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把婚姻看作是人生中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因此非常重视。由于韩国有着优秀、经典的传统文化,因此对于婚俗也不例外。很多韩国人结婚是在传统婚俗形式下举办的婚礼,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人结婚年龄越来越大,经济、生活等方面越来越独立,许多人不再遵照传统礼仪举办婚礼,而是像西方人一样携手在教堂宣誓,但仍然有很多的年轻人结婚会在自己的婚礼上引入传统婚礼的各种细节,让自己的婚礼显得庄重、正规,给家人和朋友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国传统婚礼风俗
韩国传统婚礼成为韩国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最早要追溯到大约300多年前。直到现在,在韩国的传统文化中,新郎去新娘家举行婚礼后来到新郎的家,以及在婚礼厅以宇宙哲学的原理和阴阳为根本的礼数举办婚礼等仍然被流传下来。传统韩国婚礼,礼数一般包括10项:
1.婚谈
在韩国的传统婚礼举办前,男女双方家人都要通过媒人互相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学识以及人品等。如果互相有好感的话就先要父母们相见,所以有的时候本人结婚前并没有看到过对方。互相同意结婚后,一般男方先把“请婚书”送给女方。女方如果有结婚的想法就把“许婚书”送给男方,然后议婚成立。
2.纳采
收到许婚书,男方家会写上“纳采文”和“四柱”,用红布裹装送给新娘家。收到“四柱”的新娘家就会认真参考将要举办婚礼的新郎和新娘的出生年月,选择婚礼的日期和时间,然后在白纸上写出“涓吉”再送给新郎家。
注:
——四柱:按着?十甲子的干支,纪录出生年月和出生时间的信。
——纳采文:对许婚的感谢文章和让对方选出结婚日期和时间的问候。
——涓吉:在传统婚礼上接受四柱单子的新娘家把择日单子送给新郎家的事,并请男方告诉女方在举行婚礼时新郎要穿的服装号码(大小)的信。
3.纳币
新郎家从新娘家收到信(涓吉)后,把新娘在婚礼时要穿的“采缎”和“婚书”用婚书箱送到新娘家。其中,采缎一般是在婚礼前一个月送。举行婚礼之前把“币物”和 “婚书”以及“封采”装在一起跟“物品目录”一起送去,这叫做“函”。 新娘把和结婚时需要的物品以及费用一起收到的“婚书”、“纳采”和“四柱”会一辈子诚心的保管,表示自己对丈夫的一片丹心,直到人生走到尽头时,这些东西会陪伴她进棺材。
注:
——纳币:婚姻时四柱单子交换结束后,证明订婚的聘礼,新郎家把礼物送给新娘家。
——采缎:在纳币时新郎家送给新娘家的礼物,主要装有蓝色和红色的绸缎,因此叫采缎。
——封采:一般家庭条件富裕的话多装一些别的衣料,这叫封采。
——币物:送给新娘的礼物。
——婚书:婚姻时新郎家跟礼单一起送给新娘家的信。
——函:婚书和礼单装在箱子里送给新娘家。各地风俗各有不同,大部分叫纳币或者封采。背上函(箱子)去新娘家的人一般是年纪较大、有子有女的多福之人。收到函(箱子)的新娘母亲要先保管婚书,直到出嫁的女儿生了孩子,恭敬公公和婆婆,觉得女儿不会回到娘家时才会把婚书送给女儿。
4.醮子礼
准新郎按着传统对两家的礼节活动结束后,在举行婚礼的当天,新郎要早起床,如果有祠堂的话要先到那儿,如果没有的话要让父母坐定,郑重地给他们磕头。磕头结束后,新郎要跪在父母面前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并说要迎接新人(妻子)好好的认真生活,向父母的恩惠表示感谢,然后来到婚礼厅。
准新娘也要在举行结婚的当天早晨向父母磕头表示感谢,然后去婚礼厅。
5.奠雁礼
新郎打理结束后,在家人的指引下前往新娘家举办婚礼仪式。“娶媳妇”时一般是步行前往新娘家,但也会有人让新郎乘坐马匹去新娘家。新郎到达新娘家的大门前时,新娘家的代表出来迎接客人,把他们引入家里。新郎进了大门时要跨越在院子里放着的“火”盆,这意味着赶走恶鬼的意思。
韩国传统婚礼风俗
韩国传统婚礼成为韩国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最早要追溯到大约300多年前。直到现在,在韩国的传统文化中,新郎去新娘家举行婚礼后来到新郎的家,以及在婚礼厅以宇宙哲学的原理和阴阳为根本的礼数举办婚礼等仍然被流传下来。传统韩国婚礼,礼数一般包括10项:
1.婚谈
在韩国的传统婚礼举办前,男女双方家人都要通过媒人互相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学识以及人品等。如果互相有好感的话就先要父母们相见,所以有的时候本人结婚前并没有看到过对方。互相同意结婚后,一般男方先把“请婚书”送给女方。女方如果有结婚的想法就把“许婚书”送给男方,然后议婚成立。
2.纳采
收到许婚书,男方家会写上“纳采文”和“四柱”,用红布裹装送给新娘家。收到“四柱”的新娘家就会认真参考将要举办婚礼的新郎和新娘的出生年月,选择婚礼的日期和时间,然后在白纸上写出“涓吉”再送给新郎家。
注:
——四柱:按着?十甲子的干支,纪录出生年月和出生时间的信。
——纳采文:对许婚的感谢文章和让对方选出结婚日期和时间的问候。
——涓吉:在传统婚礼上接受四柱单子的新娘家把择日单子送给新郎家的事,并请男方告诉女方在举行婚礼时新郎要穿的服装号码(大小)的信。
3.纳币
新郎家从新娘家收到信(涓吉)后,把新娘在婚礼时要穿的“采缎”和“婚书”用婚书箱送到新娘家。其中,采缎一般是在婚礼前一个月送。举行婚礼之前把“币物”和 “婚书”以及“封采”装在一起跟“物品目录”一起送去,这叫做“函”。 新娘把和结婚时需要的物品以及费用一起收到的“婚书”、“纳采”和“四柱”会一辈子诚心的保管,表示自己对丈夫的一片丹心,直到人生走到尽头时,这些东西会陪伴她进棺材。
注:
——纳币:婚姻时四柱单子交换结束后,证明订婚的聘礼,新郎家把礼物送给新娘家。
——采缎:在纳币时新郎家送给新娘家的礼物,主要装有蓝色和红色的绸缎,因此叫采缎。
——封采:一般家庭条件富裕的话多装一些别的衣料,这叫封采。
——币物:送给新娘的礼物。
——婚书:婚姻时新郎家跟礼单一起送给新娘家的信。
——函:婚书和礼单装在箱子里送给新娘家。各地风俗各有不同,大部分叫纳币或者封采。背上函(箱子)去新娘家的人一般是年纪较大、有子有女的多福之人。收到函(箱子)的新娘母亲要先保管婚书,直到出嫁的女儿生了孩子,恭敬公公和婆婆,觉得女儿不会回到娘家时才会把婚书送给女儿。
4.醮子礼
准新郎按着传统对两家的礼节活动结束后,在举行婚礼的当天,新郎要早起床,如果有祠堂的话要先到那儿,如果没有的话要让父母坐定,郑重地给他们磕头。磕头结束后,新郎要跪在父母面前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并说要迎接新人(妻子)好好的认真生活,向父母的恩惠表示感谢,然后来到婚礼厅。
准新娘也要在举行结婚的当天早晨向父母磕头表示感谢,然后去婚礼厅。
5.奠雁礼
新郎打理结束后,在家人的指引下前往新娘家举办婚礼仪式。“娶媳妇”时一般是步行前往新娘家,但也会有人让新郎乘坐马匹去新娘家。新郎到达新娘家的大门前时,新娘家的代表出来迎接客人,把他们引入家里。新郎进了大门时要跨越在院子里放着的“火”盆,这意味着赶走恶鬼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