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吧 关注:510,136贴子:2,549,853

转帖【柴静吧】 吴冠中论现代艺术走向 多好的老头子 可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
——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白沙金世纪新青年》的《千年论坛》节目实录世界公认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影响 20 世纪中国美术的艺术家”、“中国的梵高”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        柴 静:各位好!欢迎收看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白沙金世纪新青年》之《千年论坛》,我是柴静。在清华大学为您主持本期节目,现在是2001年的秋天刚刚开始,一路从清华园走来的时候,看到了树林的颜色,看到了荷塘的颜色,才明白为什么叫水木清华,才明白为什么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一些人,努力试图用自己的笔触,去创造和描摹造物的奇迹,就像是十三世纪元朝,那个放牛时画下荷花的王冕;就像是1888年在阿尔画下田野和星空的梵高;就像是1977年画下这幅叫做《新苗》的吴冠中先生。今天我们在节目当中,特别请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吴冠中先生,为我们设坛讲学,论及中国现代艺术的走向。(掌声) 短 片: 嘉宾简介 经历过这样的生活?用绘画的语言和世界对话了 60 年,用画眼看遍世界的沧桑,他教过的学生也已经白发苍苍。谁这样酷爱画画?(外采同期声:杨延文)“他就是要艺术不要命的。”(外采同期声:赵仕英)“我没见到第二个画家,八十几岁的画家,走到哪都带着速写本。”(外采同期声:王铁泉)“我觉得吴冠中先生对美的追求像战士一样。”谁的个性这样鲜明?外采同期声:(外采同期声:杨延文)“实际上他进入了像苏东坡讲的‘老夫聊华少年狂’的这样一个最为成熟的阶段。”(外采同期声:赵仕英)“一种不能再实在的一个人,他里里外外可以照X光的,可以是透明的,他高兴就高兴,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这个人像一团火一样,讲起话来非常有激情。” 吴冠中,82岁高龄仍然张扬艺术创新的激情。林风眠是他的老师,丰子垲是他享受文艺的第一个妈妈,朱光潜是引导他走向文艺的第一个保姆,鲁迅是他最崇敬的人。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创作。他是打破大英博物馆只展古文物的惯例举办个展的第一位画家,并首创中国画拍卖天价,曾荣获法国文艺最高勋位和巴黎市金勋章。外采同期声:(外采同期声:赵仕英) “在某种意义上说,在转型时期,他是一种划时代的,一种里程碑式的人物。”(外采同期声:王铁泉)“美术史论的研究者,研究作品研究画面之后你都离不开吴冠中。”吴冠中,被世界公认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影响 20 世纪中国美术的艺术家”、“中国的梵高”。         柴 静:请大家跟我一起,用掌声请出吴冠中先生。(掌声)吴先生今天穿的是球鞋,您是我们千年论坛所有嘉宾当中,唯一一个穿球鞋的人,我想这就是艺术家洒脱不羁的个性使然。我觉得在您身上,留下的痕迹是真正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思考,那么也希望您在接下来的演讲中论及它的现状及走向,请!        吴冠中: 好,现在我就谈一下这个话题。 我已经相当长的时间,很少同年轻的朋友们在一起来谈艺术,今天看到那么多年轻的脸孔,使我感觉到心里也很激动。 大家看过鲁迅的散文诗《野草》,中间有一篇叫《过客》,过来的客人。这个过客永远在走,走向未知,走向未来,很辛苦,很艰难。有一天快到黄昏的时候了,他碰到一个老翁,就问这个老翁,前面是什么地方?老翁说是坟墓,他问,坟之后呢?老翁说,不知道。老翁旁边有个女孩,她说:“不,不,不是的。那边有许多野百合花、野蔷薇,我经常去玩的。”所以老年人和年轻人有不同的看法。艺术永远在走没有归宿,是没有归宿的过客,一直走向未来,没有归宿的艺术往哪里去?我不是一个学者,没有做那么研究,但是我是一个实践者,从我的实践经验里面谈我的感觉。 短 片:        我不想以传统笔墨的继承者自居,但我并没有抛弃传统笔墨的精神,我享受着中国传统艺术带给我的美的品位、情的素质。我希望创造新的水墨画节奏,我愿在无所顾忌、无所约束的心态下画具有中国艺术精神、而非中国艺术形式的作品。我自觉地开拓着这片天地,同时洋溢着生命的光彩和活力。 《小村》、《笋林》、《渡河》、《桑圆》、《根》、《桑园》、《流》、《春雷》、《汉柏》、《松魂》、《大江东去》、《春山雪霁》、《彩山》、《山村》、《戒台寺卧松》、《卧佛》 一、中国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结合        中国是几千年文化的大国,我们不得了的传统,传统与现代之间怎么交待。大家知道,居里夫人得了很多的荣誉,英国皇家学院给她一个很重要的勋章,她就把这个勋章给她的孩子作玩具,别人看到了,说这么重要的勋章,你给孩子做玩具。居里夫人说,我就是有意要教育我的孩子,荣誉你是只可以做玩具的,如果你永远守着玩具,你将一事无成。我觉得这句话很让我感动,当然我们的传统不是玩具,是宝贝,宝贝我们放在博物馆里,这个光荣是祖先的光荣,不是我们的光荣。我们是不是有出息,自身有没有出息,与光荣没有关系,要看自己能不能创造光荣。        我们是爱我们古代的东西的,但是我们说元明以后时代,我觉得是落后的,无可非议地落后的,落后了怎么样来改变?要反传统,传统的东西必须要反掉它一些,要创新一些,因此又提出一个字来法办。


1楼2011-05-15 22:59回复
    探索性是科学。         柴 静:吴先生从科学中也能发现美吗?        吴冠中:在科学中间,据那些科学家讲,他很多有灵感,对宇宙自然,他是一种感受,感受之后他要问为什么,他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到一直找到它来,但是分析到后来有些东西,分析不到。因此他的感觉领先于科学,他对艺术的感受引导他,科学往前走,所以有些科学家说,他掌握了许多规律和许多科学的材料,一旦悟到了,忽然一个灵感来了,它中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找到了一个定理,找到了一个自然规律,这个东西是靠灵感来的,很多是艺术成份的组合,我觉得这一点是艺术可以借鉴的。        柴 静:我记得吴先生为李政道先生主持的一个物理学术会议,创作过一幅宣传画,叫《流光》。我也记得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他说在看屈原的《天问》的时候,感受到的不仅是诗句的诗意之美,而且是一个古代人对于宇宙天体的好奇心。所以我想艺术跟科学,永远不是相加,而且相乘,因为它们的威力奇大无比。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仍然交给现场的观众,希望你们能够提出你们的问题。 观 众:吴老师你好!中国美术界素有北派和南派之说,北派重笔墨,南派重写实和素描,请问您的画风更倾向于哪一派呢? (掌声)        吴冠中:古代在分,恐怕还是董其川在分。历史上有这种情况,北派基本是工丁,工丁在北派,皇帝在北方,南方是民间的,这两个不同。北派功力比较好,比较完整,但比较匠气。当然也有好的,不能一概而论。南派比较地抒发心意些,更接近文学。很多是文人,我个人都与他们没关系,从素描、结构,这些我们都临过,南派也临过,北派也临过,更多的是西洋的写实的开始。我刚到巴黎,第一个见的是古典的学院派的画家,我想要摸摸他的底,到底他的底在什么地方,学了以后,我觉得没有太多可学,还是换一个现代的,我觉得还是现代的比古代的进步,因此跟现代的老师学的东西比较多。你们再学,两方面都要理解,不要圈在南派和北派之间,历史上这种划分,是过去的划分,将来还不知怎么划分,以后就无法划分。现在我不太主张用好多名称,这是什么派,什么主义,这些东西方我觉得都不必要,同艺术的本质没什么关系。比方我说“舞蹈”是什么,就是行为艺术。那天我在家里看电视,电视里放“苏州评弹”,我很喜欢,我赶快来看评弹,我一看,不是,是现代舞蹈和这个评弹结合起来,这是种创造吧,这至少也是一种行为艺术,所以这个东西具体的作品,具体分析,一个人一个样。前一段时间我到北戴河去,我去看山海关,“天下第一关”,我说怎么天下第一关呢,中国的关多,太多了,到处都有关,知名的关也不少,为什么有那么多关?封建割据、地理隔阂。因为这个关是保护自己的,不让你进来,那么关就起了阻碍交流的作用,有那么多关,所以形成风格,形成民族,当然民族不关是地域关系,它主要是地理分割,局不局限与外界隔阂,泸沽湖,母系社会,那不就是隔阂吗?将来交通打通了,东西的交通都打通了,关的交通打通了,这个关就没用了。
    2007-1-25 20:19 回复  
    佛来说
    1位粉丝
    7楼
    所以山海关这个天下第一关,是皇帝在那里走的,要到东北去,要到满洲去。这些关将来会成为历史的遗留,因此都要打通,所以打通之后,就引起民族的淡化,之间差异必定要缩小,这是历史规律,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但是现在这个阶段我们还强调,我们因为生在这个时候,但是在一千年、一百年之后,这个民族怎么样?今天到西藏去,穿着藏服的人已经不太多了,事实是这样的,将来越来越交流的话,就不太稀奇了,都同样了。它要吸收好的东西,因为你的好的我要,我的好的你要,这是必然的。而且有人讲是南人北像即最好,这就是兼容了南北的优点,既有南方的抒情,又有北方的坚实,所以南北的问题,我觉得不是问题。(掌声)         柴 静:对吴冠中先生这位艺术界泰斗,我们还有些东西是不了解的。就是,比如他的心灵里,什么是害怕?什么是伤心?什么是狂?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短片,帮助大家来分享吴冠中先生的心灵,一起来现场观看。 短 片: 吴冠中的喜怒哀乐        高兴——最高兴的时候,是我创造了一幅画,有创造性,打破了我的记录了,那个高兴是最高兴的时候。        生气——我这一生中生气的时候也不少,我最生气就是那个“炮打司令部”的官司,因为我觉得太荒唐了。        失落——我们是过了艺术年龄的更年期了,怀孕就比较少了,因为现在又要不重复,每次都有新东西出来,生过那么多孩子了,你要不重复,就难。        苦恼——人都老了,各方面都老了,但是感情不老,我很痛苦,那么有一些老人呢,他们一样地老了,心态很平和,他们反正不搞什么创作,老了也去散一散步,走一走,坐一坐,但是我觉得很苦恼,所以苦恼的是什么都老了,却感情不老,性格不老,就苦在这里。


    7楼2011-05-15 22:59
    回复
      2025-11-22 07:48: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伤心——比方被人误解,比方你是为了国家,为了创造受到各种攻击,当然你会感觉到伤心,但是都觉得没什么,这个历史会证明的,这个都没有什么持久的伤心。        害怕——不能创造了,人还活着,那怎么办,我就怕这个,我最怕就是这样,我觉得创造生命完了,人也就完了。         狂——我要成为美术上的鲁迅,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觉得遗憾,我居然学了美术。        柴 静:有很多观众参与到我们节目中来了,也欢迎您继续通过我们的热线电话0731—5502742、5360259和湖南卫视的网站www.hunantv.com以及清华大学的网站来参与我们的节目。接下来这个问题仍然交给现场观众。        观 众:吴爷爷您好!您一直被称为美术界的中西二元景观的美丽的虹桥,也有人说,您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时空隧道,那么我想以一个后辈的身份,请您具体结合您82个春秋以来沉淀下来的经历,对我们做一些指导。(掌声)        吴冠中:传统的东西让你们像拉纤,一只船接一只船越来越多,拉不动还要拉洋船,所以这样东西怎么选择,确实是个问题。有同学提到,鲁迅、钱钟书,还有王国维、陈英科,他讲这些学者是空前绝后,他就解释,怎么空前呢,就是他们那个时代对西方的东西的吸收,那是空前的。怎么绝后呢?对古典的东西的理解,他们是绝后的,所以空前绝后就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已经不能像王国维那样子,研究得那么深刻了,但是我们作为学艺术的,只要大概知道他的要害,因为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我自己也是这么苦过来的,就觉得又学中国的,又学西方的,两边学得很累,但这个累是个过程。选择是个问题,找一本书看,那么多书你看得了吗?看一本书就不得了,现在我是这样的,看一本书我就翻翻中间一页,一页就能知道它的品味,它的水平,看到这一页有意思我马上再看,这一页没意思我就不看了。所以现在读书,选择很不容易了,那么画还好一些,一目了然,看哪些东西好,不好的根本就不用看了,所以我们比学文学的还好一些。因为我们看画比较快,一目了然就可以了。有很多画家寄了很多画作给我,我一翻,我可以不翻第二遍,就可以知道。如果一个文学家,哪个作家寄给他一篇稿子,他要整个都看一遍,那就不得了,所以我们在学习中的方法,怎么样各方面取得了之后,尽量精选,人家学到过的,再来学,现在多,不要怕,因为到将来的时候它会通,你学通一种,其它东西触类旁通。现在你还没有通的时候,正在搜罗的时候,将来你学得好,它中间的规律一通,你就更容易清楚了,我自己的经验是这样。       柴 静:谢谢吴先生!(掌声)吴先生,有个小问题,当年您学画时多大?       吴冠中:十六、七岁吧。       柴 静:您孙子今年多大?       吴冠中:我孙子小的已经考了清华大学,十八还是二十,我都不记得,要问问他。       柴 静:他们当中有没有学画的?       吴冠中: 没有学画的。不但是孙子没有学画,儿子也没有学画。我们中国的画家,恐怕尤其在文化大革命阶段,大部分画家的儿子都学画,基本上书画传家,都是这个情况,像我这样的例子很少。我不让他们学。      孩子都喜欢画,不喜欢画的孩子很少,都喜欢艺术,拼命往文化宫送,当然现在更多了。因为画有价了,学画的人多得不得了,很多人都想学。我那时我觉得这条路,不容易走好,恐怕耽误他们。 我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教课的时候,是蒋南翔校长,又是高教部长。我听过他在人民大会堂一个报告,他说国家给我条件,我可以答应能培养50个尖端的科学家,但是我不敢答应培养一个艺术家,这句话我觉得他很有见解,因为艺术的成功,条件比较复杂,要有才华,要有基因,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得好的。
      


      8楼2011-05-15 22:59
      回复

        2007-1-25 20:19 回复  
        佛来说
        1位粉丝
        8楼
        有人说右脑是管艺术的,左脑是管科学的,两边都可以相通使用。实践中,有的人是基因比较好,适合学艺术,有的适合学科学,还是有它的区别,这个没有,你就休想搞好,还是天生的条件,没办法。        第二,你必须要很艰苦地学习,广泛的知识,你要到国外,国内国外的东西都要看到,这个条件不太容易,都有知识了,你还要努力,而且这种努力,单是画没有价钱,社会上没有艺术的职业,你现在搞设计是职业,搞广告是职业,搞陶瓷是职业,纯绘画没有职业。谁给你专门画画?因此讲生活都成问题,生活都成问题,他怎么创作,那么就是假设给你好条件,是不是就能成画家?不一定。 西方有一个国王,他家里有许多御用的文人,他讲,这些诗人像马,你不能不给他吃,吃多了,不吃,他跑不动,不能吃得太多,吃胖了,他也跑不动。        这个艺术家就那么可怜,你就完全穷得你不能画,不行,给你条件很好,豪华,你也画不好,他因为要感受到生活的苦难,因为他的感情不能脱离人民,人民的苦难。往往艺术在苦难里,成长得比较多,当然在欢乐里也有,但是更多的是文学艺术从人间的苦难中成长,他要把他的生活牺牲掉,基本上他自己的,为生活的幸福没有。为了艺术他一辈子搞,还不一定搞得成功。        为什么鲁迅说,儿子没有才能,找一些小事情做做,千万不要当空头文学家与艺术家。一个真正从艺术上下功夫的人。(掌声)这个人非常成功,所以我是尊重鲁迅,我深深感觉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工作者的痛苦,他是真正痛恨那些空头艺术家,所以我不愿意我的孩子,走这条路。 孩子现在都喜欢画,尤其我这个小孙子,现在在清华了,画得很好,很有才华,他的画还发表过。我还是坚持让他搞科学文化,把他的艺术压一压,结果他要搞建筑。他的理科非常好,美术也很好,现在他还是搞电机。        那你愿意搞什么都可以,你做护士,搞个什么都比搞美术对社会有实际的贡献。如果作为文学艺术,当然现在作为设计还有用,如果纯艺术的创作,纯画家、纯文学家,如果你没有创造性,你一辈子的劳作等于零,我是这么看。(掌声)        柴 静:吴先生,我今天上午过来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特别热爱画画的人,她说知道您今天的节目,她特别很早就赶来了,然后一定要现场听听您的建议,来,站起来给吴爷爷看看。        吴冠中:对,小姑娘,来,说话,对着话筒说话,跟吴爷爷说话。        陈裕涵:爷爷,您是全国最有名的画家,我也特别喜欢画画,我今天到这也画了一张画,我想给您看看,是您画得好,还是我画得好。(掌声)        柴 静:来,把你的画拿上来。        吴冠中:确实画得很不错!我画不出来,这张画我画不出来。至少是这样,这个是很有感觉,但是我劝你,可以画画,你还是要主要学文化课,你现在不要想当画家。(掌声)将来能不能成画家,那是以后的事,现在谈不上。现在你主要学好文化课,也可以画画,不要觉得我现在要当画家了,不然将来就成不了画家。         柴 静:陈裕涵现在可能还听不懂,我觉得她的表情和现在画画的感受,特别象您这幅画里面那种感受。        吴冠中:她很有感受是吧?很有强烈的感觉。但是我觉得家里不要专门让她去学画,而耽误了文化课,这就会毁了她。这里我顺便补充一点点,有人提到代沟,问我同你们有代沟没有?我同我的老辈有没有代沟,我说,我同任伯年,同张大千有代沟,没有共同语言,我也不喜欢。那么林风眠、吴大羽、徐过,我觉得我同他们没有代沟,虽然都没见面,可以交流,可以聊天,今天如果徐过在的话,我很想请他喝茶,和他聊天。当然林风眠、吴大羽是我老师,我认识,那么任伯年我不认识,我任伯年请客你去吧。我不去,我觉得话不投机,我觉得有代沟。张大千那个老先生,到这里来了,大家很多人愿意去,我也不去,我觉得我不想听他什么东西,这可能是我的偏见。但我跟你们年轻人讲,我一定很坦诚,否则你们今天白坐在草地上听我撒谎,那个没有必要。(掌声)因此代沟不是以时代来划的,代沟是以思想来划的,我觉得,老的里面也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年轻人里面也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        柴 静:吴先生,我想请问您,这些年有没有为您这种率真的个性吃过苦头?        吴冠中:那当然很多,批评我的很多,大家都看得见,批评我的。(掌声)尽管再批评,我觉得我讲的是真话。我觉得批评没关系,历史会证明的。你们这个栏目叫《新青年》,陈独秀那时候就提倡新青年,我觉得这个新还是重要,青年不一定新,遗老还有遗少,所以代沟是思想的划分,所以我同你们之间,同你们学习之后,能跟上你们,代沟就少了。


        9楼2011-05-15 22:59
        回复
          讲到代沟,对我的画,有同学有三种评价,一个说你的油画像国画,这是不是中西结合的道路?一个说你画的水墨画,用中国的工具画的是西洋画,还是西方的,我看不懂,这是一个。还有一个讲,你的画里面有留白,他讲中西绘画讲究留白、活眼,有画龙点睛之妙。古人有经营位置之称,可以在你的作品中明显得感受到,你在构图立意中,都有经营空白之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请问你在过程中是怎样处理这些关系的呢?那就有三种看法,一个认为我的像国画,一个讲我的是西画,一个又讲有空白。
          2007-1-25 20:19 回复  
          佛来说
          1位粉丝
          9楼
          那么我到底同哪个有代沟呢?代沟不是以时代来划的,是以思想来划的。(掌声)        柴 静:谢谢吴先生。接下来这个提问是来自我们的外拍内容,来自荣宝斋的经理王铁泉先生,他有问题要问您。请看。        王铁泉:大家对现代艺术的看法不太一样,尤其是现在进入了发展和创造的实现自我的年代,画家们排斥了自己和社会的一种关系,作品和社会的一种关系,他只是强调我自己想怎么表现,人们看懂看不懂,我就没有这种想法。        吴冠中:真正的艺术家,都是他自己的感受,他的感受是社会给他的感受。他从社会里来,他表现,他是真诚地表现,塞尚的画,开始人家不理解,包括那个博物馆,他说赛尚的画,我一辈子也不会要的。当时污浊得很厉害呀,很多好东西开始是不受理解,后来理解,这是客观存在必须这样,但是我们第一就是要真。所以我的那个老师,吴大羽他讲过一句话非常好,他讲新旧之际,新的与旧的中间没有怨讼,没有官司,唯有真与伪,真与假是大敌。不管你是中国也好,西方也好,所以我们学习,感情是真的,那么你的表达手法,可能你现在没有表达出来,确实辞不达意,那么这个摸索阶段,也不能就是失败阶段,有可能是这样。你后来成功,有可能你确实表达了,你这种感情比较微妙,比较深刻,一般人还不能接受,或者将来还是会接受的。        鲁迅讲过一个故事,说这个孩子生出来了,大家说,这个孩子将来不得了,有福气呀,有什么呀。如果有人说,这个孩子将来要死的,那怎么办?但是他讲的是真话,有时候记录的是真感情,社会不能接受你,确实是这样的,所以艺术家的很多东西,当时人家不能理解,这是存在的。        但是借这个原因,历史上有好多艺术你不懂,因此他胡搞,他为了假冒他装腔作势,他说你不懂,这个情况是存在的,这个情况存在,比那些真正作品不被理解的还要多。我们要识别这样的情况。        古代商人有钱的买你的画,欣赏你的,他有个口味,那“扬州八怪”时的盐商,他有他的口味,迎合他的口味就行,不迎合就不行,所以画家一面画一面迎合。因此这些艺术家打了折扣,但是也有极少数艺术家不买帐,你说梵高,什么画也卖不掉,但是他也想卖掉,卖不掉反而成全了他,他就更自己画了。如果他卖掉了,这一张卖掉了,他第二张恐怕就根据这个样子画了。很多西方画家都是画商看中了,要你了,我有销路了,你就不能变,你一变我就不能卖了。因此画家就卖给他了,连风格也卖给他了,不敢变了。        所以我可以同意画家,你不考虑这些,我为自己服务。你自己哪里来的,你是你的土地成长的,你的父母,还是一种文化营养你的,你的真诚还是离不开你的背景、你的时代。真正的阳春白雪,早晚变成下里巴人,如果你的东西人家永远不懂,阳春白雪永远不能变成下里巴人,这个就不是阳春白雪,是假的。        我说要“风筝不断线”,那这个意思很简单,我假设风筝为作品,要放到天上去,如果你没有艺术性,你就放不高,那么放得非常高的时候,还要人民能够看得见,这根线要不能断,这条线就是你的作品同人民的感情之间有联系有共鸣,这个不断线有时也困难,你放得很高,他看不见,他觉得好像是断线了,有的是真断线了。因为毕竟艺术是个专业,你要专业创新的,不是哪个群众都能创新,不可能的,他有他的审美水平,我希望“群众点头”,希望他能够点头。但是要“专家鼓掌”,我的重点是在专家,因为毕竟你的作品,还是要经得起国际上、历史的各方面的考验,“专家鼓掌,群众点头”。那时我的同事阿劳先生,就住在一起,就辩论,他很主张大家都很能理解,他说他相反,要“群众鼓掌,专家点头”,就可以了。反过来,意义就不一样了,他的重点在群众,我的重点还是专家,但是我想不丢掉群众,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掌声)         柴 静:谢谢吴先生!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来自热线,一位叫关建的朋友,希望您能够送给年轻人一句话,当成给我们的礼物。         吴冠中:这个怎么讲呢?对年轻人,我现在是老了,我也有过年轻,过去了,谁都有过年轻,过去了永远追不回来,所以对你们是羡慕。


          10楼2011-05-15 22:59
          回复
            但是你们也不要骄傲,你们也要过去,如果要送一句话,那我就讲两句,你们选一句。一句就是“青年意味着创造的春天”,所以得诺贝尔奖等等荣誉的,往往都是青年时候搞出来的。再一句,“人类的命运决定于青年”,这个好象说得重了点,实际上是实质问题。如果没有青年创造的这样一个阶段,那么人类的文化会差得远远的,那就是一种悲哀了,这句话好像很过份,我觉得不过份,“人类的命运决定于青年”。完了。(掌声)         柴 静:谢谢吴先生!我们《新青年》也有一件礼物要送给您。您跟我们一起看看屏幕。 短 片:礼物(吴先生的朋友法国雕塑家熊秉明)(注:越洋电话采访)        我觉得他是一个思想非常敏捷的人,非常热情的一个人,而且无论在工作上,思想上节奏都非常快,他在学艺术以前,他曾经学的电机,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只要一想到,他这个性好象是一个带电的人,充满了生命力。我除了问候他,问候他的夫人以外,我希望很快就能看到他,我在十月间就会到国内来。(掌声)        柴 静:他是您非常非常老、非常非常熟的一位老朋友,远隔重洋捎来的问候。(掌声)非常感谢吴冠中先生,今天来到《新青年千年论坛》的现场,我们在清华大学,录制完了这期节目,我觉得珍贵不仅仅是他谈论了中国现代的现状与走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90分钟的短暂演讲,让我们看到了吴冠中先生的心灵,他的眼睛可以看到全世界的苦难,但是他的画却只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绿叶和花朵。吴先生不愿意让自己的后代重走,他异于常人的艰辛的艺术家生涯,可是我知道,很多像他当年十六七岁的少年,为了血脉当中不可抗拒的召唤,即算是坐在这样绿草如茵的大地上,也可以手指当笔,在大地上开始绘画。所以让我们来祝福,所有眼中有美心中有画的人,感谢收看本期《新青年》,再见! 短 片:片尾        人,是天地间唯一追问生命意义的生物。所以,人类社会离不开艺术。艺术与美,应是同义词,她们诞生在艺术家的心里。美可以有一千种形态,但她的构成却只有三原色:真、善、爱。真正的艺术家,应是大写的人,是自然的赤子。真,是艺术家的天性;善,是艺术家应具备的人道精神;爱,是艺术家对真对善至死不渝的追求。艺术与美是人类毕生追求的一种终极关怀。
            


            11楼2011-05-15 22:59
            回复
              我自己顶


              12楼2011-05-16 11:11
              回复
                不下去


                13楼2011-05-16 11:31
                回复
                  2025-11-22 07:42: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直顶到他老人家一周年祭日


                  14楼2011-05-16 21:33
                  回复
                    回顶上去


                    15楼2011-05-18 16:25
                    回复


                      16楼2011-05-28 09:55
                      回复
                        一直顶到他老人家一周年祭日


                        17楼2011-05-29 09:26
                        回复
                          一直顶到他老人家一周年祭日


                          18楼2011-05-29 20:51
                          回复
                            一直顶到他老人家一周年祭日


                            19楼2011-05-30 21:47
                            回复
                              2025-11-22 07:36: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直顶到他老人家一周年祭日


                              20楼2011-05-31 2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