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贫穷落后的过去,大部分土地都是旱田,种地靠天收,即便有水井,如遇旱年亦会干涸。所以,雨就成了农业生产的命脉,它直接影响到粮食收成的好坏,对老百姓的生活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民间有“春雨贵如油”“及时雨”等说法,这也说明雨对于农作物是何等的重要。
在过去每逢大旱之年,头顶杲阳烈烈,脚下土地生烟,田里的青禾不胜干旱垂下高傲的头,老百姓盼雨盼的望眼欲穿。由于当时人们思想意识落后,大家对气象知识知之甚少,人们把干旱无雨视作得罪了龙王爷而遭到惩罚,为此老百姓自发组织设坛祭祀,祈祷龙王爷开恩赐雨,人们称此举为“求雨”。求雨上至朝廷下到知县,历代都被官家所重视,正定也不例外。
据老辈人讲,我县的请龙求雨仪式和其他地方大致相同,县城以西的村街一般都到曲阳桥的“老龙池”去求,自己村里有龙王庙的,无须再到外村祈求;县城内求雨大多是在城隍庙设坛,由当任知县、道士率众百姓行二跪六叩首礼,诵“求雨辞”,礼毕抬上龙王爷的坐像,浩浩荡荡,敲锣打鼓,鸣放炮仗,奔西北街“龙王堂”而去。从城隍庙到西北街“龙王堂”约五里之遥,所过之处扫拭一新,净水泼街,临街住户各自或水缸或水桶等,注满水后置于自家门口外,供求雨队伍过来喷洒。在这上头没有哪一家偷懒而不去预备,按老百姓讲这叫行好。
求雨的人们皆手持柳枝,头戴柳条编制的帽圈,赤背裸足而行,他们一边走一边用柳枝向路边的水桶内蘸水挥洒,一边喊着“龙王爷,下雨吧!”有的拿着足有两三米长用竹子做的水枪,就像儿时用一节竹竿、一根筷子做的那种玩具水枪一样,从水桶里汲水,然后反过来墩在地上,两手抱住竹筒往下按,由于竹筒粗阻力大,有时两个人一起按,顷刻间被挤出的水柱银蛇般蹿向空中,随后哗啦啦落下,人们不躲不避,有的干脆就直接将水枪冲向人群喷射,喷到谁谁吉利,意味着沐浴圣水;县太爷和大家一样,不分尊卑,赤背行走在求雨队伍中。
求雨队伍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一名属龙的老者,被一条十几丈长的铁链锁住项背,然后蹓着铁链的另一端前行,被锁老者为龙头,铁链为龙尾,这叫缚龙。铁链是由手指粗的铁环相连而成,非常沉重,故此,铁链两边还有帮链人员,他们手拿一根带勾的铁丝,勾住铁链一起向前拽,如若拽到某一家门前路是干的,没有泼街,那么这些帮链人员就会将铁链提起,悬空走过,意思是告诉这家主人,你家在求雨时没有付出劳动,等龙王爷赐雨时也要揭过你家地。其实,这也是人们对神灵的一种寄托,和对风调雨顺的一种期盼。
如此锣鼓喧天,熙熙攘攘的来到“龙王堂”后,人们把龙王爷放到北墙根下暴晒,意思是让龙王爷品尝一下烈日烘顶的滋味,大家上供拈香,诵经叩拜,口中祷念着 “龙王爷,把基登,多下雨,少刮风,五谷丰登好年景”等祈辞,祭祀完毕从“龙王堂”取一瓶水带回来放到城隍庙,意味着将雨求回。求雨队伍不走重道,去时走此路,回时走彼路,不过再怎么累,求雨人中途是不会休息的,因为在哪休息雨就会降在哪里。
据说当时求雨很是灵验,一般一两个时辰内,不管大雨小雨,总会慰籍一下虔诚的百姓;若不降雨,属龙老者的铁锁不卸,并将其囚禁一屋来日再求。此老者属自愿行为,被视为做善事,如若降雨就会唱戏,以谢龙恩。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达,农民浇地用上了潜水泵,政府拨款打了深水井,什么时候想浇地,只需轻轻一按开关,清冽的泉水就从百米以下被扬上来。
科技点亮了生活,也让人类摆脱了陈腐愚昧,有关求雨的记忆已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在过去每逢大旱之年,头顶杲阳烈烈,脚下土地生烟,田里的青禾不胜干旱垂下高傲的头,老百姓盼雨盼的望眼欲穿。由于当时人们思想意识落后,大家对气象知识知之甚少,人们把干旱无雨视作得罪了龙王爷而遭到惩罚,为此老百姓自发组织设坛祭祀,祈祷龙王爷开恩赐雨,人们称此举为“求雨”。求雨上至朝廷下到知县,历代都被官家所重视,正定也不例外。
据老辈人讲,我县的请龙求雨仪式和其他地方大致相同,县城以西的村街一般都到曲阳桥的“老龙池”去求,自己村里有龙王庙的,无须再到外村祈求;县城内求雨大多是在城隍庙设坛,由当任知县、道士率众百姓行二跪六叩首礼,诵“求雨辞”,礼毕抬上龙王爷的坐像,浩浩荡荡,敲锣打鼓,鸣放炮仗,奔西北街“龙王堂”而去。从城隍庙到西北街“龙王堂”约五里之遥,所过之处扫拭一新,净水泼街,临街住户各自或水缸或水桶等,注满水后置于自家门口外,供求雨队伍过来喷洒。在这上头没有哪一家偷懒而不去预备,按老百姓讲这叫行好。
求雨的人们皆手持柳枝,头戴柳条编制的帽圈,赤背裸足而行,他们一边走一边用柳枝向路边的水桶内蘸水挥洒,一边喊着“龙王爷,下雨吧!”有的拿着足有两三米长用竹子做的水枪,就像儿时用一节竹竿、一根筷子做的那种玩具水枪一样,从水桶里汲水,然后反过来墩在地上,两手抱住竹筒往下按,由于竹筒粗阻力大,有时两个人一起按,顷刻间被挤出的水柱银蛇般蹿向空中,随后哗啦啦落下,人们不躲不避,有的干脆就直接将水枪冲向人群喷射,喷到谁谁吉利,意味着沐浴圣水;县太爷和大家一样,不分尊卑,赤背行走在求雨队伍中。
求雨队伍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一名属龙的老者,被一条十几丈长的铁链锁住项背,然后蹓着铁链的另一端前行,被锁老者为龙头,铁链为龙尾,这叫缚龙。铁链是由手指粗的铁环相连而成,非常沉重,故此,铁链两边还有帮链人员,他们手拿一根带勾的铁丝,勾住铁链一起向前拽,如若拽到某一家门前路是干的,没有泼街,那么这些帮链人员就会将铁链提起,悬空走过,意思是告诉这家主人,你家在求雨时没有付出劳动,等龙王爷赐雨时也要揭过你家地。其实,这也是人们对神灵的一种寄托,和对风调雨顺的一种期盼。
如此锣鼓喧天,熙熙攘攘的来到“龙王堂”后,人们把龙王爷放到北墙根下暴晒,意思是让龙王爷品尝一下烈日烘顶的滋味,大家上供拈香,诵经叩拜,口中祷念着 “龙王爷,把基登,多下雨,少刮风,五谷丰登好年景”等祈辞,祭祀完毕从“龙王堂”取一瓶水带回来放到城隍庙,意味着将雨求回。求雨队伍不走重道,去时走此路,回时走彼路,不过再怎么累,求雨人中途是不会休息的,因为在哪休息雨就会降在哪里。
据说当时求雨很是灵验,一般一两个时辰内,不管大雨小雨,总会慰籍一下虔诚的百姓;若不降雨,属龙老者的铁锁不卸,并将其囚禁一屋来日再求。此老者属自愿行为,被视为做善事,如若降雨就会唱戏,以谢龙恩。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达,农民浇地用上了潜水泵,政府拨款打了深水井,什么时候想浇地,只需轻轻一按开关,清冽的泉水就从百米以下被扬上来。
科技点亮了生活,也让人类摆脱了陈腐愚昧,有关求雨的记忆已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