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技能分析
曹丕是魏国的第二位主流主公,也是一位能与三大主公相提并论的强力主公。【行殇】不知语出何典,但从描述上看可以理解为收尸,也与他“霸业的继承者”的名号相符。【放逐】应该出自他放逐献帝和兄弟曹植的故事,而且增加了“翻面”的新机制。主公技【颂威】很有霸气,也符合曹丕的性格和作风。
【行殇】一般都是要发动的,防【烈弓】什么的估计几千局也出现不了一次。作为“爸业的继承者”,这个技能是可以和曹操有一定配合的,毕竟曹操经常带着aoe、决斗、火攻和n张杀就挂了,曹丕就可以继承曹操未竟的事业。跟黄盖、吕蒙也算有点小配合,考虑到这两个武将的强度,基本没啥用。【行殇】得到的牌以装备居多,偶有一两张杀闪和锦囊。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一个技能,就是个收益浮动比较大。
【放逐】是曹丕的核心技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卖血控制技。卖血是继承了曹魏的传统,而翻面这种强控的出现也是对输出系的限制。大家可以比较一下曹丕和刘禅的技能,【放逐】和【放权】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技能,也体现了两人完全不同的个性。【放逐】是个非常强力的技能,但是时机和对象都很难以把握,我来详细分析一下。
1 【放逐】首先取消了目标武将下回合的摸牌阶段,取而代之的是立刻补x张牌;
2 同时目标武将失去了下回合的出牌阶段,等同于【乐不思蜀】,但是不能被拆、顺、无懈;
3 目标武将下回合无需弃牌;
4 目标在回合开始和结束阶段的技能也不能发动,如【洛神】【闭月】。
首先被【放逐】的武将最大的损失莫过于一回合不能出牌,这在前期是致命的,在残局也会很不爽。无需弃牌算是个好处,但前提是牌比血多才有收益。立刻补牌又有两种情况,回合内被【放逐】和回合外被【放逐】。回合内被放逐好处是立刻摸牌,拿了就能用;坏处是用不完得弃,不能留足够的手牌撑过两轮。回合外被【放逐】提前摸牌当然是有好处的,但是x是多少又很关键了。所以【放逐】这个技能有正面和负面的双重作用,到底翻谁的面就跟x和回合内外有很大关系了。
第一滴血:x=1的时候无疑是【放逐】负面效益最大化的时候,这时果断放逐敌方武将。我曾经看过一个有关行动力的帖子,作者将所有武将行动一回合的收益做了个排名,建议刘禅【放权】给己方的高行动力武将。我感觉行动力的计算很有必要,【放逐】也应该找敌方行动力最高的武将,张辽、貂蝉、周瑜、孙权、刘禅……同时也尽量找能被集火的角色。此时放逐回合内的角色格外有优势,因为目标拿一张牌也不能爆发,很有可能就弃掉了,收益就更大了。
第二滴血:x=2时还是以【放逐】敌人为主,尤其是正在行动的、没有爆发技能的敌人,例如周瑜、貂蝉等。这些武将你给他两张牌他也用不出去,弃牌后根本撑不过两轮。放逐回合外的敌方输出武将也是很赚的。也可以放逐队友小诸葛,其他人就不推荐了。有人说【放逐】队友华佗,但是华佗出牌的话可以【青囊】,除非有队友马上要死了,而华佗缺手牌,否则不要【放逐】华佗。在曹丕做主的情况下,x=2时的【放逐】也有个特殊用法,就是保护性地【放逐】队友。这不是保护队友,是保护曹丕自己。敌方可能不敢继续攻击曹丕,否则再翻一次就是2血5牌,曹丕这边也不亏,而且被翻武将很有可能爆发。
第三滴血:x=3只有曹丕做主公时才会出现,这时放逐就相当于被动【据守】。虽然我一直怀疑【据守】这个技能是否有收益,但好像现在一致认为残局会有收益,开局就是负收益。所以开局x=3时也可以【放逐】敌人,实战证明也是不吃亏的。当然后期就放逐些自己伙行动力低或手牌利用率高的角色。x=3时的【放逐】还可以当回合外分牌系用,就是翻行动回合内的队友,让队友爆发。有次面杀时就是曹丕主和袁绍的配合秒了全场,翻一次3张牌,然后总有桃,然后全都去死了……同理,翻挂上连弩的香香、黄月也是很不错的。
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放逐】可以配合曹仁,收益比较可观。但是因为曹仁本身太废,其实这个组合也没想象中犀利。最好是曹仁有aoe让曹丕可以翻行动中的曹仁,这样发动【据守】就直接翻回来了。还有就是曹仁【据守】,然后曹丕找机会卖血。这就需要一些运气了。
【颂威】作为主公技居然是个摸牌技,同样收益浮动很大。魏国技能自带判定的就是甄姬、夏侯惇和邓艾。其中甄姬和曹丕的双【洛神】堪称绝配,运气一好就是双爆。邓艾也比较好配合,可惜仇恨太低,想【屯田】都难发动几次。夏侯惇跟曹丕可以说没什么配合,本来就没人打他,有曹丕更不会打了,aoe反也不会放,主忠放了夏侯也不可能为了一牌发动【刚烈】,所以没什么大用。还有就是【闪电】、兵、乐有机会让曹丕摸牌,就当是意外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