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国在10万人次中挑选合适的球员,我们只能在几百人中挑选,怎么可能比过别人?
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不是踢得差,也不是赌球,甚至都不是假球。
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踢球的吃不饱饭。
你们都只看见国脚用LV的包了,没见中甲球员吃不饱饭,生活都成问题,深圳那家中甲俱乐部,到了最后买不起去客场踢球的机票。
谁一开始踢球就一定确定自己能踢进经济极好的国安鲁能申花那些强队?谁一开始踢球就能确定自己能踢进国家队?
所有人学踢球就要有一个认知,那就是踢好了进国家队进豪门,踢不好就在小球队甚至踢不上中超踢中甲。
谁能保证将来一定能踢好?
在德甲踢球的,踢不好去德乙了,赚不了大钱了,总能养家糊口吧?
中甲很多球队养不起家糊不了口。
踢球除非踢进国家队踢进大球队,否则就饿肚子,有几个踢进国家队踢进大球队的?总是少数吧?多数总是要在小球队的吧?这种情况下,你有个孩子,你敢让他踢足球?
费那么大力培养一个孩子,将来大几率是饿肚子,为什么不从小让他学习考不上北大靠山大,考不上山大靠专科,总不至于饿肚子。
于是没有人去踢球,没人踢球,哪来人才?
中国人种比日本人种有优势,中国球员既可以锻炼出技术,也可以锻炼出身体,比日本足球更有先天优势,甚至有希望复制德国足球横扫欧洲时技术流利力量最强,力量流里技术最强的经典。
但是,中国足球没有人去踢,因为吃不饱饭,宿茂臻带的那批国奥,只能从一百多人里选。
日本动辄符合年龄的球员十万为单位,中国百人为单位,凭什么能有起色?这样的大环境下,还要求多少人才,才是不合情理的。
足协这些年每天都盯着我们要进世界杯,我们要亚洲杯,要奥运会,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足球没有人数积累,不可能出现质量的飞跃,至于全民都愿意参与,中国踢球的孩子多了,踢球能吃饱饭了,选择球员这个职业不用饿肚子了,能赚钱了,才会有家长让孩子去足球,才有希望。
巴西的孩子都知道,踢足球能赚大钱,能变成罗纳尔多,能天天换美女天天有钱花,就是踢不成明显,在巴西联赛混个出场,也不用回贫民窟,所以他们都踢球。
中国踢球,吃不上饭,你踢吗?我踢吗?他踢吗?都不踢,哪来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