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套话先不说了,对老孙的崇拜也不说了,大家都看过的

只是现在再看一遍,觉得好幼稚,唉

赤子心,与完美英雄面对面
一年前,偶然在地摊上发现《关东山英雄传》,画面热烈,气质淳朴(厄,其实说不好听点是土),本来这样的片子我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但子健年轻的脸实在醒目,而“钱雁秋”三个字对于喜欢《神探狄仁杰》的人来说,更像是一块金字招牌,明晃晃的闪眼。于是,买下了它,用一天时间看完,沦陷,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英雄》诞生于狄仁杰之前,但老钱已经开始了自己乐此不疲“的自编自导自串演”之路,也正是这部剧,向所有观众昭示了他浓重而无法释怀的英雄情结。情结,字典上的解释是“深藏心底的感情”,荣格认为情结是“无意识之中的一个结”,而弗洛伊德学说更把它看做心理冲突的重要原因。但无论哪一学派,都承认情结源于早年经验,也就是说,它其实属于孩子。武侠片风靡的年代,我爱上大侠的身手不凡,梦里也在飞檐走壁;白娘子红遍全国,我在家穿上大人的长裙拖地而行,幻想自己也斗得过蛤蟆怪打得赢蜈蚣精;警匪片当道的时节,知道自己当不了**,便痴心想成为**的红颜知己......英雄情结人人皆有,厚度不同罢了,差别只在于,有人慢慢放下,有人却一生牵挂。
曾记得,最初的英雄形象无不剑眉大眼,正义凛然,脸上写满真理;又不知从何时起,高大全英雄不再讨喜,荧幕形象轰轰烈烈地拨乱反正,却又有点矫枉过正的意思了,似乎英雄都该像李云龙一样粗声大气,会骂娘,爱冲动,否则便不是真性情。终于,燕双鹰带着无可匹敌的英气和一丝捉摸不到的戾气,微笑着撕开层层叠叠的脸谱,刹那间鲜活了一切美丽的想象,让我不由激动万分。这样的英雄,挺拔又骄傲,多智而近妖,气定神闲,无所不能,仿佛永远不会被打倒,是属于一颗童心的——童心看世界之时尚不懂真真假假,却对美与善有着与生俱来的鉴赏力。佛说因果,我不知老钱的英雄情结源于何时何因,但却尝到了滋味鲜美的果子,更看到了一颗混沌世界中的赤子之心。
咳,啰嗦了这许多,其实我最想说说的是老钱演的赵一平。诚然,他多数时间是站在英雄背后的,但英雄梦却不甘心一直站在背后——哪一个拖着鼻涕的小男孩不希望自己带着另一群拖着鼻涕的嘎小子冲锋陷阵一呼百应?于是,赵一平,许世德,宗主,齐格,都以不同形式站在了英雄对面——做不了英雄,便做英雄的对手。相比于编剧和导演的才华横溢,许多人都评价老钱演技青涩,可在我看来,赵一平这个角色,他可谓把握得到位,演绎得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