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常有把吉他(Guitar)和维乌埃拉(vihuela )两种名称混用的情况。根据十六世纪《伯尔嘉》(Bermud )中的《乐器详解》(Declaracion de instr-umentos musicales)所述,吉他有四组弦(三组复弦和一组单弦)而维乌埃拉则是有六组(有时有七组)的大型乐器。前者流行于法、意、英,后者唯西班牙独有。六组弦的维乌埃拉的调弦和琉待琴相近似,调音为大字c、小字c、f、a,dr和8r。假如单用四组内弦的话,那么就是c,f,a,d,正好相当于当时的四组弦的调法。这两种样式都装有品位的柄,按羊肠弦发声。《伯尔幕》中还写到这时期还有五组弦的吉他。这种吉他据说是由以写小说诗歌出名并擅长演奏吉他的爱斯平纳(vincenfe Espinal,1551—1624)发明的(对此还未有确切的考证)。总而言之,到了十七世纪维乌埃拉逐渐衰落,而在低音上加上大字G的五组弦的吉他样式开始普及,而西班牙吉他(Guitar Espangola)的名字也在这时得到确定(今天则称为巴洛克吉他)。这种吉他除最高的弦外,其他的弦均为复弦,但也有用五组复弦的。在十七世纪时,调弦也开始全部谓高了一个全音,因而与今日的调弦相近。到十八世纪初为止,吉他的记谱法与琉特琴相同,使用持有的.而在各国相异的塔勃拉吐拉(Tablatura)记谱法,即用平行线代表弦,在上面记上数字(如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或文字(如在法国)指定音高位置。不久又出现了在低声部加用了一根弦和全部使用单弦的样式,从而产生了今日的调弦法。十九世纪上半叶,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调弦部位改为金屑旋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