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吧 关注:919,545贴子:8,853,428
  • 3回复贴,共1

时空的历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天津1楼2011-06-20 21:42回复

    高斯与黎曼几何
    古典的几何学者在讨论三维空间中的曲面时,他们留意到曲面上每一点的曲率,都有两个不同的选择。比如在一个圆柱面上,一个方向是沿其横切的圆,另一个则是沿垂直线。
    高斯在1827年发现这两个曲率的乘积具有惊人的属性。当我们令曲面在空间变型,只要它没有拉长缩短,这个积是不变的!后世称这个积为高斯曲率。
    内蕴几何
    高斯把这条定理写入《曲面通论》一书中。他指出必须把曲面的内在性质,即身处曲面内扁小甲虫所经验的属性,与其外在的,即依赖于曲面如何置于空间的性质区分开来,而只有内在性质,才值得“几何学家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地上下求索”。后世称研究这些性质的学问为内蕴几何。
    高斯曲率决定曲面的内蕴几何
    从球面剪取一片曲面,其高斯曲率为正常数。反过来说,局部而言,任何具正常曲率的曲面都可以等距地映射成球面的一部分。
    类似地,从双曲曲面剪取的一片,其高斯曲率恒等于―1,而反过来说曲率等于―1的曲面与双面曲面局部相等。双曲曲面曾在讨论欧氏第五公理时论及。
    高斯对几何的深思
    高斯显然因他的定理兴奋不已。但他并没有认为人们对空间已认识透彻。
    高斯:“我愈来愈相信,人类的理性并不能证明或理解几何的必要性。也许后世能对空间的本质有新的洞见,但目前这却是不可能的事。”
    物理学的影响
    高斯:“当下我们不能把几何与本质是先验的算术相提并论,只适宜将它与力学并列。”
    抽象空间(现代几何学的诞生)
    高斯研究的是二维曲面内的几何,高维流形的内蕴几何是由黎曼提出的。他在他的教授就职演说《建构几何学的假设》中,利用尺度的无限小形式,引入了抽象空间,在那里高斯曲率有了明确的涵义。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人们终于摆脱了平坦的欧氏(线性)空间,而成功创造一个自我生存的“内蕴”空间了。
    黎曼在1852年的就职演说
    在无穷小区域内几何诸假设是否真确,与空间尺度关系的本质有关 …。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这些现象的有关概念入手。这些源于经验的概念,是先由牛顿所奠基,并且透过它们所不能解释的事实而改动,渐臻完备 …。
    如此这般,我们便离开了几何,进入另一门科学,即物理的领域了。
    黎曼几何
    黎曼的新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学家对几何的看法。从此以后,几何学家研究的空间不再依赖于欧氏空间,我们独立地讨论抽象空间的几何了。他的后继者Christoffel、Ricci、Levi-Civita和Beltrami开拓了流形上的微积分和张量分析等研究。不过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些高维抽象空间要不是枯燥无味,就是跟大自然风马牛不相及。
    狭义相对论的背景
    第一个对牛顿绝对空间提出具建设性质疑的是奥地利学者马赫。他认为惯性坐标受到地球和其它天体的影响。这项假设被称为马赫原理。
    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却是麦克斯韦发现光乃是电磁波,其速度与惯性坐标无关,恒为常数。不久又发现了麦氏电磁方程容纳洛伦兹变换为对称群。
    时空一体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乃是:空间和时间藉着洛伦兹变换融合起来了。
    Minkowski(1908):“从今以后,单独的空间和单独的时间都将逐渐消失在阴影之中,唯有两者的融合才能保持独立的存在。”
    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时空
    狭义相对论认为,任何信息的传递不能超过光速,这与牛顿力学“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在瞬间传递,即以无穷大的速度传递”的观点相矛盾。
    爱因斯坦写信给Sommerfeld:“我现在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引力问题的研究 …,有一点是肯定的,我这一生从未如此烦恼过。”
    引力场、加速度和几何学
    引力是力场的一种,它使物体加速。由于狭义相对论的要求,在与速度平行的方向,速度加快使长度加长,在与速度垂直的方向,长度不变。测量长度的尺规会在不同的方向和点改变正是黎曼几何的特点。
    


    IP属地:天津4楼2011-06-20 21:42
    回复
      2025-08-22 09:22: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等价原理
      在1907年,爱因斯坦首次提出引力的等价原理。
      爱因斯坦花了十年的功夫,才把狭义相对论和牛顿的引力理论结合起来。之所以花了这么多时间,理由之一是他对数学上的抽象空间不大了解。只有当他的友人Grossmann指出后,他才明白黎曼张量满足等价原理,黎曼曲率的大小可以让度量拉长或收缩,这正符合他的需要。
      能量守恒定律和Bianchi等式
      物理学中的等价原理要求引力的定律与坐标的选取无关,黎曼的曲率正具有这种特性。曲率张量的某种组合称为Ricci张量(由Ricci引入),爱因斯坦发现正是这个量适合古典的质量守恒定律。(Bianchi首先发现由Ricci张量导出的量满足守恒律,爱因斯坦方程要用到这个事实。)
      总而言之,黎曼的抽象空间,确是可以用于描述引力。Ricci张量描述物质分布而黎曼曲率本身描述引力场。
      广义相对论的诞生
      水星近日点的进动
      引力场可以用具有十个分量的黎曼时空尺度来表示。爱因斯坦在1915年向普鲁士科学学会提出的一系列文章中,给出了水星近日点进动的理论解释,并预言引力场使光线发生偏移。这些结果最后总结于1916年《物理年报》上的“广义相对论基础”一文中。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证明
      1919年,Eddington在英国皇家学会宣称爱氏提出的光线偏移被证实。
      《伦敦泰丵晤士报》头条新闻:科学上的革丵命--新的宇宙理论--牛顿的观念被推翻。
      几何和引力场之不可分
      时空的概念以黎曼几何为框架表现出来,可谓天衣无缝。几何与引力浑然一体,如胶似漆。引力驱动整个宇宙,瞬息万变,时空不再是一潭静寂的死水了。
      当天体变动时,时空的几何和拓扑以光的速度变化,这也解决了牛顿引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矛盾。
      对称在物理和几何学的重要性
      除了受到哲学家马赫对相对时空看法的影响外,爱氏还看出对称观念的重要性。
      麦克斯韦方程具有洛伦兹对称性,给了爱因斯坦创造狭义相对论的灵感。爱氏可说是第一个看到对称群在物理学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物理学家。狭义相对论使人们对洛伦兹群另眼相看。运动方程离不开对称群,比如说,各种守恒律便来自于物理系统容纳各种连续群为其对称群。
      等价原理要求物理定律与坐标的选取无关,因此它需要一个更大的对称群。为了要容纳这样的对称性,导致爱氏提出他的广义相对论。
      整体对称和局部对称
      与物理学相比较,黎曼在创立他的几何时,就已经要求有意义的几何性质必须与坐标选取无关了。
      其实数学家(S. Lie, F. Klein)早就晓得对称性对几何学基本结构的重要性。1887年,Klein在有名的Erlangen纲领中便指出,不同的对称群会引出不同的几何。没多久,Cartаn便将Klein的观点与黎曼几何结合,创造了在纤维丛上的联络理论,它把Klein的整体对称理论和黎曼几何融为一体。
      这种规范对称性在几何和物理中同样重要。在过去一个世纪,人们对时空的结构,都是通过这种局部对称性来研究的。
      量子力学
      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的伟大发现,促进了我们对高能物理中基本粒子的了解,也因此对时空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了理解这些自然界力量的基本建构单位,我们要利用旋子及规范场论。这些概念早已由Cartan从群表示理论和几何的研究中发现。事实上,规范场论源于纤维丛(扭曲空间)的研究,那时物理学家还未对它产生兴趣呢。
      Dirac方程用洛伦兹群为对称,Hermann Weyl则研究电磁场中的可交换规范场。到1954年,杨振宁和Mills发展了非交换的规范场,所有粒子都由对称群来控制了。
      量子场论对几何的影响
      量子场论的种种成就也改变了我们对时空几何的认识。举例来说,Dirac的旋子,Seiberg -Witten的理论都是量子物理的一部分,它们是研究几何的重要工具,到如今我们仍然惊异于它们对几何结构的威力。
      


      IP属地:天津5楼2011-06-20 21:42
      回复

        但是,当空间半径小于普朗克尺度时,量子力学和光滑的时空不能兼容,我们茫然毫无头绪。空间是如何构成的,还是不甚了了。把引力场量子化是艰巨的任务,物理学家为此建立了不少模型。爱因斯坦生前梦想把自然界所有力量统一起来,现在我们正在沿着这个方向迈进。
        弦学的源起
        物理学家Veneziano发现,欧拉在二百多年前发现的某些函数,可以用来描述很多强核力产生的现象。不久之后,Nambu,Nielson和Susskind建议,假如基本粒子是弦而非点时,我们的确可以从强粒子理论找到欧拉函数。可是强力的理论以后并不循这个方向发展,所谓标准模型已经足够描述强粒子了。
        弦学的第一次革丵命
        在好长一段日子里,弦学几乎销声匿迹,只有Scherk和Schwarz勇敢地提出弦学应该包括强粒子和引力子在内。但是真正引起理论物理学家注意的是,Green和Schwarz在1984年发现,当弦与引力场相互作用,在包含超对称的量子化过程中,规范群只能在两个李群中发生,时空的维数必须为十,而在这时,弦学的量子场论在扰动的架构下头几项是收敛的。
        弦学中时空的奇异点
        值得兴奋的是:由弦学所产生的时空量子化理论,甚至可以“医治”时空的某些奇异点(这些奇异点的产生是无可奈何的事实,我们在解爱氏方程时发现它存在的必然性。但是,一般的物理定律在这些点不再有意义。)举例来说,黑洞是一种奇异点,但是Greene-Strominger -Morrison所提供的黑洞模型中,证明甚至当时空出现这种奇性点时,弦理论还是有意义的。
        高维时空
        我们观察到的现实世界是四维的。故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机制,把十维减少到四维。这类机制滥觞于Kaluza-Klein的理论,当广义相对论刚刚面世时便提出了。当时考虑的,是把四维时空用圆环加厚成为五维空间。
        Kaluza-Klein模型
        一个好例子是把直线加厚成为圆柱面。当柱的横切面变得很小时,柱面便变回直线。
        Kaluza-Klein考虑在一个加厚后成为五维时空的真空状态的爱因斯坦方程。他们指出,这个五维真空的爱氏方程等价于某些四维时空(带一个数量场)上的引力和麦氏方程。利用这个办法,引力场和电磁力便由纯引力场统一起来了。爱因斯坦相当喜欢这个模型,但这个附加的数量场始终没有完好的解释,只得作罢。
        时空的超对称结构
        在弦理论中,时空是十维的。仿效Kaluza-Klein的做法,我们把时空加厚,添进内在的六个维数。为了与现实世界相容,这些附加的六维空间必须十分细小(新近出现的膜丵理论可以容许这个内蕴空间不用太小)。
        弦理论学者相信当能量极高时,玻色子与费米子具有某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便是所谓“超对称”。
        时空中要容许这种超对称,这个内在的六维空间必须满足某些严苛的条件。
        弦论中的(Kaluza-Klein)模型
        根据Candelas、Horowitz、Strominger和Witten的提议,这个空间可以由有复结构的真空方程来构造。在1984年,他们发现这类空间就是我在1976年构造的流形。今天,这类空间被称为卡拉比-丘空间。由于弦学家的需求,这廿年来对卡-丘空间的研究有长足的进展,人们从而获得了不少有关弦理论及数学的有趣结果。
        卡拉比-丘空间
        卡拉比-丘空间有不少的模型。从数学上来说,我们对它们的认知颇深。有朝一日,我们希望能透过这些空间,来算出某些物理的基本常数(如质量和电荷)。利用这些空间的连续演化,我们希望能构造出新的宇宙模型或黑洞。这类动力学所提供的古典和量子力学信息,是当前热门的研究课题。
        T-对偶
        卡拉比-丘空间乃是弦理论中真空状态的基石,但它不见得是时空微观结构的终极形式。卡拉比-丘空间中的T-对偶是一种重要的对称性,它显示时空的微观结构是极度复杂的。这种对偶指出,有关半径为R的圆周上的量子场论与在半径为1/R的圆周上的量子场论是相同的。这就是说极小的空间和极大的空间同构。
        


        IP属地:天津6楼2011-06-20 2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