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吧 关注:21,479贴子:1,440,744
  • 3回复贴,共1

[转载]转基因为什么一定要忽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SMACs
最近连续看到《南方周末》登的文章,深感遗憾。那是大众媒体,怎么一点也不代表大众的利益呢?先是匿名(柯贝)以大字报的形式批了对转基因食品存有忧虑的生物学家Barry Commoner、曹明华、蒋高明,又是记者李铁以统计数据忽悠老百姓美国人已经吃了多少转基因。前者试图从理论上证明忧心派不懂分子生物学,后者又拿选择性失明的数据来“辟谣”。怎么会这样呢?
柯贝在科学网被寻正批得体无完肤。本来就是如此,任凭你是多大的生物学家,现在对转基因技术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根本就没人能够解决。这不是某个人的局限性,这是现有科学的局限性。B.Commoner、曹明华说存在不确定性,柯贝就说人家不懂现代分子生物学,蒋高明说有机生态农业可以解决吃饭问题,就被曲解成反对新技术,这脑袋咋就这么强势涅?
你确定,能有多确定?
跨物种转基因本来就是假设两个物种信号和表达系统足够一致,可是一致吗?别说这个理论上的,实验中那些工具酶能100%切干净吗?转基因后Southern Blot结果找不到两个相同,甚至相似带型的样品(图一),还说精确控制?转基因插入位点不确定,谁知道会表达出什么?可是至今没看到转基因后作物与源作物的蛋白组学分析,你哪怕跑个二维电泳再测下序列呢?筛选到最后排除了可能表达的无关或者有害蛋白吗?什么是“实质相同”,只检测传统食物中那些已知营养物和反营养物有没有变化,所有对未知的排除就完全依靠动物的毒理学实验了。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毒理学实验能确定吗?



1楼2011-07-31 10:14回复
    在这些不确定性面前,谁来做验证者?
    美国人从来也没有做过谁的小白鼠,媒体记者李铁不要忽悠。“小白鼠”的定义是连续足够量的食入,一月内不连续地吃到几次,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就连拉肚子都不容易确定是怎么回事。你的那篇报道中既然引用了粮农组织(FAO)的数据,我默认你确实看过了美国各种主粮的消耗水平细节,可是你却不在文中对“食用”做任何说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物平衡表格(2007年)也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美国当年产大豆7286万吨,41%用于出口,其余都用于国内消费,其中93.1% 用于食用,用于饲料的不到7%。玉米年产量超过3.3亿吨,17.5%用于出口,在国内消耗的部分,28.7%是食用消耗。比例最大的是甜菜,用于制糖,几乎100%供美国国内食用。”。事实上,美国人几乎不会将大豆直接用于食用,玉米在除去玉米油、糖浆、食用酒精、玉米淀粉等几乎不含有转基因蛋白的用途后,上美国人餐桌的量也很少,根本就无法与美国真正的主粮——小麦相比。你故意不给出具体数据,与以前大多数忽悠的方式相似,就是将“美国大约70%食品含有来自转基因作物的成分”忽悠成“美国大约有70%转基因食品”。看看下表,这就你提供FAO对美国食品的统计数据节选(图四)。请重点看“年人均食用”,和“日蛋白提供量”两栏(图四黑框栏),看看小麦和玉米食用是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再看看大豆美国人是不是那么爱“炒着吃”的?
    若基于错误的原始数据,你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说真的,虽然看起来你写得也挺长,但白写了(当然,应该有稿费吧)。

    


    5楼2011-07-31 10:18
    回复
      2025-05-12 04:45:29
      广告

      结论
      在院长、院士不断出现在媒体上之后,我就已经可以肯定转基因主粮在中国市场上出现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在超市和饭馆里。若标签会影响市场,我们有一天也一定会如现在的美国人一样,讨论要不要强制标签
      只要短期系统性急性毒性作为最主要的检测标准,这一切的发生就是注定的。但是,我仅仅希望,专家们担起专家的责任,认真考虑每个细节,不要忽悠,不要犯那么明显的错误;媒体尽量站在公众一边,即使不如此,也应本着责任尽量全面客观地报道。即使不能全面客观,也尽量不要用“辟谣”的思维方式,不要用“无知”、“愚昧”、“素养低”等这样攻击性的语言。你只需要表达你知道的事实,将判断留给读者,这才是中立的媒体。


      6楼2011-07-31 10:19
      回复
        我靠 真给力 全删了多好


        9楼2011-07-31 11: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