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哪壶不开提哪壶 于严冬之夜搜集整理
有些歌迷给邓丽君起了个“翻唱大王”的雅号,其实一点也不过分。在华语歌坛,邓丽君确实是首屈一指的“翻唱大王”。理由如下:
首先,邓丽君很多“首本名曲”并非原唱。邓丽君演唱过的中文歌曲中,大约三分之一以上不是自己原唱的。如《甜蜜蜜》原本是印尼歌曲,《船歌》是尤尼西亚民歌。《月亮代表我的心》不算大红特红,但就算不让人喜欢,也不会有人讨厌,有人说“这首歌原唱者不是邓丽君,为何要掠人之美?”,你也许会很惊讶。确实,这首歌原唱者为一刘姓歌星,就如同《何日君再来》一般,它的原唱者是已逝的周璇,是周璇的经典名曲,一首广为人知的作品,包括徐小凤等名歌星都翻唱过,邓丽君是翻唱之一。但是周璇版本的是四段,而在邓丽君版本则被删去其中两段。另外还有周璇名曲《四季歌》和《采槟榔》。《东山飘雨西山晴》是《苏州河边》的粤语版,《苏州河边》由银嗓子姚莉及其哥哥姚敏一起合唱,该曲曾被多人翻唱,台湾歌后奚秀兰、香港男歌星温兆伦、台湾歌星凤飞飞等都翻唱过《苏州河边》,而《苏州河边》被填词成为粤语版后,又被邓丽君、梅艳芳等歌星翻唱。小调《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原唱者是前辈歌星杨燕.《我只在乎你》是一首日本经典老歌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流传到中国,其中被中国歌手翻唱的不计其数。《漫步人生路》是日本歌手中岛美雪的《ひとり上手》,《襟裳岬》是翻唱日本歌手吉田拓郎的《襟裳岬 》。
有人说: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国语老歌是七八十年代以至整个华语流行乐坛的营养源泉,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因为这个时期诞生了国语流行歌曲鼻祖以周璇为代表的一批艺人,是他们给后来台湾的邓丽君,风飞飞,蔡幸娟以至新马艺人韩宝仪等后辈艺人以营养滋润,所以现在见到台湾的70-80年代的歌手都是从翻唱这些国语老歌出道的。邓丽君早期宇宙唱片的三百多首歌曲基本上不是原唱。因为当时邓丽君刚刚出道,当然以翻唱为主。如顾媚的《人生就是戏》,李香兰的《三年》、《夜来香》和《恨不相逢未嫁时》,庄雪芳的《高山青》,张露的《迎春花》,屈云云的《上花轿》,姚莉《相思泪》,王若诗的《踏雪寻梅》,龚秋霞的《蔷薇处处开》,蓓蕾的《我一见你就笑》,金溢的《蝴蝶翩翩燕子飞》,刘韵的《郊道》和《桃花开在春风里》,《采红菱》《望一望》等等。《在水一方》这首歌是琼瑶电影主题曲在70年代中风靡一时,1978年后为邓丽君所翻唱,要听原唱只能在电影中啦,很遗憾电影版本的主题曲已经很难找到。《窗外》是70年代琼瑶电影的主题曲,到了1973才被邓丽君翻唱。《再见,我的爱人》是首日语歌曲,其中文版在邓丽君之前已由欧阳菲菲演唱过,但是后者邓丽君版本修改了其编曲和歌词。再如《恰似你的温柔》,原唱者是蔡琴,如《爱的箴言》,在邓丽君之前,潘越云、罗大佑都已经演唱过。《泪的小雨》群星会时期即风行一时的绝佳好歌,之后更是无数歌手最爱不释手的歌曲。《难忘的初恋情人》是尤雅在60年代继《往事只能回味》后相当出色的招牌歌曲。还有张杏月的《望春风》,《悲欢人生》、《我心里有一个人》、《畅饮一杯》、《静心等》、《小跺姑卖西瓜》、《世界多美丽》、《满听星》等。
到了中后期,邓丽君主要以翻唱日语流行曲为主。邓丽君的中期有一半以上歌曲是翻唱日语流行歌,主要集中在《岛国之情歌》系列专辑中,比如《漫步人生路》(中岛美雪 《ひとり上手》)、《襟裳岬》(吉田拓郎的《襟裳岬 》)、《一片落叶》(石川さゆり的《津軽海峡·冬景色》)、《雪地上的回忆》(佳山明生/日野美歌的《氷雨》)、《泪的小雨》(内山田洋的《とクールファイブ 长崎は今日も雨だった》)、《谁来爱我》(森进一的《港町ブルース》)、《再来一杯》(梓みちよ的《二人でお酒を》),还有《香港之夜》、《小跺之恋》、《再见我的爱人》、《空港》、《山茶花》、《丝丝小雨》、《爱像一首歌》、《离别》、《爱像一首歌》等等。
这些歌曲对邓丽君成名做了重要贡献,是不能抹煞其功绩的。到了末期,由于创作的枯竭,邓丽君又转向30-60年代的国语老歌,曾经滋润她成长的国语老歌,当然在这年纪,面对新潮流,新流行劲歌热舞和青春偶像纷纷上台,风格多样、竞争激烈的歌坛,难免会有些许“格格不入”的感觉,也叹息力不从心,所以在30-50年代的老歌里可以找到更多的共鸣,于是便出了《莫忘今宵》、《何日君再来》、《夜来香》等老歌专辑。
所以邓丽君的成功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的,前人在邓丽君的歌唱事业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却往往被忽略,被遗忘了。邓丽君并不是神,她的成功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是前人给她做了铺垫,而她是在这个合适的时候来到舞台,于是她成功了,拥有了数不尽的鲜花和掌声,拥有数不尽的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