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99,316贴子:14,664,133
  • 5回复贴,共1

【转】也说“孔子不知儒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7-07 23:17回复
    金陵客先生在《南方周末》上撰文,《孔子不知“儒服”》,以孔子不知道什么是“儒服”,来讽刺当下一些人“衣冠情结”的可笑——你们搞汉服运动,推崇先师孔子,但是孔子自己都说,不知什么是儒服,对古代衣冠根本不感兴趣。看起来,这种讥讽是相当有力的。但是我却不得不指出,金陵客先生完全没有读懂《礼记· 儒行》的文意,把孔子的意思理解反了。
    对于“孔子不知儒服”这个事情,我的一位朋友、儒生吴飞几年前就曾写过一篇短文,笔者不敢掠人之美,引述如下:
    “只引用儒行原文,而忽略自康成以来的解释体系,这是对儒学道统的不尊重。郑注:言“不知儒服”,非哀公意不在于儒,乃今问其服。这个解释直到清孙希旦我都没见过异议。而某些人却偏偏要割裂夫子的深刻含义、功夫机锋,而囫囵吞枣地理解为夫子不知道儒服。”
    既然谈到了传统原典的解读,那就值得深究其意。《礼记·儒行》的背景,是孔子在阔别鲁国多年后返回故乡,与鲁哀公的一篇对话。孔颖达疏:“哀公至孔子之家,见孔子衣服之异,疑其儒服,遂问‘儒行’,为孔子命席,方说儒行之事也。”目光短浅、只重外表的哀公其实对儒学并无兴趣,其发问语含讽刺:“夫子之服,就是人们所说的儒服吗?”孔子淡然而答:“我生于鲁国,穿逢掖之衣。长于宋国,戴章甫之冠。我听说,君子遍知今古之事,但依其乡之服,我不知什么是儒服”。“非哀公意不在于儒”,这是孔子语意的关键。孔颖达疏,“言此者,讥哀公意不在儒,欲侮笑其服,故以此言非之。”
    哀公听后,渐生敬意,于是开始询问儒生德行方面的问题。孔子从所立、所行、所思、所言、所学、待人、交友、出仕、心境、态度、气质、容貌等方面讲解了儒家学子具备的品格。哀公大受震动,“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孔子所言,乃儒子修为的全面与中庸之道。而首先谈到的,恰恰正是要求儒子“衣冠中,动作慎”。孔子反对的是只重外在而忽视内在,绝非倡导不重衣冠礼仪。实际上,儒家从来都追求“礼仪其外”与“修为其内”的统一,讲究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是同时强调“君子耻服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
    于是便不难理解,金陵客文中所举的《荀子·哀公》的意思了:“鲁哀公问舜冠于孔子,孔子不对。三问,不对。”哀公问他为何不答,孔子说,古代的君王,虽衣冠拙朴而行仁政,他们处理政事喜好生养而厌恶残杀。所以凤凰栖息在树林中,麒麟漫步在郊外,乌鹊的巢什么人都可以看。君主不问这些,而问舜戴的帽子,所以不回答。
    如果不知华夏衣冠的知识,就很容易把“逢掖之衣”“章甫之冠”两相对立,以为是孔子入乡随俗,穿完全不同的衣服。逢掖,意为大袖,章甫,则是殷代的一种冠,故殷人遗民孔子并冠以章甫自。“逢掖”与“章甫”其实为华夏衣冠一体,“逢掖章甫”正是儒生之服的代名词。
    要理解“丘不知儒服”,还需探究儒家“慎终追远”“服先王法服”的思维传统。吴飞说:“儒者,奉礼者也。故非先王法服不敢服。故唯曰法服、古服,不必儒服之称也,是以夫子可言‘不知’。先王之法服载于玉藻、周礼司服等篇,仪礼亦皆有以用之,故至今可得其详也。然则春秋礼崩,战国尚质,兼上陵下替,紫之夺朱,故时人服装多不合制(如齐桓好紫、楚王翠衣之类),独儒生端章甫,绅带笏。此亦无他,不法先王,不敢自安也。”
    说孔子“对古代衣冠也不感兴趣”,我不知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不能不说,这一结论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缺乏起码的尊敬。吴飞说,学者即便不知古贤人之情怀,至少也当有现代自由主义意识。一些人对汉服运动的态度,既没有华夏的豁达,也没有现代的包容,真不知他们生于何时何地……没有包容便也罢了,可我疑惑的是,为了一个反对的结论,临时到传统文化典籍中去断章取义以用之,就为了证明“衣冠复兴的可笑”,若中国文化长此下去,最后会被曲解成什么样子呢?这伤害的不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心性甚至是智商么?
    媒体对于社会是有舆论引导作用,不管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其他体制国家,舆论从来就离不开监督和管理,但是中国有遇特殊的历史经历,在被运动打破思想体系后,中国传媒出现了空前的迷失方向,浮夸、投机充斥着每个角落,社会的稳定在人咬狗的宣传下,逐渐把所有人变成 咬狗的那个人,为什么现在官民对立这么严重,媒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记得在在学广告的时候老师讲过一个案例
    说的是美国纽约,打击犯罪分子,在当时已经恶臭了的城市打击犯罪分子是非常艰难的决定,但是,他们做了,我想你们绝对猜不到他们从那里开始着手结局这个事情,
    他们不是针对贩毒集团和犯罪集团,而是从地铁,街角等公共场所,开始逐渐清理使其秩序化、清洁化,然后让所有人感觉到城市变化,反过来逐渐降低犯罪率。
    中国正相反,通过对社会上个别事件的突出来带动中国的混乱,其媒体从业人员对现在的情况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要把全中国的人都变成那个咬狗的单一属性的人。
    其心可诛!


    2楼2011-07-07 23:18
    回复
      2025-11-17 12:18: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楼2011-07-08 10:18
      回复
        终于见到有人开始做礼记儒行篇的文章了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1-07-08 10:26
        回复


          5楼2011-07-08 11:05
          回复
            断章取意…乃如今媒体之习也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1-07-08 1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