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婀娜:
李少红版红楼梦的光影,结合了写实与唯美。写实在于,摄影指导和灯光师重建了百年前中国木制古建室内的光影。现代人已经被白炽灯和恶俗的聚光灯带偏了跑道,不知道我们祖先的室内照明是一种怎样的形景,对于他们来说,过去是个异国,我们不知道木格栅栅,光斑点点才是中国贵族日常生活的表现。而且,对于具有文化审美趣味的人来说,明亮直接的照明实际上是俗之又俗的趣味。比如,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曾经对中国,日本和西洋文化做出思考和反思,他认为,那种阴翳的柔和的光线,才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这种光线才令人身心愉悦。我一直认为真正继承了中国古代审美趣味的阶层实际上是日本高端文化群体,他们保管了唐宋以来大部分中国的文化习惯和部分精美的文化产品。某种程度上说,日本高端文化界的看法,最接近中国古代文化的审美,可悲的是,经历了清末以来种种历史的我们,反而不如日本人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更可笑的是,日本影视作品中出现中国元素,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当李少红版红楼梦的画面恢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温脉之后,我们反而因为不习惯而认为其模仿日本影视作品,何其可悲也。
李少红版红楼梦的光影在高度写古代之实的合格线上,做到了唯美的一百分。于是我们看到了透过木格窗栅的光束,以恰好的角度投射在演员的身上或其道具上,为情节的叙述添了一道无声的推动之力。比如拍摄青春美好的段落,我们看到小演员的脸在柔和光影的衬托下,愈发的青春可人;但那些表现大家族内部阴暗段落,我们看到光线是投射在演员肩部以下的,营造一种看不清演员面部表情的结果,这实际上是利用视觉上的光影对比以通感之法表现出故事情节的阴暗不公。 笔者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病中的元春卧在木窗下的美人塌上,弱弱的光线投射在元春身上,旁边香烟袅袅飘出窗外,屋内其他地方是无光的暗淡,笔者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感觉自己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清初后妃生活照,脑中几乎立刻飘出了各种古代乐器音乐的旋律,甚至想象到,贾府女眷离开后,挣扎的元春是如何投过木窗的栅格含泪目送她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