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就是一头猪钱吗!”
电影《手机》中,一位农民这样回答城里人对自己购买手机的置疑。其实,不仅仅是农民,中国许多低收入阶层的人也都买了手机。在北京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随便一个什么人顺手掏出手机来旁若无人地接打电话。
目前,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十分惊人,已经达2.96亿用户,并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量。西门子全球总裁冯必乐也承认,与欧洲相比,中国人对手机消费更热情。消费者有了钱,手机又在降价,为了方便买个手机确实无可厚非。但是中国手机的普及率要远远超过许多发达国家,作为一个刚刚达到人年均收入1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这正常吗?中国人的手机消费是不是超前甚至有些畸形了?
学生成了消费生力军
“你想换个手机吗?”“想!想换一部彩屏的、能拍照的,而且不能是翻盖的,像诺基亚6230就不错。”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对手机的功能、样式甚至型号如此清楚,这令从事3年IT报道工作的记者有些吃惊。北京某小学六年级的一个学生告诉记者,她的手机是妈妈替换下来给她的,他们班上有四五个同学有手机。平时她主要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和玩游戏。
北京一所普通中学高一某班的班主任黄老师介绍,该班上学期只有几个同学有手机,但是现在46个学生中40个有手机。现在,许多学生向家长讲条件,如果考试考好了不要别的奖品,就要一部新手机。黄老师认为,学生用手机主要是发短信,交流一些不方便面谈的信息,有的同学甚至用短信骂人。其实,手机对于学生学习没什么太大用处,班上没有手机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因为家教比较严格,所以不给买手机,其实这些家庭的生活条件并不差。
该班一位学生家长介绍,因为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必须穿校服,在服装上无法攀比的学生将手机变成了互相攀比的主要物品。这个孩子目前有一部诺基亚3310手机,但他希望家长给自己更换一个更好的。
北京一所中专学校的许多学生都来自在外省或远郊区县,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收入不高。即使是这样,该校许多学生还是有手机。当问到一位学旅游的学生班上有多少人有手机时,她毫不犹豫的回答:班里35人,18个有手机。显然,高中学生手机的拥有比率远远大于中国手机用户的总体普及率。
在大学,手机的普及率更高,几乎达到了100%。北京广播学院一位大三的学生说,他们班上每个人都有手机,而她接触的其他大学生,包括外校的也都配备。
据了解,不只在北京,在中西部一些相对不发达的城市,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有的学生家长都是下岗职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孩子为了攀比却也要买手机。由于手机在学生中流行,还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学生手机被别人劫走,没有手机的同学去偷别人的手机等等。
更换频率远高于发达国家
有数据显示,中国人手机的更换频率也高得惊人,欧美用户平均每40个月才更换一部手机,而中国更换手机的频率为4个多月。尽管这一数字不很精确,但中国人更换手机的频率确实很高,特别是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基本上几个月换一部。
“先生,手机卖吗?”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城市的就手机市场都常见。在北京,看看公主坟、西单、西直门等手机大卖场外,仨一群俩一伙收购二手手机的商贩,你也许就能对中国人更换手机的频率有个感性的认识了。一位收购二手手机的男子告诉说,卖手机的大多是年轻人,有的手机还很新,他就收购过一部可拍照手机。收来的手机专门有人负责销售,销售对象是城市低收入者,或者直接销往外地。这位男子介绍,现在二手手机的生意不像以前好做了,因为收购二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谁能想到,中国人高频率更换手机还创造了如此的“就业”机会。
“不就是一头猪钱吗!”
电影《手机》中,一位农民这样回答城里人对自己购买手机的置疑。其实,不仅仅是农民,中国许多低收入阶层的人也都买了手机。在北京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随便一个什么人顺手掏出手机来旁若无人地接打电话。
目前,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十分惊人,已经达2.96亿用户,并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量。西门子全球总裁冯必乐也承认,与欧洲相比,中国人对手机消费更热情。消费者有了钱,手机又在降价,为了方便买个手机确实无可厚非。但是中国手机的普及率要远远超过许多发达国家,作为一个刚刚达到人年均收入1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这正常吗?中国人的手机消费是不是超前甚至有些畸形了?
学生成了消费生力军
“你想换个手机吗?”“想!想换一部彩屏的、能拍照的,而且不能是翻盖的,像诺基亚6230就不错。”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对手机的功能、样式甚至型号如此清楚,这令从事3年IT报道工作的记者有些吃惊。北京某小学六年级的一个学生告诉记者,她的手机是妈妈替换下来给她的,他们班上有四五个同学有手机。平时她主要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和玩游戏。
北京一所普通中学高一某班的班主任黄老师介绍,该班上学期只有几个同学有手机,但是现在46个学生中40个有手机。现在,许多学生向家长讲条件,如果考试考好了不要别的奖品,就要一部新手机。黄老师认为,学生用手机主要是发短信,交流一些不方便面谈的信息,有的同学甚至用短信骂人。其实,手机对于学生学习没什么太大用处,班上没有手机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因为家教比较严格,所以不给买手机,其实这些家庭的生活条件并不差。
该班一位学生家长介绍,因为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必须穿校服,在服装上无法攀比的学生将手机变成了互相攀比的主要物品。这个孩子目前有一部诺基亚3310手机,但他希望家长给自己更换一个更好的。
北京一所中专学校的许多学生都来自在外省或远郊区县,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收入不高。即使是这样,该校许多学生还是有手机。当问到一位学旅游的学生班上有多少人有手机时,她毫不犹豫的回答:班里35人,18个有手机。显然,高中学生手机的拥有比率远远大于中国手机用户的总体普及率。
在大学,手机的普及率更高,几乎达到了100%。北京广播学院一位大三的学生说,他们班上每个人都有手机,而她接触的其他大学生,包括外校的也都配备。
据了解,不只在北京,在中西部一些相对不发达的城市,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有的学生家长都是下岗职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孩子为了攀比却也要买手机。由于手机在学生中流行,还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学生手机被别人劫走,没有手机的同学去偷别人的手机等等。
更换频率远高于发达国家
有数据显示,中国人手机的更换频率也高得惊人,欧美用户平均每40个月才更换一部手机,而中国更换手机的频率为4个多月。尽管这一数字不很精确,但中国人更换手机的频率确实很高,特别是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基本上几个月换一部。
“先生,手机卖吗?”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城市的就手机市场都常见。在北京,看看公主坟、西单、西直门等手机大卖场外,仨一群俩一伙收购二手手机的商贩,你也许就能对中国人更换手机的频率有个感性的认识了。一位收购二手手机的男子告诉说,卖手机的大多是年轻人,有的手机还很新,他就收购过一部可拍照手机。收来的手机专门有人负责销售,销售对象是城市低收入者,或者直接销往外地。这位男子介绍,现在二手手机的生意不像以前好做了,因为收购二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谁能想到,中国人高频率更换手机还创造了如此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