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实验
1.【提取及转运样本】
医生首先要取样。从感染部位刮取组织,或者分泌物,等等。最好是从脓肿的外包膜获取细菌样本,因为内部引脓所获的样本菌多半都失活了,没什么培养价值了。采集好的样本会放入专门的细菌培养试管送到专门的实验室进行检验。
译注:此步至关重要,是成功的第一步,而且不同疾病要求不同,比如,衣原体是严格的胞内寄生菌,就是要在动物体细胞内生活,靠细胞提供营养,所以标本必需含有上皮细胞。而且器材的材料都有讲究,尼龙和苯二甲酸聚忆烯纤维的细胞刷效果最好,不含对细菌生长抑制的物质,有利于细菌种植成功。取样后迅速种植为佳,如要保存要置冷水管中,2小时内接种,一般要保存在该细菌最适应的温度下。如衣原体24小时内接种需保存在4 摄氏度的冰箱里,24小时以外接种,需保存在负70度环境下。这是一般实验室很难做到的,因而需要送到专门的实验室进行。
2.【选适宜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
实验员拿到样本后,首先沾取适量样本涂布到含营养基的培养皿中。一般采用琼脂作为培养基,是用海产石花菜类制成的。这样就可以培养含致病菌的菌落来判定兔兔感染部位的菌株系何类病菌。
细菌繁殖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菌落”。此时,一般进行如下操作:
a.细菌鉴定
这一操作需要多种技术手段配合来完成,包括观察菌落特征(颜色、质地、大小、形状、边缘、隆起、光泽、生长模式等等)、革兰氏染色、镜检、代谢足印分析,有时甚至还要用到DNA排序。
因样本来源不同(患处,致病因等等),从兔兔患处分离鉴定出的病菌多种多样,较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绿脓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b. 药敏试验
可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将含有定量不同抗菌药物的纸片(药敏纸片)分别贴在已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表面特定部位,经过1-2天的孵育,再观察各培养皿内病菌的生长是否受到抑制。实验结果分三级:敏感(S)、中敏(I)、抗药(R):
译注:药敏纸片:将抗菌药物吸收到特定的纸片中,然后置于已接种待测定菌的固体培养基上,抗菌药物通过向培养基内的扩散,抑制敏感细菌的生长,从而出现抑菌环(带)。由于药物扩散的距离越远,达到该距离的药物浓度越低,故可以根据抑菌环的大小,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敏感(S):如果在某药敏纸片周围可观察到清晰的环状“光晕”(医学上称为抑菌环(带)),证明该部位的病菌被杀灭或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说明导致兔兔感染的病菌对此抗生素敏感,该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译注:如果细菌药敏性强,则用常规量的抗生素就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介/中敏(I): 如果抑菌环(带)并不清晰,而是呈云絮状,说明药敏纸片周围还有“没杀净”的病菌。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一部分病菌对该抗生素敏感,但仍有部分表现出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如果采用该抗生素治疗,则无法全部清除杀灭致病菌。该菌落的病菌对该抗生素呈现“选择性”敏感。(译注:使用常规剂量的抗生素后病菌的反应性低于敏感株的标准,但如果使用量高于正常给药量,当然,必须是安全范围内,在临床治疗时才可能有效。)
抗药(R): 如果耐药纸片周围没有出现明显的抑菌环(带),说明病菌生长未受到任何抑制。细菌对该抗生素耐药,应用常规剂量治疗通常无效。
如下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