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去年已经约为4400美元,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一个名为“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概念骤然摆在中国面前。发明这一概念的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说, “达到中等收入后,能继续保持高增长率的国家很少”。中国步人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比日韩等邻国和墨西哥等拉美国家晚了三四十年,在这三四十年里,拉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日本用了12年完成对陷阱的跨越:而韩国在逃离“陷阱”后,又对自己在2万美元的线上来回踏步感到不满。连续高速奔跑了30 年的中国,是否能承受降速后出现的种种不适?是否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生理魔咒”?有专家说,这对中国来说,有经验可循,但绝无“模本”可复制。
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更难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由于在经济快速起飞阶段积存了诸多矛盾,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处于停滞状态,标志之一是人均GDP长期徘徊在 3000美元到5000美元之间。而世界银行对“中等收入国家”的划分是,人均国民收入介于906美元与1.1115万美元之间的国家都属中等收入国家,目前能突破1.1115万美元上限的国家为数不多。
2007年,由印德米尔特•吉尔和霍未•卡拉斯主编的世界银行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首次提出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并认为拉美国家是长期无力摆脱该陷阱的“典型教材”。在报告中,这两位研究区域经济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将中国的经济崛起作为探讨东亚各经济体发展和面临挑战的大背景。两人对东亚经济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多次谈及顺利逃避“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高收入阶段的经济体基本都在东亚, “能够连续2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的国家很少,而达到中等收入后继续保持高增长率的国家更少”。报告提到,二战后有13个国家在25年以上的时间内一直保持高于7%的增长率, “如今在东亚有5个中等收入国家,分别为中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
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更难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由于在经济快速起飞阶段积存了诸多矛盾,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处于停滞状态,标志之一是人均GDP长期徘徊在 3000美元到5000美元之间。而世界银行对“中等收入国家”的划分是,人均国民收入介于906美元与1.1115万美元之间的国家都属中等收入国家,目前能突破1.1115万美元上限的国家为数不多。
2007年,由印德米尔特•吉尔和霍未•卡拉斯主编的世界银行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首次提出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并认为拉美国家是长期无力摆脱该陷阱的“典型教材”。在报告中,这两位研究区域经济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将中国的经济崛起作为探讨东亚各经济体发展和面临挑战的大背景。两人对东亚经济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多次谈及顺利逃避“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高收入阶段的经济体基本都在东亚, “能够连续2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的国家很少,而达到中等收入后继续保持高增长率的国家更少”。报告提到,二战后有13个国家在25年以上的时间内一直保持高于7%的增长率, “如今在东亚有5个中等收入国家,分别为中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