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吐蕃势力从西藏高原兴起,并逐步进据氐族地区。今四川松藩、文县、武都一带氐族地区长期为吐蕃据有,该地的氐族逐步与吐蕃人相融合。今四川平武、略阳一带未被吐蕃据有,该地的氐族则多与汉族融合。其余散处西北、关中、河北各州的氐族,在南北朝时已与汉人融为一体,或部分融入当地其他民族。因此,唐代以后氐族的活动即大为减少。有人以为氐族的一部分后裔在川甘交界处一直延续至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历代氐族政权汉化很深,故记载其本身经济、文化的资料不多。最早而详挡推三国时魏人鱼豢《魏略·西戎传》。此文记载当时氐族情况为: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能种田、织布,同时兼事畜牧业。畜养有猎、牛、马、驴、骡等。有众多支系,各有称号。统治阶级中的代表人物"王"、"侯"已经形成,并多受中央王朝的封拜。语言与羌、杂胡的语言相同,而同时又多知汉语。有姓,皆采用汉族的姓氏。婚姻家庭与羌族相同。衣服崇尚青、绛色。服饰方面,缘饰似羌族,而衽露又似汉族袍服。可见,民族的经济与文化既与羌族极相近,同时又受着汉族的强烈影响。
历代氐族政权汉化很深,故记载其本身经济、文化的资料不多。最早而详挡推三国时魏人鱼豢《魏略·西戎传》。此文记载当时氐族情况为: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能种田、织布,同时兼事畜牧业。畜养有猎、牛、马、驴、骡等。有众多支系,各有称号。统治阶级中的代表人物"王"、"侯"已经形成,并多受中央王朝的封拜。语言与羌、杂胡的语言相同,而同时又多知汉语。有姓,皆采用汉族的姓氏。婚姻家庭与羌族相同。衣服崇尚青、绛色。服饰方面,缘饰似羌族,而衽露又似汉族袍服。可见,民族的经济与文化既与羌族极相近,同时又受着汉族的强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