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说六尘无我和六尘无智,无生之境。自己写的-----(2011-07-04 17:28:02)[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好把一步一步来,首先六尘无我与六尘无智 ----------
1.首先说六尘无我:
佛告诸比丘:“衣服不慎撕破,内心会懊丧,树叶在身旁掉落,内心毫不介意,实因衣服与我执而起爱染,树叶与我执已无关不起爱染故也。”这说的就是我执所贪的爱染,与我有爱染,就生了我的贪欲,生了我,所以六尘里有个贪欲之我。我执因爱染而生,因爱染而有烦恼,贪欲就是六尘里的我染我执。
缘何应诸事无我的原因也就在于此。烦恼皆自贪欲的六尘之我而来。若断烦恼先断六尘之我才可解脱。也是无我的原因,若已无贪欲,实在是本无我啊!六尘里的我都是幻的不是本来的,所以你应该也晓得轮回就是这个幻我了。楞严经卷一结尾:从始自终,你的心心念念就随顺著摇动的事物而生生灭灭,从而就遗失了本真心性,行事作为生出颠倒。本心失却真性,就是认它物为本己,自然逃不脱在此颠倒中流转,在生死苦海中轮回。这就是你在六尘里的我的轮回之路,苦不堪言。所以要六尘无我,诸事无我。怎么做到呢?戒除贪欲,不可心随六尘而动。
2.然后再说六尘无识智:你因六尘的幻我而生的贪欲智慧就叫做世智辩聪,六尘之我尚假况其智乎?所以应当抛弃智慧。出世的智慧亦是要出世的智慧依然是贪欲的智慧所以终将也是要抛弃的,慧自何来?一个是贪欲,一个是戒除贪欲的过程中生起的,一个叫世智辩聪,一个叫戒定慧。然慧既是贪欲,留之恐难归,亦然终将抛却。
一切智慧源于所受之觉中的我执的贪欲,怎么对待入定时的所觉呢?是觉还是不觉呢?是在还是不在呢?是执着还是不执着呢?有之前的无我的境界可知:首先应该知道执着执着的是什么?由前之六尘无我可知执着的皆是六尘所受,那么不执著就是不执着于六尘所受。那怎么才能不执著与六尘所受呢?首先了解什么是执着,执着就是一个幻我六尘的我,执着分别的世界里的某一样。所以不执著应该不分别,这样就断了执着的因缘,那么应当怎样才能不分别呢?首先分别是智慧,就是六尘的智也是贪欲,所以要断掉智慧,那么怎么断掉智慧呢?首先智慧是因为觉即六尘而起,因贪而住,那么遇觉就是六尘所受而无生,即可断智慧断执着断断分别。这样才能安住定。无生之境,是否这就是涅盘之路,好自为之,这些事我的智慧。如问:无生是不是智慧无生是为了抛弃智慧,是抛弃智慧的过程,是出三界的法宝。
标签: 杂谈
好把一步一步来,首先六尘无我与六尘无智 ----------
1.首先说六尘无我:
佛告诸比丘:“衣服不慎撕破,内心会懊丧,树叶在身旁掉落,内心毫不介意,实因衣服与我执而起爱染,树叶与我执已无关不起爱染故也。”这说的就是我执所贪的爱染,与我有爱染,就生了我的贪欲,生了我,所以六尘里有个贪欲之我。我执因爱染而生,因爱染而有烦恼,贪欲就是六尘里的我染我执。
缘何应诸事无我的原因也就在于此。烦恼皆自贪欲的六尘之我而来。若断烦恼先断六尘之我才可解脱。也是无我的原因,若已无贪欲,实在是本无我啊!六尘里的我都是幻的不是本来的,所以你应该也晓得轮回就是这个幻我了。楞严经卷一结尾:从始自终,你的心心念念就随顺著摇动的事物而生生灭灭,从而就遗失了本真心性,行事作为生出颠倒。本心失却真性,就是认它物为本己,自然逃不脱在此颠倒中流转,在生死苦海中轮回。这就是你在六尘里的我的轮回之路,苦不堪言。所以要六尘无我,诸事无我。怎么做到呢?戒除贪欲,不可心随六尘而动。
2.然后再说六尘无识智:你因六尘的幻我而生的贪欲智慧就叫做世智辩聪,六尘之我尚假况其智乎?所以应当抛弃智慧。出世的智慧亦是要出世的智慧依然是贪欲的智慧所以终将也是要抛弃的,慧自何来?一个是贪欲,一个是戒除贪欲的过程中生起的,一个叫世智辩聪,一个叫戒定慧。然慧既是贪欲,留之恐难归,亦然终将抛却。
一切智慧源于所受之觉中的我执的贪欲,怎么对待入定时的所觉呢?是觉还是不觉呢?是在还是不在呢?是执着还是不执着呢?有之前的无我的境界可知:首先应该知道执着执着的是什么?由前之六尘无我可知执着的皆是六尘所受,那么不执著就是不执着于六尘所受。那怎么才能不执著与六尘所受呢?首先了解什么是执着,执着就是一个幻我六尘的我,执着分别的世界里的某一样。所以不执著应该不分别,这样就断了执着的因缘,那么应当怎样才能不分别呢?首先分别是智慧,就是六尘的智也是贪欲,所以要断掉智慧,那么怎么断掉智慧呢?首先智慧是因为觉即六尘而起,因贪而住,那么遇觉就是六尘所受而无生,即可断智慧断执着断断分别。这样才能安住定。无生之境,是否这就是涅盘之路,好自为之,这些事我的智慧。如问:无生是不是智慧无生是为了抛弃智慧,是抛弃智慧的过程,是出三界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