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牡丹因洛阳而倾城,洛阳因牡丹而倾国
洛阳牡丹起源相当古老,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野生牡丹的故乡。据科学家推断,牡丹的起源时代可以追溯到古生代石炭纪,距今几千万年甚至1亿年以上。至今,洛阳周边山区仍然有矮牡丹(亦称稷山牡丹)、紫斑牡丹、杨山牡丹等野生牡丹种的分布。
东晋,洛阳牡丹观赏栽培肇始。隋代,皇家园林西苑种植有从易州引进的牡丹。唐代,洛阳牡丹栽培兴盛,花色开始丰富,花师倍出,栽培技术提高,有了“花王”和“国色天香”的定评。宋代,洛阳牡丹因品种丰富、栽培技术高、文化品位高、影响深远而“为天下第一”,奠定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历史地位,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其后洛阳牡丹广泛传播。元、明代及清代,牡丹栽培中心向东向北向南转移,但洛阳牡丹仍影响深远,全国出现多个“小洛阳”,清修《洛阳县志》记载牡丹品种169个。清末至解放前,战乱使洛阳牡丹步入低潮,品种佚失,栽培面积和从业人员锐减。
新中国成立后,洛阳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解放初期,洛阳牡丹仅有105个品种,面积仅数百亩,目前已发展到1200多品种2万亩。值得注意的是:洛阳牡丹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两次发展高潮,一是1991年,二是2000年,政策推动是主要原因,但在2004年前后牡丹产业陷入发展低谷,在艰难发展中徘徊。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花农都在思索,洛阳牡丹路在何方?
我们先看看洛阳牡丹对洛阳的贡献:从历史上看,“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因洛阳而倾城,洛阳因牡丹而倾国。如果选择洛阳的城市符号,无疑是牡丹(还有龙门、河图洛书)。从1983年洛阳市举办首届牡丹花会以来,牡丹为洛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牡丹每年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10亿元以上,主要是社会效益。2011年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共接待游客1770.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6.73亿元。如果按2010年销售150万株种苗、30万盆牡丹计算,加上牡丹观赏园门票收入,直接经济效益也不过9000万元左右,牡丹化妆品、牡丹干花、牡丹食品、牡丹精油、丹皮、牡丹枕、牡丹茶等深加工产品还处在起步阶段,谈不上效益。
洛阳牡丹起源相当古老,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野生牡丹的故乡。据科学家推断,牡丹的起源时代可以追溯到古生代石炭纪,距今几千万年甚至1亿年以上。至今,洛阳周边山区仍然有矮牡丹(亦称稷山牡丹)、紫斑牡丹、杨山牡丹等野生牡丹种的分布。
东晋,洛阳牡丹观赏栽培肇始。隋代,皇家园林西苑种植有从易州引进的牡丹。唐代,洛阳牡丹栽培兴盛,花色开始丰富,花师倍出,栽培技术提高,有了“花王”和“国色天香”的定评。宋代,洛阳牡丹因品种丰富、栽培技术高、文化品位高、影响深远而“为天下第一”,奠定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历史地位,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其后洛阳牡丹广泛传播。元、明代及清代,牡丹栽培中心向东向北向南转移,但洛阳牡丹仍影响深远,全国出现多个“小洛阳”,清修《洛阳县志》记载牡丹品种169个。清末至解放前,战乱使洛阳牡丹步入低潮,品种佚失,栽培面积和从业人员锐减。
新中国成立后,洛阳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解放初期,洛阳牡丹仅有105个品种,面积仅数百亩,目前已发展到1200多品种2万亩。值得注意的是:洛阳牡丹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两次发展高潮,一是1991年,二是2000年,政策推动是主要原因,但在2004年前后牡丹产业陷入发展低谷,在艰难发展中徘徊。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花农都在思索,洛阳牡丹路在何方?
我们先看看洛阳牡丹对洛阳的贡献:从历史上看,“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因洛阳而倾城,洛阳因牡丹而倾国。如果选择洛阳的城市符号,无疑是牡丹(还有龙门、河图洛书)。从1983年洛阳市举办首届牡丹花会以来,牡丹为洛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牡丹每年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10亿元以上,主要是社会效益。2011年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共接待游客1770.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6.73亿元。如果按2010年销售150万株种苗、30万盆牡丹计算,加上牡丹观赏园门票收入,直接经济效益也不过9000万元左右,牡丹化妆品、牡丹干花、牡丹食品、牡丹精油、丹皮、牡丹枕、牡丹茶等深加工产品还处在起步阶段,谈不上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