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在上世纪末拍摄的抗战片都有一定夸大的程度,比如这个……
《小兵张嘎》里的鬼子好像很没用,让人感觉大仗好像很好玩似的,小鬼子一踩地雷“boom”一声就上天了,其实不然,中国那时候的地雷炸不死日本人,因为那里头都是火药,不是炸药。那种地雷跟礼花的原理是一样的,小日本才上后第一感觉一定都是吓一跳,然后炸成大黑脸,就完了。真正炸死的很少,除非TA点很背,一下踩着俩。
还有那个《亮剑》,《亮剑》其实拍得很好,感觉十分逼真,就是有一点导演忽略了:机关枪有多少子弹?

当时八路军用的就是这把俗称“歪把子”机关枪,TA不同于今天军队装备的机关枪,这种机关枪弹匣容量只有20发,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拿机关枪的八路军蹲一点扫射,竟然拖住了日军一个团。那这位八路堪比擎天柱,太牛了!
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八路抡着大刀片,一会鬼子死个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不带卷刃的。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当然,最没劲的非《举起手来》莫属,里面刻画的鬼子怕死、好色、残障,跟这种人打了八年,打不过还有脸活啊!
再有苏联,苏联的战争片更没劲,你看不到红军战士是如何在冰天雪地里奋勇作战的,你看道德只是斯大林在地图前吊着个烟斗徘徊,一会一战士来报,这战争就赢了。这根本不是战争片,这完全是纪传片,谁爱看?
美国就不同,像那些美国大片,有重点刻画领导的么?没有。有些甚至把领导当成反面人物来拍。
美国有一部描写日军空袭珍珠港的电影。那个日军飞行员见地上有一小孩,就冲小孩挥挥手,“我要扔炸弹了,你闪这点”。中国有这样么?敌人也是战士、也是骑士,打败了勇猛的敌人我更厉害、更光荣!
大家想想如果奥斯卡上中国抗战片PK美国战争片会怎么样。
《小兵张嘎》里的鬼子好像很没用,让人感觉大仗好像很好玩似的,小鬼子一踩地雷“boom”一声就上天了,其实不然,中国那时候的地雷炸不死日本人,因为那里头都是火药,不是炸药。那种地雷跟礼花的原理是一样的,小日本才上后第一感觉一定都是吓一跳,然后炸成大黑脸,就完了。真正炸死的很少,除非TA点很背,一下踩着俩。
还有那个《亮剑》,《亮剑》其实拍得很好,感觉十分逼真,就是有一点导演忽略了:机关枪有多少子弹?

当时八路军用的就是这把俗称“歪把子”机关枪,TA不同于今天军队装备的机关枪,这种机关枪弹匣容量只有20发,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拿机关枪的八路军蹲一点扫射,竟然拖住了日军一个团。那这位八路堪比擎天柱,太牛了!
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八路抡着大刀片,一会鬼子死个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不带卷刃的。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当然,最没劲的非《举起手来》莫属,里面刻画的鬼子怕死、好色、残障,跟这种人打了八年,打不过还有脸活啊!
再有苏联,苏联的战争片更没劲,你看不到红军战士是如何在冰天雪地里奋勇作战的,你看道德只是斯大林在地图前吊着个烟斗徘徊,一会一战士来报,这战争就赢了。这根本不是战争片,这完全是纪传片,谁爱看?
美国就不同,像那些美国大片,有重点刻画领导的么?没有。有些甚至把领导当成反面人物来拍。
美国有一部描写日军空袭珍珠港的电影。那个日军飞行员见地上有一小孩,就冲小孩挥挥手,“我要扔炸弹了,你闪这点”。中国有这样么?敌人也是战士、也是骑士,打败了勇猛的敌人我更厉害、更光荣!
大家想想如果奥斯卡上中国抗战片PK美国战争片会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