似秋山目盈愁,悲声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三人鼓掌大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子夜。客栈的一间客房。红烛高烧。瑞脑销金兽。紫罗帐里,双髻女郎娇声莺语:“郎君啊,旗亭上的你导演的那曲戏,俺演得如何?”
              多年后,浪迹天涯的王之涣,梦里还会频频出现当年那双髻女郎的娇声莺语。每次醒来后,均泪湿枕衾。他反复吟咏着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潸然泪下。他恨那条将他与心上人隔开的可怕的鸿沟。在鸿沟这边,是大唐的才子;那边,是梨园的伶官。
              


              13楼2011-09-08 00:05
              回复
                自己顶起来,慢慢再回味~


                14楼2011-09-08 15: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