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的无奈
他是家里的独子,是父母手中的宝,可惜身体一直多病。爹在外做小本生意,积攒了些钱。娘信佛,很是虔诚,一次在一个香火极旺的寺庙里求得一签,说要给小儿找一个大媳妇才能平安过此一生。于是爹娘一合计,出了很高的彩礼,在四乡欲求得这一门姻缘。
她家五口人,靠着几亩薄田,只能糊口,爹为了贴补家用,冬天和人上山采石头,钱没有挣到,却被石头给砸伤了腰,用光了家里的一点积蓄,卖光了粮食,也没有治好。只能每天躺在床上,欲死不能。两个弟弟尚未成年。家庭的困苦,母亲的哀怨,让如花年纪的她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于是就有媒人前来游说:“让你闺女去吧,钱可以给她爹治病,补贴家用。”母亲摇着头,谁愿意把自己的闺女往火坑里推?可她却说:“妈,让我去吧,这些钱能看好我爹的病。”
迎亲的唢呐声在她家的小屋前吹得震天响。爹躺在里屋的床上捶打着自己——女儿是用她的青春和这不般配的婚姻来挽救自己和这个困苦的家呀。母亲垂着泪,亲手给女儿挽上了发髻。穿着红衣绣鞋的她拜别了父母,给自己盖上了头盖,眼泪这才和着脂粉悄然地滑落。
从此,她一生的命运和婚姻就交给了这个年幼无知的孩子。
苦涩的笑
年轻的婆婆倒不是声正厉色的人,公公在外也不用三叩九拜。他遵循母亲叫她姊姊。她每天除了帮婆婆干完菜园地里的活和家务外,就是给小丈夫抓药,煎药,给他做袄,洗衣,陪他玩,陪着他睡觉,有时,他整晚的咳嗽,发烧,她就整晚地抱着他给他敷凉毛巾,给他喂水,喂药。
她在心里想,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又一个弟弟吧。
乡里邻居见了她,她总是低着头,默默无言,匆匆而过。在她的精心呵护下,他终于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这些可怕的病魔。慢慢地,他对她的依恋超过了他的母亲。在做活的间隙,或是他睡熟时,她常会流泪呆问自己:“这就是自己的婚姻,这就是自己的丈夫吗?”
到了上学的年龄,她给他缝了书包,牵着他的手走进了小学堂。村里村外的小孩子都围着她叫:“大媳妇,大媳妇。干什么?点灯,吹蜡,睡觉……”她说不清楚心里是疼痛是苦涩还是悲哀,低着的头,脸上红了白,白了红。
一天晚上,他躺在被子里说:“姊姊,我喜欢你”。姊姊就是媳妇,媳妇就是姊姊。她看着他一脸的天真无邪,无言。
第一次苦涩地笑了。
浅浅的欣慰的笑
他爹在外做生意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惯,几天间把辛苦挣来的家产给输得精光。婆婆和公公大吵大闹后,公公离家出走,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听人说是在外面被当时的军阀给抓去做了壮丁。好在婆婆身上还有几件首饰,典当了换回了点钱。
婆婆和她商量买了三亩地。请人耕作是不可能的了,婆媳俩只有自己挽起裤脚下田,她在家时早已帮着爹娘下地干过活,什么苦,什么累都吃过。只是苦了从来没有种过地的婆婆。
本来挺富裕的家突然变得一无所有,男人的出走也杳无音信,婆婆悲气交加,再加上种地的辛苦,使她心力交瘁,一病不起。临终前,她拉着她的手,近乎是哀求着对她说:“他还小,请你照顾他,如果你要走,请你等他成人。”
她攥着他的手。从此,他的命运又被她牵着。她是个大情大义的女子,对谁也没有承诺什么,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陪着他。从这以后,她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媳妇,是姊姊,还是娘?她没日没夜地做活,让他继续读书。他们的日子就在这深深的姐弟情、浓浓的母子般的爱中困苦而平静的过着。
他高中毕业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师范学校,她替他打点好行李,再一次的送他去了学校。她望着这个刚刚成年,自己带大的孩子,只是嘱咐他好好学习,别的什么没也有说。而他却说:“姊,等我回来”。
他是家里的独子,是父母手中的宝,可惜身体一直多病。爹在外做小本生意,积攒了些钱。娘信佛,很是虔诚,一次在一个香火极旺的寺庙里求得一签,说要给小儿找一个大媳妇才能平安过此一生。于是爹娘一合计,出了很高的彩礼,在四乡欲求得这一门姻缘。
她家五口人,靠着几亩薄田,只能糊口,爹为了贴补家用,冬天和人上山采石头,钱没有挣到,却被石头给砸伤了腰,用光了家里的一点积蓄,卖光了粮食,也没有治好。只能每天躺在床上,欲死不能。两个弟弟尚未成年。家庭的困苦,母亲的哀怨,让如花年纪的她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于是就有媒人前来游说:“让你闺女去吧,钱可以给她爹治病,补贴家用。”母亲摇着头,谁愿意把自己的闺女往火坑里推?可她却说:“妈,让我去吧,这些钱能看好我爹的病。”
迎亲的唢呐声在她家的小屋前吹得震天响。爹躺在里屋的床上捶打着自己——女儿是用她的青春和这不般配的婚姻来挽救自己和这个困苦的家呀。母亲垂着泪,亲手给女儿挽上了发髻。穿着红衣绣鞋的她拜别了父母,给自己盖上了头盖,眼泪这才和着脂粉悄然地滑落。
从此,她一生的命运和婚姻就交给了这个年幼无知的孩子。
苦涩的笑
年轻的婆婆倒不是声正厉色的人,公公在外也不用三叩九拜。他遵循母亲叫她姊姊。她每天除了帮婆婆干完菜园地里的活和家务外,就是给小丈夫抓药,煎药,给他做袄,洗衣,陪他玩,陪着他睡觉,有时,他整晚的咳嗽,发烧,她就整晚地抱着他给他敷凉毛巾,给他喂水,喂药。
她在心里想,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又一个弟弟吧。
乡里邻居见了她,她总是低着头,默默无言,匆匆而过。在她的精心呵护下,他终于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这些可怕的病魔。慢慢地,他对她的依恋超过了他的母亲。在做活的间隙,或是他睡熟时,她常会流泪呆问自己:“这就是自己的婚姻,这就是自己的丈夫吗?”
到了上学的年龄,她给他缝了书包,牵着他的手走进了小学堂。村里村外的小孩子都围着她叫:“大媳妇,大媳妇。干什么?点灯,吹蜡,睡觉……”她说不清楚心里是疼痛是苦涩还是悲哀,低着的头,脸上红了白,白了红。
一天晚上,他躺在被子里说:“姊姊,我喜欢你”。姊姊就是媳妇,媳妇就是姊姊。她看着他一脸的天真无邪,无言。
第一次苦涩地笑了。
浅浅的欣慰的笑
他爹在外做生意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惯,几天间把辛苦挣来的家产给输得精光。婆婆和公公大吵大闹后,公公离家出走,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听人说是在外面被当时的军阀给抓去做了壮丁。好在婆婆身上还有几件首饰,典当了换回了点钱。
婆婆和她商量买了三亩地。请人耕作是不可能的了,婆媳俩只有自己挽起裤脚下田,她在家时早已帮着爹娘下地干过活,什么苦,什么累都吃过。只是苦了从来没有种过地的婆婆。
本来挺富裕的家突然变得一无所有,男人的出走也杳无音信,婆婆悲气交加,再加上种地的辛苦,使她心力交瘁,一病不起。临终前,她拉着她的手,近乎是哀求着对她说:“他还小,请你照顾他,如果你要走,请你等他成人。”
她攥着他的手。从此,他的命运又被她牵着。她是个大情大义的女子,对谁也没有承诺什么,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陪着他。从这以后,她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媳妇,是姊姊,还是娘?她没日没夜地做活,让他继续读书。他们的日子就在这深深的姐弟情、浓浓的母子般的爱中困苦而平静的过着。
他高中毕业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师范学校,她替他打点好行李,再一次的送他去了学校。她望着这个刚刚成年,自己带大的孩子,只是嘱咐他好好学习,别的什么没也有说。而他却说:“姊,等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