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上手中这上下两卷的《迷雾围城》,心下压抑,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铺开来,将人缚在其中,不能自己。
后记里有这样几段:
“山河万里,夜色阑珊,数十载风云变幻,谁不是岁月长河里的一颗沙砾?
手倦抛书午梦长,窗外月色映梅花,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喝完这杯酒,你问我,后来呢?
哪里还有后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
心下凄惶难耐,蓦然想起曾看过的一段话: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岁月,那是愚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面对希望,我们面对渺茫……”
民国,很多人所不喜的年代;也是很多人所好奇的年代。
封建殖民,军阀混战,权势阴谋,民不聊生;那是一个荒烟蔓草的年代。
人生在世,谁不是,命运的傀儡。我们逃不脱,尘世后,那只翻云覆雨手。
去找匪大写过的番外《似被前缘误》来读,真真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正应了后记中最后那几句:
“这世上所有的事,都不过,原来如此。
这是黄粱一梦,梦醒时分,请你阖上书页,看着窗外的夜色,微笑。
曾有人爱过,真好。”
《似被前缘误》里写道,关于慕容沣和易连恺的八字,拾不算说:“这两个八字,都是险中有贵,而且是大贵。”
说到慕容沣,“那个八字,得七刹驾羊刃而带印绶,文武双全之才,能屈能伸,多以武力起家。凡是伤官七刹驾羊刃,又有旺印者,有王者之象。唯一的缺陷是子女缘薄,且五行伤金,倒是可以化解的。”
“怎么化解?”
“随身带一金器,须臾不离,直到长大成人。而且平生不能赠任何金器与他人。如果一旦赠与他人,必有大险。”
“那如果赠金器与他人了,就有性命之忧了?”
“性命之忧倒没有,只是这一生虽然功高勋重,但必然落落寡欢,真成了孤家寡人。”
说到易连恺,“但有一条,谨防着破相。只要太太平平长到十八岁,脸上无伤无疤,将来必然大贵。”
慕容辰一语,“天命有为,防不胜防,哪里是防得了的”,正道出了两人最终都免不了被命运推入深渊的结局。
《来不及说我爱你》里,慕容沣还真是应了那拾不算的话,他送了块金表给静琬,从此万劫不复,一辈子的伤心,一辈子的孤家寡人。
《迷雾围城》里,匪大并未写明,可是最后一章,却将一切婉转道破。
“她仿佛看到七八岁的自己,因为正出疹子发烧,所以被母亲抱到外国诊所去打针。每日都要去的,每次去,总是要遇上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他是头上受了伤,所以每天要去诊所里打针消炎。”
“虽然她不曾问过他的名字,他却说:‘这块糖给你吃,我叫易连恺。’”
易连恺也是应了拾不算的话,十八岁前脸上有了伤,终是,镇寒关城楼上那纵身一跃,秦桑再也等不到他回来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从匪大的文里不难看出,她是一个深受《红楼梦》影响的作者,往往是“无一字无来历”,“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也是深受张爱玲影响的作者,一字一句,沁入人的心骨里去,很多时候都能找到张爱玲的影子。
看易家三子的仇恨争夺,看慕容家的恩怨情仇,几十年间,又何尝不是民国时代三十八年的一个微小缩影。
不禁想起张爱玲在《金锁记》里写的:“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我们不曾经历过那些家国万里,关山如雪,乱世惊梦,半生繁华,情深缘浅,长恨如歌的岁月;可是,回头去看,凄惶夜色里,晕黄月光下,一丝凄凉依然弥漫全身,凄凄惨惨,戚戚。
《迷雾围城》里的闵红玉,她是伶人,是交际花,是落入风尘的野心女子。只是身处乱世,爱恨情仇,就连自己都不是她所能决定的,到死都不能。
而潘健迟,亦是郦望平,他是革命党。军阀混战,家道中落,留学日本陆军学校,第一名的成绩归来,仍是报国无门。后来呢?是啊,哪里还有后来呢?后来的他在哪里,又会和秦桑再在一起麽?答案本就是不存在的。
这一夜,寒风冷落无明月;谁来解,此时心中的情结。闻风雪,柴门外可有归人见,这一夜,谁在等谁的出现;等待着重逢的季节,寒江雪终将映明月。
那段历史,我们或许经历过,可现在只是一介看客罢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人生的轨迹,本就是一张无形大网,缚住你我走向终点。
好比张爱玲在《金锁记》结尾呢那一笔:“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循环往复,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观看着过去的悲喜,经历着自己的风霜。
我要你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
不管在什麽时候,
不管在什麽地方,
反正你知道,
总有这麽一个人。
后记里有这样几段:
“山河万里,夜色阑珊,数十载风云变幻,谁不是岁月长河里的一颗沙砾?
手倦抛书午梦长,窗外月色映梅花,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喝完这杯酒,你问我,后来呢?
哪里还有后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
心下凄惶难耐,蓦然想起曾看过的一段话: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岁月,那是愚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面对希望,我们面对渺茫……”
民国,很多人所不喜的年代;也是很多人所好奇的年代。
封建殖民,军阀混战,权势阴谋,民不聊生;那是一个荒烟蔓草的年代。
人生在世,谁不是,命运的傀儡。我们逃不脱,尘世后,那只翻云覆雨手。
去找匪大写过的番外《似被前缘误》来读,真真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正应了后记中最后那几句:
“这世上所有的事,都不过,原来如此。
这是黄粱一梦,梦醒时分,请你阖上书页,看着窗外的夜色,微笑。
曾有人爱过,真好。”
《似被前缘误》里写道,关于慕容沣和易连恺的八字,拾不算说:“这两个八字,都是险中有贵,而且是大贵。”
说到慕容沣,“那个八字,得七刹驾羊刃而带印绶,文武双全之才,能屈能伸,多以武力起家。凡是伤官七刹驾羊刃,又有旺印者,有王者之象。唯一的缺陷是子女缘薄,且五行伤金,倒是可以化解的。”
“怎么化解?”
“随身带一金器,须臾不离,直到长大成人。而且平生不能赠任何金器与他人。如果一旦赠与他人,必有大险。”
“那如果赠金器与他人了,就有性命之忧了?”
“性命之忧倒没有,只是这一生虽然功高勋重,但必然落落寡欢,真成了孤家寡人。”
说到易连恺,“但有一条,谨防着破相。只要太太平平长到十八岁,脸上无伤无疤,将来必然大贵。”
慕容辰一语,“天命有为,防不胜防,哪里是防得了的”,正道出了两人最终都免不了被命运推入深渊的结局。
《来不及说我爱你》里,慕容沣还真是应了那拾不算的话,他送了块金表给静琬,从此万劫不复,一辈子的伤心,一辈子的孤家寡人。
《迷雾围城》里,匪大并未写明,可是最后一章,却将一切婉转道破。
“她仿佛看到七八岁的自己,因为正出疹子发烧,所以被母亲抱到外国诊所去打针。每日都要去的,每次去,总是要遇上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他是头上受了伤,所以每天要去诊所里打针消炎。”
“虽然她不曾问过他的名字,他却说:‘这块糖给你吃,我叫易连恺。’”
易连恺也是应了拾不算的话,十八岁前脸上有了伤,终是,镇寒关城楼上那纵身一跃,秦桑再也等不到他回来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从匪大的文里不难看出,她是一个深受《红楼梦》影响的作者,往往是“无一字无来历”,“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也是深受张爱玲影响的作者,一字一句,沁入人的心骨里去,很多时候都能找到张爱玲的影子。
看易家三子的仇恨争夺,看慕容家的恩怨情仇,几十年间,又何尝不是民国时代三十八年的一个微小缩影。
不禁想起张爱玲在《金锁记》里写的:“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我们不曾经历过那些家国万里,关山如雪,乱世惊梦,半生繁华,情深缘浅,长恨如歌的岁月;可是,回头去看,凄惶夜色里,晕黄月光下,一丝凄凉依然弥漫全身,凄凄惨惨,戚戚。
《迷雾围城》里的闵红玉,她是伶人,是交际花,是落入风尘的野心女子。只是身处乱世,爱恨情仇,就连自己都不是她所能决定的,到死都不能。
而潘健迟,亦是郦望平,他是革命党。军阀混战,家道中落,留学日本陆军学校,第一名的成绩归来,仍是报国无门。后来呢?是啊,哪里还有后来呢?后来的他在哪里,又会和秦桑再在一起麽?答案本就是不存在的。
这一夜,寒风冷落无明月;谁来解,此时心中的情结。闻风雪,柴门外可有归人见,这一夜,谁在等谁的出现;等待着重逢的季节,寒江雪终将映明月。
那段历史,我们或许经历过,可现在只是一介看客罢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人生的轨迹,本就是一张无形大网,缚住你我走向终点。
好比张爱玲在《金锁记》结尾呢那一笔:“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循环往复,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观看着过去的悲喜,经历着自己的风霜。
我要你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
不管在什麽时候,
不管在什麽地方,
反正你知道,
总有这麽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