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淮海战役中的实际作用,实在难为了主流史派对历史的诠释(国共第二次战争进程叙述的苍白不可避免)。共和国建立以后,粟裕对朝鲜战争的研究、对国防体系的思考和力主发展空军的思想,直接冲击了军中阻滞将战争经验理论化的狭隘思想,也影响了陆军的实际利益,为批粟种下前因。最高统帅部不恰当地汲取高饶的教训,汲取朱可夫元帅助赫鲁晓夫推翻马林科夫集团的教训,就成为批粟的根本原因(占主流看法是狐疑彭德怀)。国防部与总参在国防建设的分歧中夹杂着个人好恶,使批粟成为可能并被推波助澜。因此,最没有个人主义的人被冠以极端个人主义之名惨遭残酷打击和不被平丯反就不足为奇了。刘伯承的军事学院、粟裕的总参谋部和肖克的训练总监部,代表了共和国国防建设应循的历史趋向,却不幸在1958年被一竿子打下水。自此,人民战争的理论精华被忽略,过时的经验被放大。在史书中肯定的1964年军事大比武,军委和大军区更多地热衷于连排班战术演练和单兵技术的训练,却忽略了作为统帅部和战略区主官的战略职责本份。此时,被中央禁止接触一线部队的粟裕,忍辱负重,有多次写给国防部的调研和专题报告,得到了林彪的关注、肯定和战区主官的欢迎。一晃2丯0年,已过七十古稀的粟裕,在1979年关于《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的演讲震动全军,又一次成为共军现代战略研究的标杆,其战略素养之高,非那些自封的“军事家”所能望尘。
转发的该篇博客的评论,感觉很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