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医的女儿爱唱戏
“交际花”这个词在今天看来,经常会想到类似《日出》里陈白露那样的风尘女人。事实上,民国时期能在上流社会里如鱼得水的交际花,可不是一般的烟花女子,她们首先是家里相当有背景的名媛,受过很好的教育,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这样的先天优势,才有资格与达官贵人交往。
唐瑛生于1910年,她的父亲唐乃安是清政府的首批留洋学生,后在上海开私人诊所,专给当时的名门望族看病,因此家境非常富足。据唐瑛的妹妹80多岁的时候回忆,小时候家里光厨子就养了4个。
唐瑛的父亲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加之唐家又是基督教家庭,所以女孩子地位很高。唐瑛正式进入交际圈是在16岁,完全符合西方社会的社交规矩。
唐瑛毕业于中西女塾,英文讲得很流利,人长得也漂亮,光从照片上看,她的姿色在陆小曼之上,而且更洋气。她比陆小曼年轻了7岁,却与陆小曼结交成为好朋友,陆小曼来上海的时候,经常和唐家的千金以及公子唐腴胪一起参加社交活动。
唐瑛虽然接受的是西式教育,但是对中国传统戏曲很痴迷,并且颇有造诣。1927年,在上海妇女界慰劳剧艺大会上,唐瑛与陆小曼联袂登台演出昆剧《拾画》、《叫画》,年仅17岁的唐瑛丝毫不怯场,后来报纸上大幅刊登出两人的戏照,照片中陆小曼轻摇折扇,唐瑛走台步,两人相得益彰。这是唐瑛第一次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
之后,但凡有名流大亨的重要场合,唐瑛都会出场。有一年,英国王室到上海访问,唐瑛去表演钢琴和昆曲,所有报纸上都登出她的玉照,其光彩完全盖过了王室。1935年秋,唐瑛还与沪江大学校长凌宪扬在卡尔登戏院用英语演京剧《王宝钏》,这也是国内首次英语版的京剧演出。唐瑛不仅扮相好,戏做得好,还有一口地道的牛津口音英语。那种风头,岂是一般女明星能比得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