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宿云飞吧 关注:5贴子:1,538
先从赵云开


1楼2006-07-08 10:39回复
    a


    2楼2006-07-08 10:40
    回复
      2025-08-16 01:17: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b


      3楼2006-07-08 10:40
      回复
        c


        4楼2006-07-08 10:50
        回复
          d


          5楼2006-07-08 10:50
          回复
            e


            6楼2006-07-08 10:51
            回复
              马超


              8楼2006-07-08 10:57
              回复
                马超(176—222年),字孟起,因穿白袍银甲,骑白马,人称"锦马超",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名门望族,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其父马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腾父马肃,字子硕,汉桓帝时为天水兰干县尉,后失官流落陇西,取羌女生马腾,故而马超有四份之一的羌人血统。

                【演义小传】

                三国演义中描写马超: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董卓死后,在对李傕、郭汜的战斗中斩杀敌将王方,生擒李蒙,当时他年仅17岁,可谓三国中最年轻的少年将军。公元209年,马超之父马腾被曹操所害,马超兴兵讨伐曹操,三国演义中马超曾在潼关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在渭河也一度打败曹操,曹操亦赞:“马超不减吕布之勇!”在渭河岸北马超大战魏将虎痴许褚二百余合,许褚裸衣上阵斗马超,成为成语“赤膊上阵”的由来。后因中曹操谋士贾诩的离间之计与韩遂翻脸,在曹操与韩遂合攻之下溃败,三国志中马超因原凉州刺使韦康旧部杨阜、姜叙起兵卤城,梁宽、赵衢关闭冀城,马超攻打卤城不下,进退无策,只好投奔汉中张鲁。公元211年,马超应张鲁之命,刘璋之请,攻打葭萌关,在葭萌关前与张飞恶斗,众人皆惊。后因张鲁下属杨松之流言,被张鲁所拒,刘备派李恢劝降马超。公元212年,马超带兵直逼成都城,劝说刘璋投降。刘备重用马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刘备称汉中王后封马超为左将军,小说中封马超为五虎上将,名列第四。公元221年,升为骠骑将军,兼任凉州牧,进封牦斄乡侯。公元222年,马超病逝,终年47岁,追谥为威侯。

                小说中马超是在诸葛亮征讨南蛮期间,坐守汉中时病逝。临终时马超上书刘备,托付其弟马岱,马家二百余口均死于曹操之手,马超一死,仅余马岱与子马承,女马姬,后来马岱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表现出色,官至平北将军,进爵陈乡侯,并在诸葛亮死后斩杀叛乱的魏延。马超有子马承继承爵位,马超之女嫁与安平王刘理。 

                【历史小传】

                马超是东汉末征西将军马腾之子,马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其父是桓帝时人,字子硕,曾经做过天水兰干县尉,后因事失官,流落陇西,与羌族杂处,遂娶羌女为妻,生马腾。马腾少时家贫,全靠砍柴卖柴为生。他身长八尺,体貌雄异,性情贤厚,人多敬之。马超从小生活在羌族地区,因此当为羌族人。

                汉灵帝末年,马腾与韩遂、边章等人在西州起兵。董卓入关,劝说马腾、韩遂共图山东。于是,初平三年(192年),韩遂、马腾率部到长安。适逢董卓死,李催等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让他回金城,任命马腾为征西将军,派他驻守郿县。后马腾、韩遂想袭击长安,诛杀李催,兵败,退还凉州。

                司隶校尉钟繇镇守关中,写信给马腾、韩遂,向他们陈说祸隔利害。马腾便派长子马超随钟繇到平阳去讨伐郭援、高干,大破之,马超部将庞德亲手斩杀郭援。马超作战中曾被飞箭射中,他用布袋把伤脚装缠起,继续作战,名动三军。战后,被任命为徐州刺史,后又受任命为谏议大夫。

                马腾与韩遂,原来关系比较密切。但时日一久,渐生嫌隙,反目成仇,互相攻杀,连年不息。后经人劝说,二人方才和解。

                建安十三年(208年),朝廷将马腾调还京师,任命他为太尉,任命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让他统领马腾的部队。马超统军后,即与韩遂联合。马超转战关西一带,甚得当地羌族人民的拥护。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派司隶校尉钟繇讨伐张鲁,派征西护军夏侯渊等将兵出河东,与钟繇合兵。此举威胁到马超部的存在和发展。

                关中诸将见曹操舍关中而远征张鲁,怀疑他的目的不在张鲁,而是用伐虢取虞之计,于是,十部皆反,拥众十万,屯据潼关。这十部包括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粱兴、成宜、马玩。曹操派安西将军曹仁引兵抵挡,并对诸将说:“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同年七月,曹操亲自率兵进击马超等(参见渭南之战)。八月,兵至潼关。
                


                9楼2006-07-08 11:03
                回复
                  2025-08-16 01:11: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黄忠 




                  黄忠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荆州]南阳 [今河南南阳] 

                  容貌 白胡子 

                  官至 后将军 谥曰刚侯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刘备 刘表 韩玄 夏侯渊 严颜 关羽 

                  曾效力过的势力 魏 蜀汉 刘表|琮 

                  黄忠 - 简明历史传记 

                  黄忠原为刘表手下,和刘磐一同镇守长沙。刘表死后,黄忠先归属曹操、后随刘备入西川。夺西川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屡建奇功。忠领兵争夺汉中,定军山战役,黄忠率众亲斩杀魏名将夏侯渊,夺取汉中。黄忠因功被升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并列,建安二十五年,卒。 

                  黄忠 - 简明演义传记 

                  黄忠是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原为韩玄手下将,年近六旬有万夫不当之勇,弓箭射术天下无双。黄忠与前来取长沙的关羽连战三日,不分胜负。黄忠感动于关羽的义气,不忍用弓箭相伤,太守韩玄以忠战关羽不利要处斩忠,为魏延所救,投降于刘备。黄忠随刘备入西川,所到即克,战功赫赫。后又率军取汉中,定军山亲斩夏侯渊,为取汉中的第一功臣。刘备伐吴为关羽报仇,黄忠不顾年迈,请令担任先锋,为吴将马忠偷袭射中,回营后不治而亡。


                  12楼2006-07-08 11:05
                  回复


                    13楼2006-07-08 11:05
                    回复


                      14楼2006-07-08 11:06
                      回复


                        15楼2006-07-08 11:07
                        回复
                          关羽


                          16楼2006-07-08 11:07
                          回复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影响较大而又有争议的人物形象。对此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关羽是封建社会中一个文治武功的理想人物,是封建统治阶级“英雄”的典型,他的降曹和华容道放曹,本质上是一种庸俗的利己主义的道德观念。明清以来的封建统治者对关羽大加褒美推崇,把他当作愚弄人民的偶象,使他的庙宇遍天下。因此,关羽的形象应当否定。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三国演义》中,真正能从“正面典型” 的意义上,和曹操的形象形成对立并受到人们尊崇的,应该说是关羽的形象。虽然作者在不少地方批判地描写了他的种种弱点,但是,整个说来,关羽的形象却是在史料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罗贯中作为一个“理想”英雄的典型创造出来的。他的孔武有力、英勇善战,特别是他的重然诺、讲义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历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应该给以应有的肯定。对关羽形象简单地予以否定的观点是片面的。 
                             那么,怎样解释关羽这个人物在统治者和人民中间都受到尊崇的矛盾现象呢?对此也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封建统治者大肆提倡尊崇关羽的结果。封建统治者十分欣赏关羽的“忠义”,把他越捧越高,目的是要造就为自己效力的忠实奴才。而在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必然要对人民发生影响,使关羽形象在人民中间也受到尊崇。 另一种意见认为,产生这种矛盾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关羽重义的品质本身就有两重性。一方面,他在各种艰难竭蹶的情况下始终紧紧地追随刘备,“患难相扶”,“祸福共之”,“生死不渝”,符合广大农民的伦理道德观念,因此,这种“义”曾经被用作农民起义军团结队伍、共同反抗压迫的口号。另一方面, 他终究只是尽义于私,尽义于个人,确实带有浓厚的忠君思想和封建报恩观念的色彩。这样的重“义”必然包含可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的内容。明清以来的封建统治者看到了人民曾经把刘、关、张之义用于团结反抗,就有意识地宣扬关羽的忠君思想的一面, 故意混淆关羽形象里的复杂的忠义观念,以便欺骗人民,使他们效忠于封建统治者。由此可见,《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既有受到人民喜爱的民主性精华,也有封建的糟粕,应该加以具体的分析。


                            17楼2006-07-08 11:11
                            回复
                              2025-08-16 01:05: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0楼2006-07-08 11: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