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站酷网 - chunyiduan 原创,转载请保留此信息,多谢原作者。】
若干年前,我看过一个插画师的访谈,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尤深,当时主持人是这样问的:您下班之后还会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创作么。插画师答道:“就算尚有心情恐怕也无体力了”。
这段对话我挖掘出几个信息,第一是外人看来设计该是一个很enjoy的活,而设计的人也曾几何时这样认为。第二是模糊反映出设计从业员的一些生存状况与心理状态。第三是设计从业员的薄弱主动权与屈就姿态。
设计师本来是听上去挺不错的称谓,但后来我慢慢发现理发的叫发型师洗脚的叫按摩师后,就高兴不起来,这种称谓的滥用我觉得已经是社会问题,可以折射出市场经济主导后各行各业努劲跻身而衍生的一种忽悠风气,为求目光拉低门槛,久而久之失却公信力,大家都开始共识“其实就那么一回事”。
大学扩招也异曲同工,90年代大学生是香饽饽,二十年不到,大学生跟失业无业紧密联系,企业前线供应不足闹工荒,大学生们高不成低不就,然后社会又开始鼓吹创业,现在我们得去明白创业的深义,就是无业失业,所以得创业,而有多少人去分析过无经验无资金无技术无人脉的创业成功机率低到什么程度,创业不是演说,光靠激情并不足够,何况演说还得口才思想跟临场反应,真正的马云能出几个,其实就他一个,这又是一场社会的滑稽剧。
若干年前,我看过一个插画师的访谈,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尤深,当时主持人是这样问的:您下班之后还会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创作么。插画师答道:“就算尚有心情恐怕也无体力了”。
这段对话我挖掘出几个信息,第一是外人看来设计该是一个很enjoy的活,而设计的人也曾几何时这样认为。第二是模糊反映出设计从业员的一些生存状况与心理状态。第三是设计从业员的薄弱主动权与屈就姿态。
设计师本来是听上去挺不错的称谓,但后来我慢慢发现理发的叫发型师洗脚的叫按摩师后,就高兴不起来,这种称谓的滥用我觉得已经是社会问题,可以折射出市场经济主导后各行各业努劲跻身而衍生的一种忽悠风气,为求目光拉低门槛,久而久之失却公信力,大家都开始共识“其实就那么一回事”。
大学扩招也异曲同工,90年代大学生是香饽饽,二十年不到,大学生跟失业无业紧密联系,企业前线供应不足闹工荒,大学生们高不成低不就,然后社会又开始鼓吹创业,现在我们得去明白创业的深义,就是无业失业,所以得创业,而有多少人去分析过无经验无资金无技术无人脉的创业成功机率低到什么程度,创业不是演说,光靠激情并不足够,何况演说还得口才思想跟临场反应,真正的马云能出几个,其实就他一个,这又是一场社会的滑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