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城吧 关注:20贴子:3,562
  • 0回复贴,共1
那日,灯下读《史》,纷繁浩大的历史便如画卷,一一展现于前,暮雨潇潇中,恍如前朝的兵戈铁马滚滚而来。于是,在翩飞的思绪中,三个斑驳的身影走出尘封的古书,然而,又分明得远离了都市浮华,在时光流转的夹缝中,与我对话。历史,在一念之间转了方向,让人的本真与心绪悄然重合—— 

(一)燕丹之恨 
战国。燕地。 
  烽烟不断,战火连连,强秦的野心昭然若揭。 
  灾民处处,哀鸿遍野,大燕的国土危机四伏。                   
 “还是投降吧——我弱燕怎是强秦的对手?”朝堂上,燕国的臣子向燕王哀哀讨告,从者如流。 
  燕王一时怔然,犹疑不绝。 
                  
  “只要我燕丹在一天,就决不向暴秦低头!”太子丹傲骨铮铮,年轻却沧桑的脸上一片坚毅,语音掷地有声,如金石坠地,在雕梁画栋的朝堂久久回荡,亘古未绝。 
  他说出的也是燕王的心声吧?毕竟身为太子,有一半决定未来国运的权利呢。                
  众皆沉默,一如亘古的雕像,风化成今日的流沙,悲壮莫名。                   
                 
  恨! 
  恨欲狂!! 
                  
  多年的质子生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次言语无状,冲撞了暴虐的秦王政;生怕哪一回举止出格,得罪了秦国权贵;生怕哪一天,两国交兵,自己的头颅被装进金盘,送回国都;生怕哪一夜,辗转难眠,郁结的怨气直上云天,泪湿青衫…… 
  如今,终于有机会逃归,终于可以一展胸襟,一雪前耻。可是,踏上展翅的高台,听到的却是“投降”的乞音!                  
  如何不恨? 
  恨堆积,如山!                  
  这燕地的风劲霜寒,可又怎及这心冷如冰?冰冷地凝成寂寞,一如长空孤雁,只掌难鸣啊! 
  这满腹豪情与谁共享?这一襟壮志共谁承担? 
  生逢乱世,身处弱势,乾坤难转,回天乏力。 
  可壮士当为啊!愿仗这三尺微躯,与天一搏!                  
  惜 击剑长歌处,恨无知音赏啊…… 
                  
  (二)壮士发冲冠 
                  
  燕国。市井。 
  静静地编织草鞋,寂寂无名得默默生活。                  
  风在耳边,听到的是剑歌刀吟;雨在眼前,看到的却是血染青衫;酒在喉中,激起的是洋洋斗志;歌在胸臆,唱出的却是不平之气…… 
                  
  大隐隐于市。 
  只是,隐姓如何隐得了名?隐得了名如何隐得了心?即使隐得了心,又如何隐得了志? 
  志在心底,心系功名!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有谁知之!有谁知之!盖亦勿思! 
……”                  
   多少次梦中磨剑,醉里高歌,歌出了一腔心曲,满腹愁绪;歌出了一襟豪情,满怀壮志! 
   倘有知音肯顾,愿以热血相酬! 
   士本为知己而死!  
                 
   于是,在苦苦守候中,等到了太子丹的深恩眷顾;在积极备战中,取得了徐夫人血铸的宝匕;在殷殷期盼中,踏上了刺秦险途……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你白衣怀匕,击节而歌,郁郁暮色里分明有慨然赴死的勇气。 
  此一去,故国千里,永不得还——这本是早就预定的结局。 
  满座衣冠似雪,作揖为你送行。 
  为什么却不回头一顾?是不忍?不敢?不愿?还是不能? 
  “回首无益,莫如前行!”悲壮的气息在瑟瑟秋风中猎猎飞扬,直冲九霄。 
  此一去,决不还!                  
  “就用秦王政的血换我一世名;用我的鲜血还太子丹之义吧。” 
                   
  一叶扁舟载走了英雄无悔;一江易水流过了岁月浮生;一段历史铭记了壮士千古;一曲悲歌唱醒了远山沉睡…… 
  刺秦成功与否,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被我们铭刻在心底! 

                
  (三)一曲醒白衣 
                  
  秦国。王宫。 
  白衣旖倦,映出你绝世高华;双目虽盲,却能读出热情如火。 
                  
  缓缓流淌的琴音,是你生命的血液;高高举起的铅筑,是你以酬知己的行音。                 
  历史铭记了荆轲,却没有谁会记得:在刺秦的险途中,还有个本来只懂音乐的高渐离。                 
  曾记得,在萧萧风里,巍巍山间,你伴着曲音高洁淡淡说过:只要有了音乐,心就永远不会寂寞;你还说:没有谁愿意死亡,只要给他活着的希望……                   
  你活着已没了希望吗?因为知音已逝。 
  所以,你选择了死亡。就像当年俞伯牙摔琴谢子期一般,你掷筑刺秦,以全情义。                  
  你去时,想来该是微笑的,因为你的人从不曾寂寞;因为你的灵魂得到安慰,而心,永远安逸。                  
  那天,秦国的上空阴雨霏霏,我想:那是苍天为你送别,送别这一颗生逢乱世却高洁无比的心灵回归自然。 
  既来于斯,便归于斯吧。    
  清音梵唱中,有歌低吟: 
归去来兮,忠魂皓皓。 
归去来兮,忠魂息兮! 
  长风猎猎,袍裾飞扬,易水萧萧里,壮士的歌,吟唱千古,不绝如缕…… 

后记: 
  司马迁在《史记》之《刺客列传》卷二十六中说他们“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我非史家,也不愿从冰冷如铁的政治角度去欣赏他们。也许,我更喜欢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在瑟瑟秋雨中,以自己最本真的心态,用虽片面、然而却更人性化的手,去触摸那千年前的铮铮傲骨、凛凛清心,然后在一杯淡淡绿茶中,升腾思绪,而后,倦了记忆……  


1楼2006-06-12 23:4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