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吧 关注:333,492贴子:6,448,578
  • 3回复贴,共1

过去人们居住的地方怀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4-19 11:27回复
    2楼2011-04-19 11:27
    回复
      2025-11-18 18:02: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怀仁旧城多为明清时的建筑,一般都是四合院。常见的形式是正房三间,中问一闾称堂屋。正面摆的各种神位和牌位,两边两间一般都有炕,可住人。正房的两边称耳房,高度要比正房低一些。因为它的前面有
      东西下房的…墙。因而采光也不好。耳房子的前面一块空地称“户口”。东西下房一搬也是三间。厕所大都在西下房的下首,大部分院内还有一间碾房。
      过去盖房是很讲究的事情,平常都-“坎户巽门”。在八卦中“坎”的位置是在:北边,“巽”的位置在东南方,讲究的有钱人家即便是因街巷的局限只能从西开门,但也要做一个二门,把方向再扭到南面。
      四合院在布局上有强烈的宗法制度色彩。正院、或里院是四合院的中心部分,三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晚辈居住。有钱人的南房是下人居住,尊卑有序,左右对称,对外隔绝,自成天地。这个顺序现在恐怕人
      多数人把它颠倒过来了,这个现象颇耐人寻味。
      官宦人家和富户们的典型住宅是三进三出院子。大门之内有二门,大、二门之间称外院,二门里的正面是过厅。过厅的一侧有进里院的侧门和过道,称“经道”。过厅是接待客人的地方。里院是供家眷居住,右侧的边门里还有一小院,是专门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
      也有的富户把几个四合院连起来.兄弟几人住在一起,形成一个四合院建筑群。如磨道河村的李家大院,南街的伙大门院。
      房屋的顶部多是硬山结构,一出水。房的后墙很高,这种房组成的四合院比较安全。
      人们认为起房盖屋是最讲究的事情。地址的“风水”有关人生命运、子孙后代。因此有专门建房择地,看风水的先生,人称“二宅”。
      乞丐们说的一首上梁喜歌就能看出关于风水的一些讲究:
      这块宝地面朝阳
      南面平川北靠梁
      东面龙脉长势旺
      西边又有落凤冈
      北面柳南面杨
      苍松翠柏排成行
      见底小河清流淌
      山川灵气尽收藏
      风水宝地子午向
      藏龙卧虎好地方
      不是东家福气大
      那能此地盖新房
      


      3楼2011-04-19 11:28
      回复
        “喜歌”是奉承东家的好听话,说得十分夸张,从而讨得一点钱财或混口饭吃。他们把只有皇帝的居所才能有的“子午向”也用在了恭维普通老百姓的“喜歌”中。但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人们对风水的重视,一般人在破土动工和房子建成时都还要给土地神烧香摆供,以求自己的居住地吉祥平安。
        建房一般是在春天大地解冻后,雨水少、农事不忙时动工。首先请人看动工的时间和方位。如果动工时方位正是“太岁”所在的方位,那是绝对不行的。常言道,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
        怀仁平川地方所建的房子绝大多数是“木面子房”,建造时要“大立架”。就是打好地基后首先用木柱把所有的梁,檩撑起来,形成一个房架后再砌墙,连接处都用卯榫。这天要举行上梁仪式。堂屋的中梁上要挂红布,放上五谷杂粮袋,贴上八卦图案,写上“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红联。柱子上的对联上写着:“竖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垣墉如松柏,基址似泰山”等吉祥语。在堂屋中粱入卯之时、要响炮子、摆供、中午招待工匠们吃上梁油糕。
        立架上梁之后起墙。在农村多是“土珀”墙(用泥做成的土坯)。城里的房一般是砖面子墙,即里墙帚土珀砌,在土坯外面表上一层砖。那种一丁一表的砖面子墙,在现代建筑的工艺中已经消失
        了。
        全部用砖砌的墙几乎没有,因此在人们的头脑中好象没有土珀就盖不成房。这种观念延续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经济条件十分好了,但多数人还是用土珀砌墙。
        起墙后,就要用特制的铁钉把椽一根根地固定在檩条上,称贯椽。每隔二十多厘米放一根椽,然后在椽上铺上栈子。栈子是用木头劈成的薄木片(过去有专门劈栈子的工匠,称栈匠)。铺好栈子再在上面抹两遍泥,农村的房屋大部分都是这种泥房顶。因雨水冲淋,几乎每年都得抹一次泥。
        城里人有的在房顶上铺一层专铺房顶的方砖,砖缝用精泥勾住。
        http://www.huairen588.com/huairen/lishiwenhua/2011/7033_2.html
        


        4楼2011-04-19 11: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