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情深》(2005年3月16日)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6日 09:22)
三尺书台道尽人世沧桑,轩眉展目论评英雄风流。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单田芳以一张巧舌利口收纳世态风云,人间离合,将历史的细腻与沉郁,人情的冷暖与欢欣,透过评书传递给广大观众,在风流云散、时世变迁的宏大背景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满身豪胆壮气,一袖光风霁月”的传统艺人的风神清朗。而在单田芳的儿子单瑞林眼中,历史的优雅与从容显得是那么的模糊而朦胧,一个真实而略带严厉的父亲才是那么的生动可感。
父亲的打骂也许是每个人孩童时代的“必修课”之一,而对于几十岁的成年人来说,被父亲打骂的滋味可谓百味杂陈。谈到这种感受,单瑞林曾经对父亲说,‘爸爸,我都几十岁的人了,你还这么打我,我身上不疼,我是心疼。’”
今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单田芳居住在北京的一个小区,一生与评书打交道的他晚年似乎更加忙碌,平日生活中的全部内容就是录评书。单田芳的儿子单瑞林也住在北京,但是却并没有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在单田芳看来,儿子在生活习惯上与自己存在差异,在性格上更是差别窘异,甚至有的时候,在观念上自己与儿子的冲突还很激烈。
父子情浓,在单田芳发展事业的道路上,儿子单瑞林无疑是最得力的帮手。1993年,单田芳决定赴京发展,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热爱的评书事业,他把儿子叫到了北京帮忙。
一个偶然的机会,河北有人主动找到单田芳,寻求合作。单田芳满口答应,但却遭到儿子的强烈反对,原因是儿子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商业化的合作,这与父亲的爱好和追求不对路。
儿子单瑞林不再是年幼时那个言听计从、没有主见的孩子了,他既然认定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到底,即使面对的是自己的父亲。
儿子的坚持与固执改变了父亲的决定,但事情并不是顺利的风平波息,父子间对待事情的不同看法点缀在生活中的每个片段,父亲说,儿子从小就养成了倔强的性格,他认为对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到底,这一点很像早些年就已经去世的老伴。
母亲执著的性格深深烙印在儿子单瑞林身上,使他形成了爽直、倔强的个性。而对于日日沉浸在胸中风云、指点江山的评书表演中的单田芳来说,性格爽直,为人豁达是他的人生座右铭,也正是缘于父子俩的窘异性格,导致生活中的他们在一些事情上持有不同看法。
每当父子俩为一些事情发生争执时,单田芳看着眼前已经成人的儿子,看着儿子理直气壮的和自己争辩,在无奈之余,总愿回想过去,儿子已经再也不是那个喜欢时常坐在自己膝盖上听自己讲评书的乖孩子了。
在单瑞林幼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缠着父亲讲书,可以说,评书记忆了父子曾经的美好时光。而父亲通过这种传统的耳濡目染的教育,也使儿子受益匪浅。
父亲与儿子是人世间最为微妙有趣的一对关系,在儿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父与子之间又往往会增加一些观念的冲突和行为的叛逆。同大多数家庭一样,今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单瑞林和老父亲单田芳同样也遭遇了这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单田芳在评书表演事业的道路上充满热情, 1995年单田芳想到了创办一所艺术学校,实现自己培养评书后继人才的目的。但在是否创办艺校的这件事情上,儿子单瑞林又与单田芳发生了激烈冲突,他又一次站到了父亲对立的一面。
在儿子单瑞林的头脑中,父亲办好艺校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儿子看到了创办艺校的条件还不成熟,在经过理智的思考后,儿子做出了坚决反对的决定,并在公开的场合,进行了明确的表态。
儿子向父亲的威严和自信发出了“挑衅”,父亲感觉难以理解,加之几件事上的冲突,使单田芳很生气,他抱怨儿子不能帮助自己,反而处处和自己做对,一怒之下,父亲打了儿子,把他赶回了老家。
表面上看来,单田芳认为自己作出的是一个果断而正确的决定,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隐隐生出一丝悔意,同样,离开父亲的单瑞林在如释重负的同时骨子里又牵挂着那远在他乡、已经是古稀之年孤身创业的父亲。
三个月后,单瑞林回到了父亲身边。父子彼此间的这种牵肠挂肚将矛盾冲突冰消雪融,执拗的儿子放心不下倔强的父亲,家长做派的父亲也离不了他那个有着或多或少叛逆色彩的儿子。
离聚分合,在单田芳父子之间,像这样的矛盾和冲突发生过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多少年来,岁月虽然能够抚平彼此记忆中的那些不快和分歧,但父亲和儿子的性格却始终无法改变。
由于有了儿子的打理,单田芳得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他的评书创作。单田芳一生倾情于评书表演事业,现在年届七十的他已经在评书表演这方舞台上挥洒了整整五十个春秋。最近,单瑞林除了忙碌日常事务,重要的一项日程就是为父亲的“七十大寿和五十年艺术生活回顾”奔忙,这是他为老父亲的半个世纪的评书生涯和七十年寿诞献上的一份特别的厚礼。
继承了母亲坚强、细腻的性格的单瑞林,心中一直印象深刻的记着父亲对母亲的绵绵深情,虽然父子间经历了这样那样的波折冲突,但单瑞林心中早已默默许诺,要让父亲保重好自己,要为父亲分担忧愁。因为在母亲去世以后,在时间将人们无情雕刻之后,儿子的臂膀变得有力而坚韧,这是儿子肩负起母亲和家庭对待父亲的照顾,也是父子间情深厚意的温馨相携。父子俩就这样平静的生活着,谈不上相依为命,却彼此感受着一种深深的牵挂,在茫茫人海、芸芸过眼的时光渐逝中,家庭的温暖与亲切越来越引触起父子俩更多地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