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我一个》乐评:
只剩我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原创歌曲,尽量客观地看,这首歌论幽怨缠绵和感情冲击力仍是ep四首歌之最。周笔畅对歌曲的处理能力和对音符的敏感性都在这首原创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鼓点,吉他,长笛,简单干净的编曲,反而给了周笔畅的声音最大的表现空间。可以说,这首歌简约却丰满,而这种张力、情节性和丰满感大部分是由她的声音本身营造出来的。从她首次创作的角度来说,这首歌给了我3个惊喜。一是并没有采用一句歌词一段曲、各段曲之间相对独立的这样段落分明的刻板规整的老套结构,有些段落和段落之间的过渡有着紧凑的连贯性,使得整首歌的小节奏出现了一些疏密有致的周期性的变化感。二是最后一段把原来的结构打散重新编排,加入了周笔畅自己的和声,与主声形成此起彼伏、相互缠绕、源源不绝之势,用声音和声音之间的对手戏,融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空间,使器乐伴奏沦为配角,避免了一般流行歌曲结构对称、中规中矩的僵硬感。三是对周笔畅创作中的半音使用习惯,我很是佩服。
只剩我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原创歌曲,尽量客观地看,这首歌论幽怨缠绵和感情冲击力仍是ep四首歌之最。周笔畅对歌曲的处理能力和对音符的敏感性都在这首原创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鼓点,吉他,长笛,简单干净的编曲,反而给了周笔畅的声音最大的表现空间。可以说,这首歌简约却丰满,而这种张力、情节性和丰满感大部分是由她的声音本身营造出来的。从她首次创作的角度来说,这首歌给了我3个惊喜。一是并没有采用一句歌词一段曲、各段曲之间相对独立的这样段落分明的刻板规整的老套结构,有些段落和段落之间的过渡有着紧凑的连贯性,使得整首歌的小节奏出现了一些疏密有致的周期性的变化感。二是最后一段把原来的结构打散重新编排,加入了周笔畅自己的和声,与主声形成此起彼伏、相互缠绕、源源不绝之势,用声音和声音之间的对手戏,融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空间,使器乐伴奏沦为配角,避免了一般流行歌曲结构对称、中规中矩的僵硬感。三是对周笔畅创作中的半音使用习惯,我很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