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火舞》硬伤
观完《火舞》之后,很多朋友抱怨出了一种难以掩饰的失望情绪。这正如我先前在媒体大肆宣传时议论的那样: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打05年开工、银川探班开始媒体报道一直生生不息,而且随着剧集临近,炒作不断升温,这种过度过量的宣传确实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一些原先不打算看此剧的人(比如本人)也被拉入到这个行列之中,但同时也应看到,过高关注给剧集播映带来的强大压力,收视高开低走便是最好证明,而在此前前后后,一些小成本制作的剧集在先前没有多少宣传的情况下反而能够取得意外的收获(如《铁血保镖》、《女人唔易做》、《飞短留长父子兵》等),窃以为,人们提出异议并不是认为《火舞》不好看,而是认为他们原本心目中的《火舞》精彩程度远不止于此,用句通俗的话说,和剧迷们心目中想象的不太一样。
是否火舞真是失败呢?我不这样认为。港人观剧自有他们的一套,内地观众欣赏口味也无必要同其如出一辙。细扫这两年的剧集,我觉得《火舞》至少应该算作为中上等的。戚其义是TVB监制中不甘于墨守陈规而勤于创新的一位(尽管他的一些实验不竟如人意),于此剧而言,他的本意是想拍成蔚为壮观的一部大气之作,但是由于脱离了寻常人的生活实际,角色过于悲情、压抑,再加上港人对黄土高原题材漠不关心,于是造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曲高和寡的味道。是否《火舞》收视不佳就意味着这种题材实验的失败呢?那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就我本人而言,情愿看这样场面并不动人但探讨人性理念、较有深度的大戏也不啻理对于那些家长家短、人皆振臂高呼却无病呻吟的师奶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