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笑吧 关注:3,846贴子:7,958
  • 3回复贴,共1

风在身旁、岸在前方——成长笔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风在身旁、岸在前方——成长笔记
          前     言
    那天洗澡,忽然想要写一部类似于“自传”的成长笔记,能记录我自对这个世界有印象以来直到现在凡是能够想起来的、稍微有点深刻的点滴,倒也不是为了回忆,因为回忆可能更多是属于老者的,而是想给自己的子女留点什么,让他(她)们看看我过去的一些经历、历史,我想或多或少会对他(她)们产生点影响,而且应该是好的影响。这个想法有点无厘头——至少我现在还是这么认为,但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说不定真的有朝一日,我的这一个大行动会有不俗的收获呢!
    成长笔记中自然是什么都可以记的,例如:童年、家庭、学业、朋友、工作、生活等等,当然还包括爱情,现在仿佛难以一言而尽,只能边写边看了。
    取这个题目也纯属偶然,那天在练习口才,不知怎么的忽然脑袋中就钻出这样一句话来“风在身旁、岸在前方”,觉得挺有意思,所以就先拿来用了,也算是对现实的一种描写、对未来的一种期望。
    仿佛说了很多了,东扯西扯的,自己思路都有点混乱,但最后有些话还是要先说上一说的,我这人一向文笔不怎么样,如以前曾蒙误评,认为本人文采不错的,也实属凑巧了。为什么要说这一点,因为我在想,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如有朝一日这部(因为它肯定会是长篇的)成长笔记让我不想请之看的人看见了,恐怕会笑话我——这种文采也学人写哪门子“自传”,简直不怕被天下人当可笑之人而笑之。所以我还是先说:“对,我的文采一向不怎么样,但勉强也看的过去(是指不可能“惨”不堪睹)。呵呵,我一向自誉自己的作品是平民文学,一点都不华丽,但一定很朴实、很无华、很让人觉得的确是一个凡人在讲话。我的文采自然难登大雅之堂,例如报刊头版头条什么的,但在哪个不偏不倚的角落弄个专栏什么的估计也未必不可能。所以凡是看的人请心里有底了,我这就要开始了……



1楼2006-06-23 19:30回复
    爸 爸(2005-3-17)
    停笔了好几天,今天忽然又想写了,先从小时候想起吧,一是因为按时间顺序来应该先写小时候的,二是因为“爸爸要来看我了”。
    亲爸爸(姓X,我已经改姓,但许多年过去之后,我还是打心眼里很喜欢X氏)要来看我了,屈指一算,我们大约有十多年未见面了吧,具体实在记不清楚了,可能我真的不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对他实在没有深的印象了,如果不是上两年看了姐姐结婚时拍的DVD,恐怕他的样子我真的一点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一点——我很像他,我们的脸型都很长,仿佛是那种典型的马脸,不好看。除此之外,我也记不清还有什么地方像他了,但有这个特征好像足够让我“自豪”,人都说女儿像爸爸有福气,我最近时常会傻傻的想,我以后一定是挺有福气的人。
    今天动笔写爸爸,是因为刚才说了他要来看我了,从大老远的地方来,虽然现在有飞机,是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但从七岁左右的印象来回忆,那地方实在还是很遥远的。当然他不是特意来看我的,据说附近有一家单位想请他去看看“是否在那里还能发挥点余热”,再另外就是他有很多亲戚还是在附近的,他肯定要顺便来看看他们,而我,自然是顺便中的必然了。昨天或者是前天,鱼小问我:“你爸爸要来了,你有点‘激动’吗”?说实话,我现在又扪心自问了一下,倒还真的一点都没有,自从那天姐姐给我打完电话说爸爸要来看我后,我心中好像根本没有荡漾,后来几天一直睡的很香,几乎将这件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是偶尔还是会想起,可能仅仅是因为彼此之间的血缘联系吧。这样说似乎有点无情,但这是事实,分开太久了的缘故吧,该淡的早就淡了,只是那一丝血脉,让我无法也不可能彻底决绝。
    很多人都说爸爸小时候对我挺好,至少比对我姐姐好多了,我可以在他每次回家抱起我的时候打他耳光,印象中他的确还很开心,我也搞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直到现在回想起来他和妈妈结束的那段时间,有一天他在走廊上对姐姐和我说:“如果你们愿意留下来跟爸爸,爸爸一定给你们买个大蛋糕”,(当然在我还只有六岁的时候蛋糕很诱人的)我才觉得他其实很爱我们的,爱我们两个,但他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未免太怪异了,记忆中有他在的日子仿佛永远阴影多于开心,他的做法以及对妈妈的“不好”使我对他没啥印象!


    2楼2006-06-24 11:51
    回复
      2025-08-09 19:14: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爸 爸(2005-3-24)
      今天再写爸爸吧,不知三篇够不够了?那天他来了,给了我几千元钱又走了,其实我是真的不想要的,总觉得他或多或少是为了买安慰,但最终我还是收下了,也正是因为我没有充足的理由不让他得到这点欣慰。
      同时我发现鱼小在这些问题上比我敏锐的多,或者说他的情商在某种程度上是挺高的。那天陪着爸爸上房间他就说:“我不进叔叔的房间去了,他肯定有东西要给你”,果然不出他所料。我拿了钱后鱼小又说,这是作为你老爸完全应该给你的,你根本不必多想什么,二十多年了,这点钱“真的应该”。于是我拿下了,但始终无法很释怀,为什么这种事情不发生的早一点,再早一点、早一点……
      早到我只有5、6岁甚至更小的时候,爸爸的工作挺好,是挺让人羡慕和钦佩的那种,妈妈也有工作。童年的我好像有点可怜——印象中每天妈妈从挂在上面的菜蓝中或从床底拉出来的两袋菜肯定是茄子和带豆,多不敢说,至少一年中50%多的日子都是如此,所以,我也十分奇怪我现在看见茄子、带豆居然不反胃?而难得有一天我们一家(妈妈、姐姐和我)在吃兔肉,当然这已经绝对是人间美味了,但忽然爸爸“从天而降”,一会以后又黑着脸和妈妈吵,最终可惜了那盘兔肉,因为它全部被爸爸甩到床上去了,看着兔肉不像兔肉,床单不像床单,妈妈哭着,姐姐仿佛是欲哭无泪,而我更多的感觉是“不理解”,根本不相信爸爸怎么会这样,甚至幼稚的想怎么连我的“面子”都不给?其实这类事情发生的挺频繁,记忆中的童年有这样深刻的烙印——妈妈时常会伤心、总是很郁闷、真的有点可怜;而爸爸总是在挑恤、总是很狂躁、真的缺感情。
      其他我童年时关于爸爸的点滴真的没什么明显记忆了,就是后来大约我十三、四岁的时候他来过我所住的城市一次,我们见了面,只记得他送给我一双红皮鞋,其他的都淡忘了,唯一还记得的一点也不是关于他,例如那个所谓的阿姨很“妖艳”,那个阿姨的女儿有点蛮横,象我这种其实挺老实的人居然都和她吵了一架,虽然我们才第一次见面。再后来就是上几天与他碰面了,鱼小说他“的确”很像父辈,有“父亲”的威严,而我觉得他更象是客人,所以我对他客气,热情,但没什么感情。我现在想想,也难怪他几次问我恨不恨他?请我不要怪他。其实,我真的没怪他,更没恨他,因为我实在不知道从何怪起,又从何恨起,用一个可笑的比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妇在巧也不能成炊;而无情,又怎会生恨呢!


      5楼2006-06-28 20:43
      回复
        很巧,看到报纸上的这篇文章时,正在听一首林子祥的老歌《真的汉子》,刹那间我泪流满面,一如今天凌晨看直播时的情景。我喜欢德国队,我觉得他们是“真的汉子”...... 
        转帖:你永不独行 
        也许这是德国人最自觉用英语表达情感的一刻。当全场意大利人用蓝白色的焰火庆祝最后时刻降临的胜利时,威斯特法伦球场响起了披头士的歌声——《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你永不独行)》。 
        看台上,德国球迷用力抹去泪水,扯开嗓子,用英语表达着对落败英雄的赞美。从皮耶罗攻入第二球开始,巴拉克一直怔怔地站在球场中央。也许他还不敢相信,第119分钟第一球,第121分钟第二球。只用了3分钟,意大利人就将他120分钟的努力打到九霄云外。助教勒夫快步上前,轻轻地将队长搂在怀里,久久没有放开。 
        作为37岁的老将,这几乎是卡恩最后一次参加世界杯。开战前沦为替补的他,没有捞到1分钟上场时间。然而与阿根廷的点球大战之前,老狮子抛开宿怨,与老冤家莱曼狠狠拥抱在一起。那一刻,这名老将的真诚征服了全世界。当队友们失望地呆站在原地时,卡恩走到场内,强忍悲痛安慰着年轻的伙伴。 
        克林斯曼没有发呆太久。格罗索打破僵局时,他还能强打精神,招呼球员组织反击。然而当皮耶罗攻入最后一球后,“金色轰炸机”只是抱着手,双脚没有挪动半步。 
        “Walk on,walk on ,with the hope in your heart!(向前,向前,带头心中的希望)。”歌声仍在延续,克林斯曼整了整衬衫,尽管它已经相当整齐。在摄像机的全程跟踪下,克林斯曼迈出了第一步。他走到每一名球员面前,轻轻地拍着抽搐的背,将球员逐个拉了起来。 
        终于,球员们都站了起来。抹干脸上的泪水,走到看台的每个角落。在那里,重新响起了“德意志”的呐喊。那声音依然浑厚,只是带着一丝颤动。克林斯曼没有走,只是紧咬着下唇站在球员通道门口,用不停歇的掌声迎接孩子们。博洛夫斯基双眼通红地走来,克林斯曼再也控制不住,将他抱在怀中。“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你永不独行!)”高潮处,全场德国观众放声高歌,彻底淹没了意大利人的欢笑。克林斯曼向看台挥挥手,搂着最后离场的凯尔钻进通道。看台上,歌声依然嘹亮,掌声永不停歇


        6楼2006-07-05 19: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