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6日漏签0天
李曼吧 关注:34,636贴子:508,56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8回复贴,共1页
<<返回李曼吧
>0< 加载中...

06年6月大学生就业新闻 (更新中......)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热线新闻
  • 金玉錦繡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保持就业率稳定 教育部确定06年大学生就业目标
http://news.tom.com 2005年12月08日15时04分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央视国际消息:在今天召开的“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明确了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暨明年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加17万的基础上,保持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

  为使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在今年的水平,从明年起,教育部将启动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和“农村教师岗位国家支持计划”的试点。教育部再次重申,对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和学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明显偏低的要减少招生计划。 

  同时,从明年起,人事部、教育部等部门将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人事部等部门还将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
 



  • 热线新闻
  • 金玉錦繡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6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浅谈

内容提要:在中国,大学生属于人才范畴。大学扩招必然造成高层次人才由稀缺逐步转为饱和乃至于相对过剩(生产力发展水平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量不大,限制高层次人才就业);大学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与人才市场严重脱节,必然造成学非所用,毕业生就业难。大学不断扩招,待业大学生不断积累增多,必须及早研究对策。

 200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大学不是就业保险箱,不能保证每个毕业生如愿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蓄水池中必然暂存或沉淀一部分劳动者,其中不乏高层次人才。大学毕业生只能顺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空间,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岗位。

一、就业岗位缺口带来的就业压力确实相当严峻

2005年10月12日《中国教育报》第1版《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十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成就》: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初步实现了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的目标,2004年,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毕业生达到7000万左右。
2005年10月5日 新华网(记者邹声文)《我国人才配置步入历史性转折阶段》: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近日完成的《中国人才报告》指出,据统计,1996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10949万人,到2001年,仅为7409万人,平均每年减少5%以上;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999年以来减少了130万人,下降4%;党政人才减少59万人,下降7%;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由1998年的262.5万人,减少到2002年的212.3万人。上述数据的变化,意味着我国人才配置进入了历史性转折过程中。这种变化趋势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未来一段时期,这一变化趋势将可能继续扩大。
2004年9月6日新华网北京电(记者黄全权)《聚焦:六问就业形势 280万毕业生怎就业》: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吸引各方广泛关注:1994年至今的10年间,我国创造就业岗位超过8000万个;1998年至2003年,189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有关人士预计,今年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等目标任务有望全面甚至超额实现。根据有关方面公布的数据,今后两到三年内,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多达2400万人,而年度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为1000万人左右。1400万人巨大就业岗位缺口带来的就业压力确实相当严峻。
2005年8月2日新华网(记者王宇)《我国服务业步入黄金期 每年新增就业697万》:在此间召开的商务部服务业工作会议上,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说,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4890万人,增至2004年的23011万人,净增18121万人,平均每年新增697万人。 据介绍,在商务服务行业吸纳就业人数中,2004年我国餐饮业吸纳就业2000多万人,家庭服务业吸纳就业1500万人,住宿业吸纳就业540万人,旧货业吸纳就业近500万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吸纳就业140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比预期目标多80万人。全年有510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0584万人,增加211万人。2004年年末仍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53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19万人,全国共有2201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2025-08-26 17:44: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热线新闻
  • 金玉錦繡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04年6月14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 张华)《关注大学生就业:待业的大学生在想什么?》: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都不是一个“大学生过剩”的国家。然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无可争议地摆在面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部分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就业的主观原因以外,客观上更多地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目前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还有计划经济的影子,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使得当前的很多大学生对书本之外的知识知之甚少,成为好看但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堆应聘技巧,但在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敬业精神、诚信意识等方面,却常常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另外,虽然各高校都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迄今为止,我们却还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每年春节以后到毕业前夕,怀揣自荐材料“南征北战”到处“赶场”,依然是大学生就业的一道独特风景。 因此,逐步转变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协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整合当前各地分散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资源,应该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当务之急。 
杨德广、刘岚《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出路何在?据估计,200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将达到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因此,今后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就业问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大学毕业生是全社会的财富,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大学生就业。中央强调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3月公布了《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国务院就今年高校毕业生工作做出了决策和部署,并形成了11条政策规定,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对高校毕业生热情关心、主动帮助和正确引导。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加强政府职能和政策导向外,更重要的应把握好就业市场,因为“大学生就业难”难就难在就业市场不完善,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应从三方面入手: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大学要适应就业市场、学生要走进就业市场。
2005年7月13日电新华社杭州 记者 张和平《温州引进百名研究生入民企》:温州市近日联合教育部直属7所高校,通过带项目实习的方式,把百名研究生引入民营企业。 目前已有103名高校人才与38家民营企业、5家事业单位“成交”,其中博士1人、硕士102人。


  • 热线新闻
  • 金玉錦繡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6年大学生就业出现四大趋势 
jx.zjol.com.cn  2006年01月26日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现货”向“期货”过渡

  在大学生招聘过程中,不少企业已逐步从注重“现货”向注重“期货”转变,在培养人才上先走了一步。不少企业已经和学校签订了人才智力合作协议,设立学生实训就业基地,建立了学生实训就业合作关系。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曾喜平老师向笔者出示了一份协议,绍兴将为他们学校免费设立实训就业基地,优秀学生可获得提前就业的机会。

  根据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发布的《长三角地区企业用工状况调查报告》,有超过74%的用人单位倾向使用具有一定经验的社会从业人员。而通过这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将改变企业“即缺即用、即招即用”的传统引才模式。院校根据“订单”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既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又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还为企业建立起一个充足的人才资源库。

  上海人才市场培训就业园主任王合群博士认为,大学生要想成为企业争抢的人才,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他建议学生遵循这样的原则——“一年级认识自我,二年级定行业,三年级定岗位,四年级走出去.


  • 热线新闻
  • 金玉錦繡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主题:06年大学生就业 谈谈你当初的就业成本 
[兵不血刃] 发表于2006-03-06 18:43 [彩信][引用][回复][编辑] 
 
  自:Club.ChinaRen.com
近期,“就业成本”这个词不断地被媒体提起,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即将走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面临着一个困惑:找到一份工作究竟要花多少钱? 
 自:Club.ChinaRen.com
最近,记者走近一些正在寻找和“尘埃落定”的应届毕业生,就“就业成本”这个问题作了相关调查。 
 自:Club.ChinaRen.com
形象包含:服装,发型设计等投入。 
 自:Club.ChinaRen.com
其他包含:人才市场门票、通讯、租房等。 
 自:Club.ChinaRen.com
其中有些交通等费用当事人已经无法想去具体到元,所以我们用与其最接近的数字。 
 自:Club.ChinaRen.com
成本清单只是部分受调查者的信息。可以看出,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毕业生们的花费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主要的花费项目不外乎简历、交通费,以及招聘会门票等,而形象包装(穿着、发型等)上的花费也在所难免。就像一些学生所说“穿得体面一点是形势所逼”。这样的一大笔开销,对于一个经济富裕的家庭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一些条件不是很宽裕的家庭来说,这笔开销是个不小的压力。 
 自:Club.ChinaRen.com
家在江苏泰州的姚同学,找工作的开销基本来自家庭。父母都是工人,所赚的钱差不多都投资在了他身上。为了一个工作,姚同学花下的钱实在难以算清,根据他粗略估计,不下三四千。虽说积累了经验,但用的是老爸老妈的钱,他说“真是心存愧疚”。工薪家庭如此艰难,那么贫困家庭的孩子该如何熬过这一关?那些上顿饱下顿饥的贫困生,从哪去弄这么一大笔钱?记者了解,一些家庭经济比较拮据的毕业生在参加面试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添置“行头”。 
 自:Club.ChinaRen.com
任人“宰割”受人欺 
 自:Club.ChinaRen.com
说到就业成本,南师美院的李同学首先谈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去淮安的一位同学。淮安的单位通知他的同学去面试,他的同学还以为会报销食宿,就坐了火车过去。谁知那家单位路费不报,吃住不管,伸手却要100块面试费!每年招聘的时候,都会出现类似这种收取面试费的单位。类似的单位,不是诚心想招聘新人,而是想通过花个几百块钱在招聘会上买摊位来“露脸”,从而扩大它的知名度。若有哪些愿上“姜太公”鱼钩的“小鱼”,他们便“来者不拒”,通过“面试费”把买摊位的钱赚回。所以,毕业生们在投简历的时候小心上当受骗。 
 自:Club.ChinaRen.com
从所列的清单中我们可以发现,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事实上,他们的收获和投入并不成正比。这主要表现在大量的成本投放出去却没收到预期的效果。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冤枉钱”花掉了不少,好工作却是杳无影踪,这就要求毕业生们合理安排手头资金。否则,毕业生在找工作的半途就有可能感到捉襟见肘。 
 自:Club.ChinaRen.com
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徐老师建议,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应合理安排自己的资金,他说:“适当的就业花费有必要,但作为求职者,最重要的是内在实力和综合素质,而这也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将大量的成本花在找工作的时候,倒不如在学习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高技能和综合素质。” 
 自:Club.ChinaRen.com
各种滋味都尝遍 
 自:Club.ChinaRen.com
在计算“就业成本”时,受调查者向我们反映了另一个需要大花费的项目——考证。手拿各种各样的证书,教师资格证、秘书证、口译证、单证员等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为增加自己就业筹码、多拓后路的“良方”。一个证书少则几百,多则上千,细细算来,这又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徐老师谈到考证时,说道:“适当地考一些证书是可以的,但不要盲目跟风,要结合自身情况,有目的地考,以提高自身优势。” 
 自:Club.ChinaRen.com
上面提到的都是我们可见的显性成本,但在就业成本中还有一些我们肉眼无法看见的隐性成本——托人情、疏通关系,这些隐性成本更是另人咋舌。在调查中,一些毕业生还告诉我们,如果时间和精力也可以折现的话,那么这个“就业成本”真是大之又大,无法计算。 
 自:Club.ChinaRen.com
几百甚至几千,这个数据说大也不是太大,但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寻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就业形势严峻下的大额就业成本让我们感叹:大学生找一个工作究竟需要多少钱?


  • 近在西直门
  • 琪花玉樹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上学花钱 找工作还花钱,晕!


  • 211.156.181.*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求助:谁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们是河北省高校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我们都是达到国家规定分数线录取的国家统招生,河北省要求我们在河北高校服务两年再重新找工作,我们从2005年12月毕业时就开始在河北找工作,但是,只有百分之四十的同学找到工作,出于无奈,只好到外省找工作,但是,河北省至今不给签派遣证和报到证,我们无法正常就业。我们愿意在河北工作,但是,我们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跟外地的高校签了协议,河北又不放,除了我们在省内和省外签了协议的同学,还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找不到工作,我们多数同学是大龄,丢掉以前的工作再读研的,要抚养孩子,负担家庭,为了读书负债累累,找工作也历尽艰辛,如果再不按正常程序到单位报到,我们将面临终生失业的危险,谁来帮助我们。谢谢!!1


  • 红衣舞
  • 曼載而歸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1楼的朋友对于你提出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我感到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河北省高校对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的政策问题-----要求你们要在河北高校服务两年,才可重新找工作,否者就不给签派遣证和报到证。我想这一政策在你当初考研时你是知道的,只是你们没有想到河北省就业率只有40%,而你并不在其中,才有了今天的困惑。

有个前提你必须要清楚,就是政策你我是改变不了的,在这个背景下,才可以你考虑你的出路在哪里,怎样解决你目前的问题。我觉得你可有两个选择:

1、你可以在河北先找一份工作(暂时不要计较单位好坏,要放下架子),在那里工作一年半后,工作时间达到政策要求时,你再跳槽外省公司或河北的其它公司。这样做的好处是:你有了收入可以尽到你对家庭的义务,而且你的心态在这一时间会得到充分调整,为你准备跳槽提供了时间空间。

2、在河北自主创业,“创业”对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国家是鼓励的。也有一些扶持政策。如果你一旦成功,一切问题都不存在了。但从你写的贴子中,字里行间我觉得这个方法不太适合你现在的处境,最少可以说时机不成熟。

所以说,第1个选择应该是你最佳的选择,比较符合你目前的实际情况,操作起来容易实现目标。


2025-08-26 17:38: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58.59.197.*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其中一员,我也赶上了这个年代。就业难不能怪学校,也不能怪国家,那是一种发展形式,但是,社会和各方都应该理解大学生,我们并不想堕落,也不想做没有价值的人,只是社会已经变得和我们理想中的不一样,太虚伪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8回复贴,共1页
<<返回李曼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