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注(1):
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说,现代人以及后人的所有文字、思想都是对先哲已有过的思想的重复,前无古人的思想建树几乎等于零。人类发展时至今日,先哲已把人之思力所及都思考过了,无一遗漏。那么后人就无须思考和建树了吗?积极的心态回答应是否定的。主体存在一日应当学习一日。继承、宏扬先哲的思想,做为精神追求者存在的任务。活着,就要用心去做好自己灵魂喜欢的事!
前注(2):
永恒的质疑——在人的实定存在对无限性完美的追求前提下,就会产生出永远对先人的批判、质疑和完善。反叛与人类共存,符合人的本性。
一、
人生本无尺度。一切存在皆合理。在人类始初存在之前宇宙有无尺度人类自不会知。人生无尺度,就如实际上人的存在本无意义、价值。是智者赋予了它一种意义,赋予了人类存在的尺度。本质上是人的主观认知问题。主体若一味的主张不承认这种“赋予的意义”,也是合理的。
大自然在人类存在前就已存在。做为人类意识之外的表象存在着。是人的存在赋予了大自然的意义。人根据自己的意识体验赋予了大自然的尺度。但是这是人类自己的行为,其实与大自然无干。大自然本身并无意义有无、美丑的意识。是人的诞生赋予了这种意义、美丑的体验。那么既然是人自己根据自己的体验赋予的这一切的意义、尺度。当然也可主观的漠视,甚至忽略不计这些尺度的存在,一切皆允许。
人类建立起的尺度的完善,说明人类的愈加成熟,愈加发达。但人的出生亦即注定了死。人的从始初存在,尽管会经历漫长的存在过程,但还是必须要走向消逝。人类把此必然趋向加上了自己的感情色彩,定义为:人类的悲剧性宿命。
人一出生,到有了自我意识,意识到了悲剧的宿命。于是生出了不甘心于此的反抗态度,生成了与这种宿命抗衡的群体意识。即使这是虚幻的悲剧,那么我们也要去带着激情演好它,而且要演的轰轰烈烈、雄壮豪迈。
于是人有了自己的文明:音乐、绘画、文字、科学技术……来抗于大自然的暴力,主动品味大自然的悲剧。人类为自己创造出了幻象,这种幻象让人类自身能够尽可能的欢乐下去、享受存在,追求真善美。试图以此种追求迷醉自己,走向灵魂能感受的快乐。在灵魂的恍惚迷离的意境中陶醉着。尽管自知这尘世的可憎、可厌,但主观不去顾暇。尽可能的去沉浸于灵魂的迷醉。
渐渐的人类告诉自己活着多么美好。人用自己的沉醉与梦在恍惚迷离间忘记悲剧、痛苦,去执着于欢娱。渐渐的人把自己的感官体验,主观意识的趋乐避苦做为了自己存在的尺度。人说,我要活着,带着悲剧的背景活着就必须找出能慰籍灵魂,远离无常的快乐状态。
总之,人为自己找出了许多存在的理由,找出了许多尽可能更好的活着的理由。尽管自知不可能永恒的存在,但人对自己说我要做的是穷尽所有的存在过程。人只能在过程中生存,没有快乐、理想的最终结局。存在的无意义让人不要去追寻结果。
注定要去死,迟或早。那么说自杀的现象也就合理了。
人活着,始初生于世就带着自己的种种希望、目的。活着,一生去找寻,最关心的问题是要有一个、达到一个如何的结果。追求的未来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事实。人们很是有信心的对自己说一切的受难都是为了有美满的结果。我的挫折,我的所有苦难、打击是对自己的锻炼,是在达到美满结果之前必须的付出。尽管人们希冀理想状态的达到能更顺利一些,但即使出现荆棘人也说这是必然要走过的路。叫谓:天将降大任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一切的慰籍均寄托于未来能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可是有一天,当一切都将归于无时,人感到自己是何等的虚无、荒谬。付出那么多是为了什么——这就是人心常有之态。一切都被罩上了地狱的阴影。不,不是阴影,是事实。阳光、雨露是多么的不能常存!最后真正能常存的是阴森的黑暗。
人类为自己建立起的信仰,为自己能有一个理想的结果而建立起的激励自己意志的信仰烟消云散了。死亡才是惟一的真理。我们做好准备,做好受难的准备要享受这一切,享受我们的财富。这天,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轻飘,说不定哪一天这轻飘的东西就要真的被吹走了。美好是人的生存趋向,永恒的美好是存在意义的真正支柱。永恒没有了,活着必须存在于自欺欺人中。自杀,亦完全可以理解,是合理的。主观意识的提倡、反对只是个人的事情了。
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说,现代人以及后人的所有文字、思想都是对先哲已有过的思想的重复,前无古人的思想建树几乎等于零。人类发展时至今日,先哲已把人之思力所及都思考过了,无一遗漏。那么后人就无须思考和建树了吗?积极的心态回答应是否定的。主体存在一日应当学习一日。继承、宏扬先哲的思想,做为精神追求者存在的任务。活着,就要用心去做好自己灵魂喜欢的事!
前注(2):
永恒的质疑——在人的实定存在对无限性完美的追求前提下,就会产生出永远对先人的批判、质疑和完善。反叛与人类共存,符合人的本性。
一、
人生本无尺度。一切存在皆合理。在人类始初存在之前宇宙有无尺度人类自不会知。人生无尺度,就如实际上人的存在本无意义、价值。是智者赋予了它一种意义,赋予了人类存在的尺度。本质上是人的主观认知问题。主体若一味的主张不承认这种“赋予的意义”,也是合理的。
大自然在人类存在前就已存在。做为人类意识之外的表象存在着。是人的存在赋予了大自然的意义。人根据自己的意识体验赋予了大自然的尺度。但是这是人类自己的行为,其实与大自然无干。大自然本身并无意义有无、美丑的意识。是人的诞生赋予了这种意义、美丑的体验。那么既然是人自己根据自己的体验赋予的这一切的意义、尺度。当然也可主观的漠视,甚至忽略不计这些尺度的存在,一切皆允许。
人类建立起的尺度的完善,说明人类的愈加成熟,愈加发达。但人的出生亦即注定了死。人的从始初存在,尽管会经历漫长的存在过程,但还是必须要走向消逝。人类把此必然趋向加上了自己的感情色彩,定义为:人类的悲剧性宿命。
人一出生,到有了自我意识,意识到了悲剧的宿命。于是生出了不甘心于此的反抗态度,生成了与这种宿命抗衡的群体意识。即使这是虚幻的悲剧,那么我们也要去带着激情演好它,而且要演的轰轰烈烈、雄壮豪迈。
于是人有了自己的文明:音乐、绘画、文字、科学技术……来抗于大自然的暴力,主动品味大自然的悲剧。人类为自己创造出了幻象,这种幻象让人类自身能够尽可能的欢乐下去、享受存在,追求真善美。试图以此种追求迷醉自己,走向灵魂能感受的快乐。在灵魂的恍惚迷离的意境中陶醉着。尽管自知这尘世的可憎、可厌,但主观不去顾暇。尽可能的去沉浸于灵魂的迷醉。
渐渐的人类告诉自己活着多么美好。人用自己的沉醉与梦在恍惚迷离间忘记悲剧、痛苦,去执着于欢娱。渐渐的人把自己的感官体验,主观意识的趋乐避苦做为了自己存在的尺度。人说,我要活着,带着悲剧的背景活着就必须找出能慰籍灵魂,远离无常的快乐状态。
总之,人为自己找出了许多存在的理由,找出了许多尽可能更好的活着的理由。尽管自知不可能永恒的存在,但人对自己说我要做的是穷尽所有的存在过程。人只能在过程中生存,没有快乐、理想的最终结局。存在的无意义让人不要去追寻结果。
注定要去死,迟或早。那么说自杀的现象也就合理了。
人活着,始初生于世就带着自己的种种希望、目的。活着,一生去找寻,最关心的问题是要有一个、达到一个如何的结果。追求的未来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事实。人们很是有信心的对自己说一切的受难都是为了有美满的结果。我的挫折,我的所有苦难、打击是对自己的锻炼,是在达到美满结果之前必须的付出。尽管人们希冀理想状态的达到能更顺利一些,但即使出现荆棘人也说这是必然要走过的路。叫谓:天将降大任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一切的慰籍均寄托于未来能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可是有一天,当一切都将归于无时,人感到自己是何等的虚无、荒谬。付出那么多是为了什么——这就是人心常有之态。一切都被罩上了地狱的阴影。不,不是阴影,是事实。阳光、雨露是多么的不能常存!最后真正能常存的是阴森的黑暗。
人类为自己建立起的信仰,为自己能有一个理想的结果而建立起的激励自己意志的信仰烟消云散了。死亡才是惟一的真理。我们做好准备,做好受难的准备要享受这一切,享受我们的财富。这天,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轻飘,说不定哪一天这轻飘的东西就要真的被吹走了。美好是人的生存趋向,永恒的美好是存在意义的真正支柱。永恒没有了,活着必须存在于自欺欺人中。自杀,亦完全可以理解,是合理的。主观意识的提倡、反对只是个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