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esttimes.com/2011/0711/3NMDAwMDA1ODM3Ng.html
感谢网友Healthy1980提供网址】

继音乐剧《蝶》后,音乐人三宝与编剧关山打造的新音乐剧《三毛流浪记》将于7月16日在保利剧院首演。近日三宝走进茶馆,畅谈《三毛流浪记》的创作幕后。三宝称,音乐剧在国内还远未形成市场,他希望培养起观众的观看习惯。
三毛题材酝酿多年
三宝说,《三毛流浪记》这个题材已经酝酿了多年,“这是我真正想做的第一个戏,不是命题作文。2006年,我跟关山在做音乐剧《蝶》的时候,因为创作的需要,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边聊边看资料,看了一个英国做的音乐剧《雾都孤儿》,这不就是中国的《三毛流浪记》吗?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题材,为什么不做呢?我们俩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做的题材,它影响了很多人,而且还有一定的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
《蝶》做完了以后,三宝大病了一场,所有的事情都放下了。“虽然在专心养病,但这事一直惦记着。我跟关山说,这个戏还是要做。后来与保利集团的领导在飞机上闲聊,一拍即合。”
饥饿为题但不悲苦
三宝透露,音乐剧《三毛流浪记》将是以饥饿为主题的戏,“三毛是一个从乡下来的孩子,没有爹妈。乡下闹饥荒,没办法来上海找吃的。我们把饥饿具象化,就是找一口烧饼,在寻找一个烧饼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人和事。我们尽量尊重原作,把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情节、桥段拿出来,放在戏里。”
在音乐上,三宝称特点是丰富而充满力量,“我不想让人看了特别沉重,受苦受难的,不想做成这样。有苦难的东西,但不乏幽默,大笑之余含着心酸。虽然经过很多的磨难、凌辱,但他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小孩,眼神里永远有力量;同时又是善良的,充满渴望。我要打造一个简约、清澈、透明、温暖的音乐形象。”对剧中其他的符号性人物,三宝透露都有不同的音乐形象,“音乐的感觉是丰富的,也是充满力量的,也有滑稽的,幽默的音乐氛围。”
《三毛》不是为孩子而做
三宝表示,音乐剧《三毛流浪记》不是为孩子而做的,“其实张乐平画这个漫画也是给大人看的,只不过用了孩子视角,表现他想表现的东西。”三宝说,他后来看到《三毛流浪记》的大开本,“有一个序言,是张乐平自己写的,看后我更加懂得他为什么画这个题材。他说每次上班、回家的路上,经常看到流浪的孩子,有帮人推黄包车的、有擦鞋的、卖报的,令他特别希望做一个作品,唤起人们对底层人生活的关爱、关注、关怀。”有社会批判、有人文关怀,三宝说这是他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
遗憾不能用未成年演员
此次担纲《三毛流浪记》的是北京儿艺的女演员,对此三宝有些无奈。“一开始我是极度希望找孩子来演,我去了北京戏曲学校和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大量地挑演员,看中了几个不错的。”
最终没有用孩子,三宝说原因有两方面,“三毛的戏份太重了,从头到尾没有下来过,戏份、唱段非常多,担心孩子拿不下来。孩子模仿还行,但三毛这个角色需要创造力,才能把这个角色塑造下来。不可能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让导演教,这不太现实,那样半年都排不完。”另外,从排练到演出,再加五十场巡演,“三月底就开始排练,一直到十月中,孩子上学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家长不干,学校也不一定干。还有身体上,有个小病小灾,经费不允许我们有B角,那样就很危险。”最后只能从大人里挑演员。“从北京儿艺找了两个演小孩子的,二十出头,她们一直是演孩子的。”
三宝说,到现在他还是想弄个孩子版的,“孩子还是不一样,往台上一站,那劲儿就是对。明年还有一轮演出,我可能会招一些孩子,让三个孩子跟着大人去学,模仿上手就比较快了。这样大人版、孩子版结合一起演,是可行的。”
感谢网友Healthy1980提供网址】

继音乐剧《蝶》后,音乐人三宝与编剧关山打造的新音乐剧《三毛流浪记》将于7月16日在保利剧院首演。近日三宝走进茶馆,畅谈《三毛流浪记》的创作幕后。三宝称,音乐剧在国内还远未形成市场,他希望培养起观众的观看习惯。
三毛题材酝酿多年
三宝说,《三毛流浪记》这个题材已经酝酿了多年,“这是我真正想做的第一个戏,不是命题作文。2006年,我跟关山在做音乐剧《蝶》的时候,因为创作的需要,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边聊边看资料,看了一个英国做的音乐剧《雾都孤儿》,这不就是中国的《三毛流浪记》吗?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题材,为什么不做呢?我们俩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做的题材,它影响了很多人,而且还有一定的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
《蝶》做完了以后,三宝大病了一场,所有的事情都放下了。“虽然在专心养病,但这事一直惦记着。我跟关山说,这个戏还是要做。后来与保利集团的领导在飞机上闲聊,一拍即合。”
饥饿为题但不悲苦
三宝透露,音乐剧《三毛流浪记》将是以饥饿为主题的戏,“三毛是一个从乡下来的孩子,没有爹妈。乡下闹饥荒,没办法来上海找吃的。我们把饥饿具象化,就是找一口烧饼,在寻找一个烧饼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人和事。我们尽量尊重原作,把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情节、桥段拿出来,放在戏里。”
在音乐上,三宝称特点是丰富而充满力量,“我不想让人看了特别沉重,受苦受难的,不想做成这样。有苦难的东西,但不乏幽默,大笑之余含着心酸。虽然经过很多的磨难、凌辱,但他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小孩,眼神里永远有力量;同时又是善良的,充满渴望。我要打造一个简约、清澈、透明、温暖的音乐形象。”对剧中其他的符号性人物,三宝透露都有不同的音乐形象,“音乐的感觉是丰富的,也是充满力量的,也有滑稽的,幽默的音乐氛围。”
《三毛》不是为孩子而做
三宝表示,音乐剧《三毛流浪记》不是为孩子而做的,“其实张乐平画这个漫画也是给大人看的,只不过用了孩子视角,表现他想表现的东西。”三宝说,他后来看到《三毛流浪记》的大开本,“有一个序言,是张乐平自己写的,看后我更加懂得他为什么画这个题材。他说每次上班、回家的路上,经常看到流浪的孩子,有帮人推黄包车的、有擦鞋的、卖报的,令他特别希望做一个作品,唤起人们对底层人生活的关爱、关注、关怀。”有社会批判、有人文关怀,三宝说这是他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
遗憾不能用未成年演员
此次担纲《三毛流浪记》的是北京儿艺的女演员,对此三宝有些无奈。“一开始我是极度希望找孩子来演,我去了北京戏曲学校和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大量地挑演员,看中了几个不错的。”
最终没有用孩子,三宝说原因有两方面,“三毛的戏份太重了,从头到尾没有下来过,戏份、唱段非常多,担心孩子拿不下来。孩子模仿还行,但三毛这个角色需要创造力,才能把这个角色塑造下来。不可能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让导演教,这不太现实,那样半年都排不完。”另外,从排练到演出,再加五十场巡演,“三月底就开始排练,一直到十月中,孩子上学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家长不干,学校也不一定干。还有身体上,有个小病小灾,经费不允许我们有B角,那样就很危险。”最后只能从大人里挑演员。“从北京儿艺找了两个演小孩子的,二十出头,她们一直是演孩子的。”
三宝说,到现在他还是想弄个孩子版的,“孩子还是不一样,往台上一站,那劲儿就是对。明年还有一轮演出,我可能会招一些孩子,让三个孩子跟着大人去学,模仿上手就比较快了。这样大人版、孩子版结合一起演,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