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吧 关注:17,057贴子:215,220

太极拳的本来面目什么样,大家说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6-28 秋雨湖畔 回复
为什么有内家和外家,内外家怎么分的?这里似乎可以找出太极的本来面目 回复 杨式太极吧每日签到处 回复(280) - 来自杨式太极吧
有感于秋雨湖畔的话,我感觉是个有意思而且有意义的话题,练习太极拳不明白太极拳的本来面目,怎么行呢?


1楼2011-06-29 08:23回复
    自己感觉应该就是翁同龢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时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


    2楼2011-06-29 08:25
    回复
      2025-08-01 23:24: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啊。


      3楼2011-06-29 08:28
      回复
        王宗岳《太极拳论》“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描述的也是太极拳的不能面目。现在的慢练有慢的目的,也是为了快以致用。可以静如山岳,也可以动若江河。急和缓都能做到才算得上是太极拳。


        4楼2011-06-29 08:35
        回复
          是的,确实浩大。


          5楼2011-06-29 08:37
          回复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也是太极拳的不能面目吧。


            6楼2011-06-29 08:41
            回复
              楼主是个有心人,太极拳本来面目就是太极图。
              太极者,无极而生,王宗岳此一句已经道出太极拳至始至终的功夫。


              IP属地:辽宁7楼2011-06-29 09:18
              回复
                无形无相,随心所欲


                IP属地:四川8楼2011-06-29 11:22
                回复
                  2025-08-01 23:18: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平衡。


                  9楼2011-06-29 15:47
                  回复
                    透过现象,直达本质。练吧主高明


                    10楼2011-06-29 21:13
                    回复
                      呵呵,这个不是我高明,很多高手都是这么练的,我只是知道见过而已,功夫上还达不到这个境界。


                      IP属地:辽宁12楼2011-06-30 08:46
                      回复
                        这个你想多了,想得越多离无极越远,所谓:为道日损。
                        其实这个是很生动具体的东西,太极拳打起来就是一副立体太极图。
                        无极生太极就是无中生有的功夫,这个我早提过,道门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修炼入道的,修炼武功也是必经途径。
                        用意在高级阶段是有问题的,因为“无意之中是真意”任何方法和招式只要是存心去用就一定会被局限,遇到高手已失了先机。离“无极”也越来越远,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
                        当然这要得了真传才能达到这层功夫,很难,我也在苦心研习。
                        


                        IP属地:辽宁13楼2011-06-30 08:58
                        回复
                          “无极生太极就是无中生有的功夫”,按照太极拳的要领去做,最后得到太极拳功夫。说的好!


                          14楼2011-06-30 13:28
                          回复
                            孙禄堂记载宋世荣先生“善养气者为内家,不善养气者为外家”为应该正解。先辈们早就思考这些问题,并给出了答案。


                            15楼2011-06-30 13: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