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吧 关注:370,478贴子:7,146,068
  • 2回复贴,共1

高等教育进入买方市场了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来一个贴子(顾骏 学者)
今年高考招生热闹远远超过往年。先有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老师微博发帖,揭露以北大、清华为首的名校借助行政压力,在各地抢生源。随后,复旦招生办又发表声明,指责同城名校利用诈骗手段,抢生源。近又见报道,北京三名女状元放弃北大、清华而赴香港大学。


1楼2011-07-20 15:12回复
    大学希望得优秀学生而教之,本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在中国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学生挤破头争取进入名校,更是天经地义。可是不知不觉之间,情况发生了根本性逆转,现在到了名校争抢优质生源的时候,而且其激烈程度有增无减,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买方市场”。
    


    2楼2011-07-20 15:15
    回复
      2025-08-27 17:43: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转来一个贴子(顾骏 学者)
      高等教育“买方市场”的形成,首先归功于大学适龄段人口的持续下降和大学扩招的持续效应。以上海为例,每年高考人数不断减少,2008年为9.93万人,2009年下降为7.5万人,2010年为6.6万人,2011年只有61170人,相比2008年,减少38%以上,而同期大学招生数并未同步减少,结果自然是录取比率不断提高。特别是所谓“名校”多年来跟着非名校搞扩招,直接导致“优质生源”门槛降低:本来“明前茶”就那么些,现在要的量大了,只能把清明之后头几天的一起“笑纳”。所以,即使仍为“北清”嫡系,其质量差了不少,如此情况下还想保持生源质量,就只能靠挖其他名校墙脚,招徕优秀考生。
      高等教育“买方市场”的形成,还得益于现在各大名校在诸多方面都是“彼此彼此”,除了校名之外,实在看不出多大区别。大家都抢着办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抢着开设易于就业或发财的热门专业,反把原来最有吸引力的特色,扔去了爪哇国,一些曾经以理工类见长的名校,也跟着办人文、金融、影视之类的专业,既无根底,又无特色,除了借校名忽悠考生之外,没有多少真金白银,不抢高分考生,会让最低录取分数线过于难看,要抢考生,又没有杀手锏,只好不择手段。
      


      4楼2011-07-20 16: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