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11年5月13日下午,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等人来到北京市公安局,为迅速破获博物院展品被盗案表示感谢,并赠送锦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此处,“撼”字用错!
本来,作为中国人,用错一个汉字,是很常见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用错了一个常见字的是故宫博物院——一个很不该用错常见字的、有相当“级别”的文化单位。故宫博物院用错的这个字,对其他真实地具有初中毕业文化的人来说,一般都不会用错。再退一步说,尽管这个错误十分低级,也还是可以原谅的,然而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却无耻地信口雌黄,欺天欺地,竟说是为显“厚重”起见,才用了“撼”字:“‘撼’字没错,显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这两处的“撼”字意为“摇动”,不知用在此处来“摇动”“祖国”的“强盛”是何居心?!)故宫博物院不仅不承认错误,反而胡扯遮羞布,这则不能原谅!上述解释,岂非赵高先生鹿马“学说”之2011新版乎?请问,在中国汉语言史上,除了故宫博物院那些耗费纳税人血汗的不学无术者外,谁还这样“厚重”地使用过这个汉字?
实际上,真正让人痛心的也倒还不是这个事件本身。将视角投向当代社会,内心更为痛楚:试问与学问有联系的地方,哪里能不充斥不学无术?!故宫博物院的不学无术不只是个例,而是当前的一种现象,是社会浮躁、无知而又充装斯文的冰山一角。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而又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少而又少,几将绝迹(除小学课本和红头文件外,还有哪些文字资料没有错别字?),而在大学校园、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则充斥着大批不学无术之徒,其中尤其是披着学者外衣的行政人员,这些人随其行政地位窜升,学术水平顺理成章地被社会浮起,继之以后,他们自己也渐渐认为其学问真的好大好大。而我,匹夫一介,何能“撼”当前社会之流俗?!念及此,故宫博物院既要“厚重”地去“撼”什么,就让人家去“撼”吧。若此,人家显得“厚重”,我也显得“厚道”。
----2011年5月14日晚读这则新闻有感
本来,作为中国人,用错一个汉字,是很常见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用错了一个常见字的是故宫博物院——一个很不该用错常见字的、有相当“级别”的文化单位。故宫博物院用错的这个字,对其他真实地具有初中毕业文化的人来说,一般都不会用错。再退一步说,尽管这个错误十分低级,也还是可以原谅的,然而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却无耻地信口雌黄,欺天欺地,竟说是为显“厚重”起见,才用了“撼”字:“‘撼’字没错,显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这两处的“撼”字意为“摇动”,不知用在此处来“摇动”“祖国”的“强盛”是何居心?!)故宫博物院不仅不承认错误,反而胡扯遮羞布,这则不能原谅!上述解释,岂非赵高先生鹿马“学说”之2011新版乎?请问,在中国汉语言史上,除了故宫博物院那些耗费纳税人血汗的不学无术者外,谁还这样“厚重”地使用过这个汉字?
实际上,真正让人痛心的也倒还不是这个事件本身。将视角投向当代社会,内心更为痛楚:试问与学问有联系的地方,哪里能不充斥不学无术?!故宫博物院的不学无术不只是个例,而是当前的一种现象,是社会浮躁、无知而又充装斯文的冰山一角。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而又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少而又少,几将绝迹(除小学课本和红头文件外,还有哪些文字资料没有错别字?),而在大学校园、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则充斥着大批不学无术之徒,其中尤其是披着学者外衣的行政人员,这些人随其行政地位窜升,学术水平顺理成章地被社会浮起,继之以后,他们自己也渐渐认为其学问真的好大好大。而我,匹夫一介,何能“撼”当前社会之流俗?!念及此,故宫博物院既要“厚重”地去“撼”什么,就让人家去“撼”吧。若此,人家显得“厚重”,我也显得“厚道”。
----2011年5月14日晚读这则新闻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