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吧 关注:34,904贴子:162,246
  • 3回复贴,共1

金殿御菜——洪山菜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州萝卜巴河藕,洪山菜薹孝感酒。” 洪山菜薹这一响当当的地方传统品牌,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栽培历史,与武昌鱼一起被誉为楚乡“两大名菜”,驰名中外。
洪山菜薹乃紫菜薹之珍惜品种,俗称“大股子”,因其原产于武汉洪山一带而得名。其茎肥叶嫩,色香味美,早在唐代就成为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御菜”。
前段时间,60.2亩“洪山御菜薹原产地”换土进行土壤改良,以休养生息、保护品牌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洪山菜薹这一湖北名菜,让武汉人于炎热夏日,关注起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溯源
武汉有盘好菜腊肉炒菜薹
武汉人会吃,春夏秋冬皆有佳品。但说起让饕客们最欠的冬日蔬菜,首屈一指,就是菜薹。
“武汉有盘好菜,腊肉炒菜薹。”48岁的东北人陈先生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来武汉吃到菜薹的味,“菜薹的爽口,腊肉的醇香,真叫好吃。”
每个武汉人记忆中,也飘着菜薹香,著名作家池莉就曾在《致无尽的岁月》一书中满怀深情地描写:“武昌洪山宝通寺附近的紫菜薹,在初春的时节,用切得薄亮如蜡纸的腊肉片,急火下锅,扒拉翻炒两下。那香啊!那就叫香!真正的人间美味是无可言表的……”
人间珍馐,洪山菜薹,从唐代至今,都被人歌颂着。翻开史卷,描写洪山菜薹的诗句也比比皆是:
“紫干经霜脆,黄花带雪娇;晚菘珍黑白,同是楚中翘。”(清•陈广敷《无题》)是写它的身姿艳丽。
“米酒汤元霄夜好,鳊鱼肥美菜薹香。”(清•徐鹄庭《汉口竹枝词》)是写它的质脆味醇。
《洪山文史资料》中记载,为了它的美味,慈禧太后每日选上好之苔以备膳;湖北都督黎元洪离开武汉到北京当大总统后,每届冬季必派专差到洪山调运莱薹;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为在家乡种植洪山菜薹,还上演了一出“刮地皮”的闹剧……
历史典故背后,不可不提的是洪山菜薹的原产地——洪山区洪山乡洪山村。过去有说法,洪山菜薹,以洪山宝通寺宝塔钟声所听到之处为正宗,“距城(武昌城)三十里则变色矣。”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当年东起花山镇,西到武泰闸,北至武汉大学,南到江夏区大桥乡的共上万亩洪山菜薹原产地逐渐被蚕食。2001年,洪山区菜薹种植面积一度不足30亩,年产量不到2.5万公斤。
好在2004年,武汉市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划出保护红线,将菜薹种植面积扩大,如今实用种植面积60.2亩,并挂上了“洪山御菜薹原产地”的牌匾,使之成为正宗洪山菜薹保护地。
寻访
洪山菜薹原产地,三代人的不同时光
近日,洪山菜薹产业协会会长叶晓佑的带领记者来到“洪山御菜薹原产地”寻访。数十亩土地上,铺着厚厚的一层刚换好的新鲜红土——那是负责单位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花16万元重金购买的。
66岁的洪山村村民高年来,祖祖辈辈以种洪山菜薹为生。说起洪山菜薹,他有说不完的菜薹情结。13岁开始跟父亲种洪山菜薹,53年过去了,他仍记得父亲说,能听得到洪山宝塔钟声地方的出产的才是正宗的洪山菜薹。“为么事?因为我们这里的品种好唦,‘大股子’喇叭头,下面粗上面细,茎干紫汪汪的,普通菜薹根本冇得比。”
那时的他,虽然不知道所谓的“塔影钟声映紫菘”,是因为当地的灰潮土和小气候在起作用,但几十年来,每天清晨下地,听着钟声,他心里踏实自在。
“8月下旬播种,9月分苗,11月抽苔,头苔要掐掉,越掐越抽苔,口感也越来越好。”几十年来,他沿袭祖辈种菜薹方法。冬天,菜薹大量上市时,雪中的菜苔鲜嫩水灵,口感甜润,紫红茎杆格外好看,但菜农遭罪了。“冷啊,冻得手生疼,可非摘不可。”挑着担子上街卖,上个世纪80年代,在别的紫菜薹卖5角钱一斤时,高年来家的洪山菜薹就喊出2块的高价了。“嫌贵?剥了皮现尝,脆崩了甜滋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俏销的洪山菜薹,滋养着菜农一家人。上个世纪90年代,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周边高楼越盖越多,挡住了远处的洪山宝塔的钟声。可菜薹还是好吃的。儿子长大后,高年来曾想让他跟自己学种菜薹,可儿子更愿意出去干自己的事业。“他有他的世界了。”高年来感叹。



1楼2011-05-08 12:58回复
    如今,“洪山御菜薹原产地”成立后,高年来成为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签约农户,虽然地从当初的三四亩,变成如今的半亩,种子却可由洪山菜薹产业协会统一免费提供,成熟后,公司再统一收购、分级、包装、销售。“每年光种洪山菜薹,我就能纯赚大几千块,再不用自己奔波叫卖了。”
    未来
    守望者,打造“金牌御菜”的未来
    说起如今的洪山菜薹,洪山菜薹产业协会会长叶晓佑用一句话形容:昔日金殿御膳菜,走入平常百姓家。
    “政府引导、协会组织、公司化运作,还有武汉市农业局蔬菜技术服务总站站长马幼菊、正高级农艺师朱林耀等专家长期指导洪山菜薹种植……”叶晓佑告诉记者,在协会牵头下,由武汉楚天菜薹有限公司、元生蔬菜配送公司、兰氏集团配送公司、正丰专业合作社四家公司在产季将洪山菜薹配送到各大订货商。昔日金殿御膳菜,真正走入平常百姓家。
    洪山菜薹有今天,这些“洪山菜薹的守望者们”,绝对功不可没。
    武汉正丰专业合作社经理张为民,自2007年开始,连续3年将洪山菜薹打入“中南海”。为了让洪山菜薹能提前上市,他还尝试了多种高山种植洪山菜薹的方法,其菜薹衍生的美容产品——紫菜薹中提取的原花青素已申请专利,如今正在公告期。
    而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乐文,则更加肩负责任感。2004年,洪山区对外招标,从事生物肥料领域的他“半路出家”一举拿下,注册了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他的洪山菜薹品牌之路。在“洪山御菜薹原产地”的育种栽培,在花山、左岭、九峰等土壤环境接近区域试种成功、高山种植成功……相应的,洪山菜薹便有了“鄂•洪山菜薹”、“紫崧•洪山菜薹”、“芸苔•洪山菜薹”三大品牌。
    2007年,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荣获武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2009年,“鄂•洪山菜薹”被评为省、市著名商标。
    当然,洪山菜薹的品牌之路,也离不开被“洪山菜薹人”称为“老**”的叶晓佑会长的功劳,正是这位洪山区农业局农产品检测中心主任,和这些企业家们,和当地政府一起努力,才让60.2亩黄金宝地有了如今的辉煌。
    如今,这块被称为“紫菘御菜园”的土地,每年都会培育出数百斤如同黄金一般珍贵的菜薹原种,支撑着一个数亿元的庞大产业链条。这也是为什么李乐文不惜半年内不种菜育种,进行土壤改良的原因。
    作为产业协会负责人,叶晓佑支持李乐文的想法,专业出身的他,清楚原产地对于品牌的意义:这里,是洪山菜薹唯一的良种试验基地;这里,是武汉市内8000多亩洪山菜薹种子的唯一来源;而且,它还会被打造成唯一的洪山菜薹观光产业园,有着品牌品尝效应和标本作用。那时,将会是个新的产业,人们可以过来参观洪山菜薹的历史,可以亲自观赏、品尝、采摘洪山菜薹。”守望者们憧憬着“金牌御菜”的未来。
    


    2楼2011-05-08 12:58
    回复
      2025-08-18 03:19: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好文!洪山菜第一个挺你!希望洪山菜薹做大做强!


      3楼2011-05-08 17:04
      回复
        十五字十五字有没有十五字有没有,嘿嘿


        IP属地:湖北5楼2012-09-09 2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