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洵吧 关注:254贴子:10,323

【胤洵】民国交际花——南唐北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拜拜度娘


1楼2011-07-14 21:58回复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交舞台上,一直有“南唐北陆”的说法,指的是,北京的陆小曼,与上海的唐瑛,此两人为民国时期最耀眼的交际名媛。陆小曼因为与徐志摩的旷世情缘被人熟知;相比之下,唐瑛的名字就有点陌生,其实,当年她的风头一点不比陆小曼逊色。


    2楼2011-07-14 21:59
    回复
      2025-09-02 13:29: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西医的女儿爱唱戏
      “交际花”这个词在今天看来,经常会想到类似《日出》里陈白露那样的风尘女人。事实上,民国时期能在上流社会里如鱼得水的交际花,可不是一般的烟花女子,她们首先是家里相当有背景的名媛,受过很好的教育,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这样的先天优势,才有资格与达官贵人交往。
      唐瑛生于1910年,她的父亲唐乃安是清政府的首批留洋学生,后在上海开私人诊所,专给当时的名门望族看病,因此家境非常富足。据唐瑛的妹妹80多岁的时候回忆,小时候家里光厨子就养了4个。
      唐瑛的父亲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加之唐家又是基督教家庭,所以女孩子地位很高。唐瑛正式进入交际圈是在16岁,完全符合西方社会的社交规矩。
      唐瑛毕业于中西女塾,英文讲得很流利,人长得也漂亮,光从照片上看,她的姿色在陆小曼之上,而且更洋气。她比陆小曼年轻了7岁,却与陆小曼结交成为好朋友,陆小曼来上海的时候,经常和唐家的千金以及公子唐腴胪一起参加社交活动。
      唐瑛虽然接受的是西式教育,但是对中国传统戏曲很痴迷,并且颇有造诣。1927年,在上海妇女界慰劳剧艺大会上,唐瑛与陆小曼联袂登台演出昆剧《拾画》、《叫画》,年仅17岁的唐瑛丝毫不怯场,后来报纸上大幅刊登出两人的戏照,照片中陆小曼轻摇折扇,唐瑛走台步,两人相得益彰。这是唐瑛第一次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
      之后,但凡有名流大亨的重要场合,唐瑛都会出场。有一年,英国王室到上海访问,唐瑛去表演钢琴和昆曲,所有报纸上都登出她的玉照,其光彩完全盖过了王室。1935年秋,唐瑛还与沪江大学校长凌宪扬在卡尔登戏院用英语演京剧《王宝钏》,这也是国内首次英语版的京剧演出。唐瑛不仅扮相好,戏做得好,还有一口地道的牛津口音英语。那种风头,岂是一般女明星能比得过的?
      


      4楼2011-07-14 22:01
      回复
        二、全上海最摩登的女人
        作为一流的交际花,唐瑛爱打扮自是不用多说,而她家境的殷实与极好的修养,都使得她在衣着上具有很好的品位,无论婚前还是婚后,她的穿着一直是老上海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当时的女性杂志《玲珑》,就鼓励新女性们向唐瑛看齐,把她作为榜样,要交际,要打扮。
        只要光看看唐瑛经常使用哪些牌子的东西,就能知道她当年的摩登指数完全与世界潮流合拍,Channel5号香水、Ferregamo高跟鞋、CD口红、Celine服饰、LV手袋……
        她的行头更是充足,家里有十只镶金大箱子,放的统统是衣服,光是昂贵的裘皮大衣,就挂了满满一整面墙壁的大橱,穿也穿不完。据唐瑛的妹后来回忆,唐瑛哪怕不出去交际,在家通常每天也要换3次衣服,早上是短袖的羊毛衫,中午出门穿旗袍,晚上家里有客人来,则穿西式长裙。那时候的旗袍和现在不同,唐瑛有件旗袍滚边上面有上百只金银线绣的蝴蝶,上面的纽扣是红宝石的。
        唐瑛对服装有独到的心得,后来,她索性与陆小曼合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位于上海的静安寺,这是中国第一家专为女性开办的服装公司,相当于巴黎高级时装店。公司开业典礼上明星云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云裳”把世界最流行的服装款式拷贝到中国,很快,“云裳”的服装风靡了上海滩,有人做过统计,在巴黎流行的某一款时装,10天之后,基本上就会出现在上海街头。
        


        5楼2011-07-14 22:02
        回复
          三、宋子文的一抽屉情书
          当年拜倒在唐瑛石榴裙下的身份显赫的男人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孙中山的秘书杨杏佛。不过杨杏佛是单相思,后来遭到了唐瑛的拒绝。那时,唐瑛已经有个家里许配好的未婚夫李祖法,李是宁波豪商的儿子。
          而实际上,唐瑛与李祖法结婚之前,与宋子文也曾有过一段美好而遗憾的爱情。
          宋子文与唐瑛的哥哥唐腴胪交情很深,他们曾在美国一起留学,唐腴胪还做了宋子文的秘书,所以宋是唐家的常客。比唐瑛年长16岁的宋子文风度翩翩,集学识、权利、金钱于一身,对女孩子有强大的“杀伤力”,唐瑛自然也被宋子文打动,而年轻、烂漫、美丽的唐瑛,也有足够的磁场牢牢吸引住宋子文的心。那时候宋子文猛追唐瑛,一封封炽热的情书被呈递到唐瑛的梳妆台上。但是他们俩的交往,却遭到唐瑛的父亲唐乃安的反对,儿子与宋子文越走越近,唐乃安已经非常不悦。身为知识分子的他一直认为,和政界的人少挂钩为好,否则迟早惹来麻烦,果然,麻烦事真的就降临了。
          1931年的某一天早晨,唐腴胪陪宋子文到上海火车站乘火车,两人朝车厢走去的时候,突然有人放烟幕弹,就在大家惊慌失措的时候,烟幕中传来一阵枪响,唐腴胪应声倒地。
          这是一起刺杀案件,刺客原本的目标是宋子文,但是唐腴胪替他死了。知情人都知道,唐腴胪是因为那天穿戴与宋子文极为相似,在烟雾中被误杀的。这次意外使得唐家悲痛万分,更不愿意和宋家再有来往。宋子文在侥幸捡回一条命后,只能无奈割舍与唐瑛的恋情。这是两人彼此心头的痛,据说宋子文写给唐瑛那一抽屉信,一直锁着,只有她自己能开。
          唐瑛嫁给李祖法没几年便离婚了。后来她又嫁给美国美亚保险公司中国方买办的侄子,晚年移民美国,始终维持着“最后的贵族”的排场
          


          6楼2011-07-14 22:04
          回复
            陆小曼是美女,更是才女,是民国社交场上的明星,亦是我国现代著名女画家。她的不寻常的人生一直被后世广泛关注,尤其是她所经历的复杂的感情生活,更是让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她曾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工于水彩画,尤擅长画长幅山水画。年轻时她多才多艺,且聪颖漂亮,被人们称作一代佳人。加之她拥有显赫的家庭(父亲陆定是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曾任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母亲吴曼华,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吴耔禾之长女,上祖吴光悦,做过清代江西巡抚),当时爱慕与追求她的人甚多,然而她的婚姻却并非一帆风顺,先后有过两位丈夫,两段婚外情。
            


            8楼2011-07-14 22:13
            回复
              王赓是江苏无锡人,年少时就很有抱负,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继而留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西点军校,与后来担任过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是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一***年回国后,王赓供职于北洋政府外交部,负责重要文件的翻译。由于他精通英文、德文、法文,又对哲学等学科颇有造诣,所以北京上层社会一致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九二二年,经人介绍,王赓与才貌双全的陆小曼结为秦晋之好,二人相互倾心,似为天作之合,在当时颇受人羡慕。
              但结婚后不久,他们的感情便出现危机。主要是由于双方性格上大相径庭。王赓的生活全盘西化,在一周内,六天致力于工作和读书,星期天则玩个痛快。他性情十分暴躁,动不动就要发脾气,而陆小曼则是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长大,自幼娇生惯养,谁的气都不受,致使他们夫妇时常发生争吵。
              结婚第三年,王赓被任命哈尔滨**局局长,王赓要小曼随同前往,陆小曼就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据说由于陆小曼当时是名满京城的社交界人士,因此她到哈尔滨后,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到处贴满了她的海报。但是陆小曼在哈尔滨住不习惯,不多时,就回北京娘家居住,与王赓两地分居,两人的感情渐渐破裂了.
              


              10楼2011-07-14 22:16
              回复


                11楼2011-07-14 22:34
                回复
                  2025-09-02 13:23: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2楼2011-07-14 22:34
                  回复
                    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徐志摩自己北上的同时,极力要求小曼也随他北上,幻想着两人到北京去开辟一个新天地。可陆小曼却执意不肯离开上海。
                    来往于京沪之间,为了省钱,徐志摩经常搭乘免费的邮政飞机。徐志摩虽然在北京工作,但他还是顾念家的,承担着上海家里的责任。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
                    1931年11月上旬,依然是交际花做派的陆小曼由于难以维持在上海的排场,连续打电报催促徐志摩南返。11月11日,徐志摩搭乘张学良的专机飞抵南京,于13日回到上海家中。不料,夫妇俩一见面就吵架。徐志摩负气出走。


                    13楼2011-07-14 22:35
                    回复
                      11月18日,徐志摩乘早车到南京,住在何竞武家。徐志摩本来打算乘张学良的福特式飞机回北京,临行前,张学良通知他因事改期。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小礼堂向外宾作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才于第二天,即1931年11月19日,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邮政机飞北京。登机之前,他给陆小曼发了一封短信,信上说:“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但最终他还是走了。因大雾影响,飞机于中午12时半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机上连徐志摩共三人,都刚届36岁,无一生还。时年陆小曼29岁。
                      


                      14楼2011-07-14 22:35
                      回复
                        据陆小曼的表妹吴锦回忆,陆小曼多次跟她讲起当时一件奇怪的事:徐志摩坠机的那天中午,悬挂在家中客堂的一只镶有徐志摩照片的镜框突然掉了下来,相架跌坏,玻璃碎片散落在徐志摩的照片上。陆小曼预感这是不祥之兆,嘴上不说,心却跳得厉害。谁知第二天一早,南京航空公司的保君健跑到徐家,真的给陆小曼带来了噩耗。她一下昏厥了。醒过来后,她号啕大哭,直到眼泪哭干。
                        其实,陆小曼也是一直爱志摩的,只是她难以管好自己。徐志摩在飞机失事中不幸谢世后,陆小曼悲痛欲绝,此后性格大变,终日闭门不出。在她卧室里高悬着徐志摩的大幅遗像,每隔七日,总要买一束鲜花献给他。她给徐志摩写的挽联也十分伤心。上联是:“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下联为:“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为编辑《徐志摩全集》,她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可惜未能等到这部著作问世,她就于一九六五年溘然长逝了,享年六十二岁。


                        15楼2011-07-14 22:37
                        回复
                          尽管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感情是深厚的,但她仍旧离不开翁瑞午,离不开阿芙蓉。前面所说的“陆小曼在友人的劝诱下居然吸起了鸦片”中的友人,就是这个翁瑞午。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了麻醉自己,更难以摆脱鸦片的习好,为此,她还坐过一夜班房。第二天一早,翁瑞午打通了关节,把她保了出来。
                          翁瑞午,其祖父是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曾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其父翁印若曾任桂林知府,绘画负有盛名,家中书画藏品甚多。翁瑞午天资聪慧,会唱京戏,画画,鉴赏古董,又做房地产生意,是一个文化掮客,被胡适称为“自负风雅的俗子”。
                          


                          16楼2011-07-14 22:38
                          回复
                            陆小曼曾说过自己和翁瑞午之间的关系:我与翁最初绝无苟且瓜葛,后来志摩堕机死,我伤心之极,身体太坏。尽管确有许多追求者,也有许多人劝我改嫁,我都不愿,就因我始终深爱志摩。但是由于旧病更甚,翁医治更频,他又作为老友劝慰,在我家长住不归,年长日久,遂委身矣。但我向他约法三章:“不许他抛弃发妻,我们不正式结婚。”我对翁其实并无爱情,只有感情。
                            多愁善感的陆小曼还一直觉得问心无愧,她说:“我的所作所为,志摩都看到了,志摩会了解我,不会怪罪我。”她还说:“情爱真不真,不在脸上、嘴上、而在心中。冥冥间,睡梦里,仿佛我看见、听见了志摩的认可。”
                            


                            17楼2011-07-14 22:40
                            回复
                              2025-09-02 13:17: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除了与翁瑞午得婚外关系,陆小曼还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婚外情,其男主角便是大名鼎鼎的胡适。
                              胡适与陆小曼的情份颇深,有当事人的亲笔表白为证。《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里,收录了陆小曼写给胡适的6封信,均为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所写。里面就有这样的句子:“我们虽然近两年来意见有些相左,可是你我之情岂能因细小的误会而有两样么?你知道我的朋友也很少,知己更不必说,我生活上若不得安逸,我又何能静心的工作呢?这是最要紧的事。你岂能不管我?我怕你心肠不能如此之忍吧!”“我同你两年来未曾有机会谈话,我这两年的环境可说坏到极点,不知道还许说我的不是,我当初本想让你永久的不明了,我还有时恨你虽爱我而不能原谅我的苦衷,与外人一样的来责罚我,可是我现在不能再让你误会我下去了,等你来了可否让我细细地表一表?因为我以后在最寂寞的岁月愿有一两人,能稍微给我些精神上的安慰。”
                              陆小曼在解放后的待遇还是不错的。1956年,在上海美协举办的一次画展中,有陆小曼的一幅作品参加展出。有一次,陈毅去参观,看到画上署名“陆小曼”,就问身边的人:“这画很好嘛!她的丈夫是不是徐志摩?徐志摩是我的老师。”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陈毅诧异沉寂多年的陆小曼居然还在,并且画如此出色的画,又问知陆小曼就住在上海,生活无着。陈毅就说:“徐志摩是有名的诗人,陆小曼也是个才女,这样的文化老人应该予以照顾。”不久,陆小曼被安排为上海文史馆馆员,虽然是个虚职,但每月至少有几十块钱可拿,使她有了最低生活保障。1965年的4月3日,陆小曼默默辞世,没带走一片云彩。


                              18楼2011-07-14 2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