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honey吧 关注:6贴子:1,370
  • 9回复贴,共1

【ZT】把背影留给2006 把时光留在我们心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6月13日,法国对瑞士,齐达内黯然离场


1楼2006-07-11 20:45回复
    6月18日,法国对韩国,齐达内孤立无援


    2楼2006-07-11 20:46
    回复
      2025-08-17 04:06: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6月27日,法国淘汰西班牙,齐达内剑指巴西


      3楼2006-07-11 20:47
      回复
        7月1日,齐达内送巴西队回家


        4楼2006-07-11 20:47
        回复
          7月5日,齐达内终结葡萄牙黄金一代,与菲戈激情相拥


          5楼2006-07-11 20:47
          回复
            别了,捷克黄金一代
               生于1996,死于2006,捷克黄金一代的十年,终究尘土。
               十年前的内德维德,何等青涩,身边有长发飞扬的波博斯基,还有中锋库卡,早已泯然众人矣的博格……他们曾经离神话那么近,却倒在了最后一步。曾以为那只是一次挫折,后来才知道那是悲情的开始。谁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黄金一代,十年戎马,只见悲情,即便远去的背影,也伴随着一场无助的失利。
               内德维德一定说,那是天意。饶是这铮铮铁汉,也只能把失败当成宿命,每个人都有无法改变的东西,这是注定悲情的一代,而悲情恰恰是捷克的传统。
               ———当波博斯基在对抗中勉为其难,当斯米切尔在替补席上有心无力,当博格和库卡只能在家里看电视转播时,最后一战中的内德维德依旧似年轻人一般,满场飞奔,但他留不住时间,一分一秒,他愈发形单影只,苍茫无助。
               没有人能留住时间,黄金一代只是悲情一代,不会是千秋万代。十年之所以短暂,只是因为遗憾。


            6楼2006-07-11 20:47
            回复
              别了,菲戈
                 曾有人问我,一个人从巴萨转会到皇马,需要多大的勇气?跨越世仇的鸿沟,后果是否会很严重?我的回答是:别期待忠诚,口水淹没不了坚韧的神经。
                 当年的菲戈,以天价转会费告别巴萨,从此名字与金钱划上了等号,嘘声和口水却没有让他动摇什么。这次回归国家队,他同样坚定决绝。在现今的足坛,早已淡漠了精神的传承,马尔蒂尼已成绝响。谁还在乎转会?谁还能不转会?即便自己想留下,势利的球队经理也会把你扫地出门,没有永远的旗帜,只有永远的铜臭。
                 所以,数年后回望菲戈那次惊天动地的转会,早已无可厚非。那张卖身契随着皇马的“巨星战略”一起破产,当他辗转国米时,我们发现,菲戈也老了。
                 1989、1991,两届世青赛带给了葡萄牙人无数希望。可十几年后,拜亚、保罗·索萨、库托、本托、约·科斯塔都已离去,优雅无比的鲁伊科斯塔早已开始在米兰为年轻的卡卡做替补。
                 ———这同样是一个王朝的背影,十几年前那些朝气自信的身影,渐行渐远。


              7楼2006-07-11 20:48
              回复
                别了,贝克汉姆
                   你还记得弗格森的子弟兵吗?永被世界杯拒之门外的吉格斯或许可以成为曼联不倒的旗帜,哪怕不再是主力,但精神不死。而本届世界杯上与贝克汉姆并肩作战的加里·内维尔或许会感到形单影只,那些少时玩伴,除了贝克汉姆,都与本届世界杯无缘。
                   对于年轻球迷来说,曼联的王朝就是“92一代”的王朝,厚积薄发,登堂入室,却免不了如烟散去。巴特早早离去,连内维尔兄弟也被拆散,更别说贝克汉姆了。这届世界杯,无须再为吉格斯的无缘哀痛,世事苍凉,遗憾如斯。拼尽最后气力的小贝与加里·内维尔一起,告别世界杯,也挥别那“92一代”的青春时光。
                   还记得一球成名时的小贝,金发飘飘,那时吉格斯也正当年少,锦马轻裘,身影如风,斯科尔斯神出鬼没……这个班底搭上正当壮年的“黑风双煞”,终于在1999年成就霸业。
                   7年后,“黑风双煞”之一的约克改踢中场,带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队与昔日队友周旋。而小贝,无奈地望着心不在焉的埃里克森,独自在争议中挣扎,在最后一战中痛哭下场,挥别世界杯。


                8楼2006-07-11 20:48
                回复
                  2025-08-17 04:00: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别了,舍甫琴科
                     有些人,英雄盖世,却注定是个过客,比如舍甫琴科。
                     只能说,世界杯不是一个证明自己的地方,只是个留名的地方,也许一句“老子来过了”并不重要,却是每个球员心底的期盼。像舍甫琴科这样的牛人,早已不需要证明自己,但世界杯需要他的脚印,需要他说一句“我来过了”。
                     他真的来过了,在西班牙人面前,他优雅但无助,那是踢疯了的西班牙人,他无力抗争。有人说,那是不能再糟的运气了,可运气告诉我们,0:4会带来重生,会带来一个4:0,带来小组出线。
                     孱弱的突尼斯和沙特让舍甫琴科第一次、更可能是最后一次的世界杯并不短暂。他经历了进球,经历了点球不中,那似乎是每个伟大球员的必经之路。荣耀伴随遗憾,才能在多年后被人评说,贝利、马拉多纳、巴乔,莫不如是。


                  9楼2006-07-11 20:48
                  回复
                    大师走了,球王诞生!

                       八年前,齐达内用头球开始了自己的大师之路,八年后,他一头撞开马特拉齐,结束了自己的大师之路,可是,又一代球王诞生了———真正的球王总是在失败中诞生、在血性中诞生!
                       就在几个月前,法国媒体还在为齐达内是否应该参加世界杯而争论不休,人们甚至高呼,让齐达内滚蛋吧,他老了,过气了。
                       小组赛第一场,齐达内无助的接受了一场闷战,小组赛第二场,人们开始为法国队的前程担心,似乎只要有齐达内,法国队就缓慢无力。
                       可在最关键的时候,齐达内重新站了起来,我们又看到了拉小提琴般的过人。当最后一个古典主义后腰里克尔梅在失望中离去时,齐达内带回了足球的传统、前腰的传统。西班牙人想送给他一场告别赛,结果被他送走;狂妄的巴西人想让他回家,结果滚蛋的是自己;然后,他又亲手送走了与自己同年出生的老友菲戈,一手终结了葡萄牙黄金一代。最后,他在一撞中送走了自己,这是生于1972的那代人的球场绝唱,以大师为首,以大师为结。
                       足球的古典主义,足球人的血性,在大师身上重现,并使得大师成为第三代球王。当第一代球王贝利愈发虚伪时,马拉多纳和齐达内共同捍卫了足球的纯粹———球王,他首先应该是个人,有热血,有尊严。
                       伴随大师登基球王的,是那个口吐污言秽语的龌龊小人马特拉齐。球王一撞,小人被永钉在耻辱柱上!
                      


                    10楼2006-07-11 2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